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 濤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551700)
國務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堵毥?0條》從七個方面提出了20條措施,要求下大力氣抓好職業教育,經過5~10年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
《職教20條》要求,建成覆蓋大部分行業領域、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職業教育標準體系。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 “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職教20條》的出臺,指明了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尤其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思路。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優劣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所以很多高職院校每年都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小修訂,三年對方案進行一次大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一般按照以下流程進行修訂:教務處根據學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啟動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系部應在系主任的組織領導下,成立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充分調研,深入論證,形成調研報告和論證紀要。調研對象應有兄弟院校、用人單位、畢業生等,論證會應邀請兄弟院校同行、校內同一專業教師、行業專家等參與。系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小組制訂各專業培養方案,提交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查合格后再提交學院黨政聯席會議表決通過。審查通過,系部簽字、學院簽章后報送教務處進行實施,同時報送調研報告和論證紀要。
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需要根據已發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教20條》的相關要求,從十個方面進行修訂:專業名稱及代碼;入學要求;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畢業要求。現從這十個方面探索人才培養方案在《職教20條》的背景下如何進行修訂。
在專業名稱及代碼方面,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進行對照,確定專業名稱和代碼,若是增補專業目錄,需要從教育部網站上下載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 (??疲I目錄及專業簡介(截至2019年)查找并確定。入學要求方面,高職院校教學標準是這樣確定的:普通高級中學畢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或具備同等學力?,F在高職院校的新生錄取來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學生通過高考錄取進入高職院校,或者是通過中職單報高職考試錄取。畢節職業技術學院以前生源還通過“中職推優”“五年制大?!薄?+2轉錄”等方式錄入。當然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職升入高職的學生,具備同等學力就精煉概括了。在修業年限方面,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規定專業修業的年限為三年。當然各個高職學院專業的實際情況不同,有些專業在本校學習了兩年后就要轉段到另一個學校進行一年的學習,即“2+1”學習模式。有些專業在本校學習了兩年半后,另外半年在企業頂崗實習。還有在學校學習第一年參觀認知實習,第二年跟崗實踐,第三年企業實踐的三年學習模式。這要在課程的教學計劃中能很好地體現。職業面向方面,必須經過前期的崗位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對社會和企業的崗位需求,尤其是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級,更應該結合崗位特點確定所屬的專業類、崗位群、需取得的資格證書。由于《職教20條》明確提到高職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在方案中對需取得的資格證書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拓展可以考取的,在調研時一定要統計清楚,結合系部該專業具備的實訓條件,看哪些證書是有條件讓學生通過培訓并取得。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方面,對于工科專業來說,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比較符合《職教20條》對學生培養目標要求的。當然培養的學生也要符合當地產業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方面的需求。高職院校專業要發展得好,就要走《職教20條》中校企雙方產教融合的道路,因此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小組中應該包括合作企業的專家,這樣制定出的培養目標才能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1]。
人才培養方案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課程設置部分。課程體系構建必須是對企業、高校、畢業生進行充分調研后,確定出符合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基礎課、專業(技能)核心課、專業(技能)素質拓展課及開設的課程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專業(技能)核心課是崗位技能必須要掌握的,確定之前要經過專家的論證,以免出現崗位技能訓練的盲點。《職教20條》提出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很多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理論和實踐的比例往往是理論占比較大的比重,有點類似本科教學的培養模式,這肯定是不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為重點。其還涉及到如何保證實踐學時能足課時開展的問題,實訓課程的教學安排包括實訓課程是哪些,有什么實訓條件支撐,要開設課程的學期安排,實踐課程有多少個實訓模塊,這樣上課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安排實訓教學。除了專業課程之外,還要安排公共課程,公共課程包括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它是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和標準必須開設的,因此對照標準要開足。公共必修課要根據專業學習基礎需要,合理開設。公共選修課要結合專業特色、中國制造業發展狀況、人工智能的時代發展等需要,是為培養學生懂禮懂法,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開拓學生視野,提升綜合素質開設的一些課程。最后要開設好校本特色課程。校本特色課程是結合區域、學校和專業實際,開設第二課堂、主題講座、社會實踐等課程,以學分制為基礎的課程體系。校本特色課程可以置換相應的學分。不管是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還是特色課程,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明確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對每門課采取什么教學方法,在方案里要體現較先進的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討論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項目式教學法等。課程的評價指標也要在方案里有詳細的描述。實踐性教學環節除了安排好實踐課程的教學安排,還有實習的安排?!堵毥?0條》規定,頂崗實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那么我們在進行頂崗實習安排的時候就不能低于6個月,不要少于600學時。頂崗實習期間,學生要撰寫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可根據各專業實際來定。頂崗實習成績的評定要企業和學校兩方結合評定的成績才比較公正。課程設置完,再將每門課程的學時、學分分配好,最后做成教學進程總體安排表,這是專業教師上課課程安排的最重要依據。
在師資隊伍方面,《職教20條》要求“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一半以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因此在人才培養方案里,要明確哪些專業教師是屬于“雙師型”教師,還有專業帶頭人必須是引領專業發展的核心,在職稱、資歷和行業經歷方面都是領頭的人物[2]。
最后是畢業要求,最好以精煉的話,根據學院實際情況作出規定,比如畢業學生理想信念堅定,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參加教學活動,取得各教學環節的學分,修滿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等。再結合《職教20條》1+X證書制度增加學分置換的相關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大致完成。
筆者在《職教20條》的指導下,參與并完成了4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的體會和想法。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更符合未來專業的發展方向,也才能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高職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