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斯斯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系(545036)
我國在建國初期,為了大力發展工業,興建了大量工業廠房;這些廠房以裝配式建筑為主,預制構件有預制鋼筋混凝土柱、預制屋面板及預制梁等。受到工廠條件的制約,大部分預制構件都是在現場預制后吊裝至設計位置。 因吊裝高度受到極大限制,故大多工業廠房為單層建筑。 隨著我國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裝配式建筑又被重新提起,這主要是因為與現有的現澆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能夠減少現場建筑垃圾、縮短設計與建筑施工周期、減少材料損耗、降低勞動強度與節約勞動力等優點。
國家政策引導并極大地推動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爭取用10 年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將極大地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及裝配式產業園的建立[1]。
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的生產包括模具制作、預埋件制作、混凝土澆筑、養護、脫模與表面修補和預制構件檢驗等環節。在鋼筋骨架及預埋件制作環節里,通過三維建筑模型生成的構件庫,可批量輸出所有構件的下料單及尺寸規格等信息,工廠根據下料單和鋼筋及構件加工圖進行相關部件的生產。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按圖施工時存在很多問題:
1)設計單位注重追求住宅設計的多樣化和戶型的個性化,戶型種類繁多,造成預制構件規格尺寸各異沒有統一的標準,故構件生產廠需投入大量成本生產預制件的模具,然后再進行預制件的制作,不能實現規模化生產,導致構件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下降。
2)隨著裝配式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開始采用裝配式技術及預制構件,為了滿足這類建筑的需要,大型或異型預制構件應需而生,這類預制構件提高了后期脫模與表面修補的難度[2]。
3)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不斷推行相關政策來刺激裝配式建筑發展,然而對于三、四線城市,由于新建建筑物不多或者新開發的項目不夠大,采用裝配式建筑有一定難度。在一些地方,單獨設置裝配式構件廠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問題; 如果不設置構件廠而從其他地方采購,則會極大地提高運輸成本和運輸難度,后期運營與維護也有一定困難。
裝配式建筑構件生產廠與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分離,極大地減少了施工現場的濕作業量、降低了施工現場的粉塵和噪聲污染。 但是預制構件的運輸及施工還應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超大型預制構件和異型構件的運輸條件要求較高。 對于運輸車輛的選擇、運輸時間的調配、運輸路線的規劃、運輸順序及堆放場地等,需要事先通過場地勘察、模擬、協調做出合理運輸計劃,極大地增加了運輸的時間成本。
2)大型預制構件的現場吊裝施工難度大。 為了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高層裝配式建筑對預制構件的吊裝位置、吊裝路線及吊裝機械有了新的要求。 現有的技術條件和機械條件往往無法滿足大型構配件的吊裝需求,而且隨著超高層建筑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施工區域受到場地限制,很難把大型吊裝設備運到施工現場。
3)預制構件搭接節點的后澆問題。 對后澆節點中預制剪力墻水平接縫及框架柱接頭處的縱向受力筋的連接方式要特別關注[3]。
為了加快建筑工業化和預制裝配化的進程,政府應配套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要認真吸取經驗教訓,因地制宜地發展鋼筋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具體建議如下。
1)要發展裝配式建筑,必須重視設計標準化,使預制構件規格統一且便于拆分,避免異型預制構件模具的浪費。 對于不同用途的建筑物,最好能夠通過標準化構件拆分來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2)在高層建筑或者超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的吊裝施工難度較高,建議采用鋼與鋼筋混凝土預制構件混合搭建的方式來減輕吊裝環節存在的困難。而對于低層建筑或多層建筑,則可采用標準化的預制構件進行靈活拼接,降低吊裝的難度。
3)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實現協同作戰。 裝配式建筑技術是建筑行業的創新與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 建議政府在下達一系列指標的同時,配套出臺具體的措施和辦法,保證這些指標能夠優質高效完成[4]。
4)加大政府對于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建筑的監管力度,各部門、各分支機構要相互合作,從產品檢測、構件檢驗、施工質量等方面入手,保障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建筑的質量。
5)根據裝配式建筑設計特點,對現有建筑設計單位的設計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重新修訂裝配式建筑方案設計標準。 施工和監理單位需要加強責任意識,配備專業的裝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人員,提高裝配式建筑施工及監理效率,保證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