鄭鈞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管理學院(710000)
高速公路建設存在參與主體復雜、 建設周期長、投資額大、融資困難等特點,需要一種新的融資模式以改變當前高速公路項目融資困難的現狀,而PPP 模式作為一種當前廣泛推廣的融資模式,已逐漸在高速公路項目中展開應用。文章結合高速公路項目實施的難點與PPP 模式的特點,對影響高速公路PPP 項目目標的各類因素進行深入研究。
PPP 模式是近幾年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管理模式。廣義的PPP 模式泛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社會私營部門為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而建立的合作關系;狹義的PPP 模式主要是指項目融資方式。使政府與社會私營企業在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管理中實現優勢互補、 風險分擔與利益共享。
高速公路PPP 項目涉及的參建單位主要包括政府授權的公共部門、PPP 項目公司、金融機構、投資咨詢公司、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供貨商、運營單位等,項目參與方眾多,合同關系復雜,各參與方之間形成了復雜而明確的協作關系。 各參與方在PPP項目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也將受這些協作關系的制約,各參與方構成了不可分割、互相制約的整體[1]。高速公路PPP 項目的復雜性導致了該類項目風險除具備一般項目風險的特性外,還具有以下特點。
1)風險多樣性。 高速公路PPP 項目參與方多、實施周期長、投資額大以及涉及多個區域,導致了該類項目風險具有多樣性特點;同時,因不同參建單位的目標與期望收益具有不同的衡量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同一類風險對不同參與方的作用形式和影響方式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2)風險復雜性。高速公路PPP 項目的復雜性直接導致了影響項目實施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如合同關系、項目組織結構與風險分擔結構。
3)風險階段性。 高速公路PPP 項目周期較長,涉及項目立項與投資決策階段、設計階段、招投標階段、建設實施階段與運營管理階段,因此,項目不同階段的風險種類與大小也呈現不同的階段性[2]。
如前所述,高速公路PPP 項目風險特點顯著,必須注重對該類項目的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與風險監控。
1)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基礎,首先應制訂項目風險管理計劃書,確定項目風險管理各項工作的基本原則;其次,分析影響項目實施的各類因素、影響程度即可能產生的后果。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主要是對項目風險發生可能性大小與項目所處的風險等級進行綜合分析,就已識別的風險因素對高速公路項目整體目標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的過程。
3)風險應對。 根據風險評價結果以及風險影響程度大小,有針對性地提出風險應對措施。
4)風險監控。 依據動態控制原理,實施風險應對計劃、跟蹤已識別風險、監測殘余風險,同時識別新的風險因素,并進行風險評估[3]。
PPP 模式在我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過程中已經有了較多應用,風險管理是該類項目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 通過對高速公路PPP 項目風險與特點進行分析,提出了項目全過程風險管理思路,為PPP 模式在高速公路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