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蘇岷
(如皋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 江蘇如皋 2265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的講話和論述中都明確指出: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問題關乎民心所向,作為重要民生部門,社會保障構建了民生安全網,每項工作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社會保障工作好不好,不僅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而且也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作為基層一線的社保工作人員,我們如何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社會保障工作,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我覺得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這里的學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政治上的學習和業務上的學習。
首先,我們每一位基層黨員要嚴格按照本單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的安排,認真參加每一次學習研討活動,做好學習筆記,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排出個人學習計劃,寫好心得體會,讓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根植于我們內心深處,并進一步落實到日常服務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學習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工作中,我們要把前來辦事的每一位群眾都當作是自己的至親好友,不厭其煩,耐心細致。
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業務學習的途徑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通過單位或科室組織大家集中學習、個人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以及積極參加人社部和省人社廳組織的業務技能在線比武練兵等多種形式,熟練掌握各種政策法規,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從而在工作中為廣大辦事群眾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標準化服務,減少辦事群眾的等待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政治學習讓我們為群眾服務的熱情提高了,加強業務學習則讓我們為群眾服務的能力更強了。雙管齊下,才能讓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踐行全心全心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和宗旨。[1]
社會保障工作必須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這是該項工作不斷走向成熟穩定的根本路徑。
工作中,我們要拓寬思路,多動腦筋,結合工作實際,努力為單位多出好點子,探索更科學的工作方法。比如針對辦事效率不高的問題,我們在工作之余可以多思考一下:哪些業務環節是可以簡化的,哪些申報材料是可以精簡的,怎樣在服務過程中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同時,我們更要善于換位思考,主動站在辦事群眾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工作中要有“真心”、“耐心”、“細心”和“恒心”。特別在遇到辦事群眾著急上火的時候,我們更要多想想:“如果我是他,處在他的位置,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切忌不解釋、不說明、不理睬,把本可妥善答復處理的小矛盾演變成復雜棘手的大問題。[2]
一個人在單位到底是“人手”還是“人才”,關鍵看他怎樣面對所從事的工作:“人手”總是在別人的安排下機械地開展工作,只求把事做完;“人才”卻會從平常的工作中總結得失、權衡利弊,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身為社會工作人員,應努力成為“人才”,發揮自身工作效度,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以此彰顯社會保障工作的開展價值。
雖然我們作為基層一線的社保工作人員,更多的是政策的執行者,但如何執行好政策,如何讓老百姓更滿意,則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多思考、善動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切實提升服務質量,贏得老百姓的口碑。
工作中,我們要有“遇到矛盾就興奮,碰到困難就迎上”的工作熱情,敢于直面矛盾,承擔責任。也許有人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錯,不如不做。這其實正是工作中缺乏擔當意識的一種表現。作為基層一線的共產黨員,我們一定要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工作中要樂于做事,甘于奉獻,敢于探險,勇于擔責。[3]
同時,我們更要主動對標先進找差距。全國“人社服務標兵”先進事跡宣講(江蘇站)活動剛剛在省人社廳舉行,社保戰線上的工作者們用最平實的話語,敘述著自己立足平凡崗位、續寫為民服務的不平凡事跡。對標同一戰線的優秀工作者們,我們要主動尋找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在哪里?今后我們要怎么做才能縮小和他們的差距,讓老百姓更滿意?俗話說“獨木不成林”,一個單位如果只有一兩個服務標兵,也許并不能讓別人覺得這個單位有多優秀,但如果我們每個社保人在基層一線的工作中都能夠盡自己的全力做到最佳服務,那我相信我們社保戰線絕對會成為基層工作中的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線。
習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社會保障工作關乎民生,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保障工作需要深入研習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思想精神,提升社會工作人員工作效度,實現社會保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進而使我們每個社保人都能夠以此激勵自己,砥礪前行,奮斗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