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秀
子宮內膜病變是婦科臨床領域多見的病癥,患者患病后經常會出現月經紊亂、陰道出血,但是出血呈現不規律性或接觸性出血等[1],由于子宮內膜病變病變類型多樣,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超聲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有效鑒別子宮內膜病變,且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創傷[2,3]。本文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價值,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12月收治的264例子宮內膜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嚴重的肝臟、心臟、腎臟器質性病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意識不清或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協議[4]。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132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6~48歲,平均年齡(35.75±4.09)歲;其中痛經76例、月經紊亂12例、月經量較多22例、下腹部疼痛22例;子宮內膜息肉38例、子宮內膜增生62例、子宮黏膜下肌瘤18例、子宮內膜癌4例和萎縮性子宮內膜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46歲,平均年齡(36.12±3.30)歲;其中痛經75例、月經紊亂10例、月經量較多20例、下腹部疼痛27例;子宮內膜息肉36例、子宮內膜增生60例、子宮黏膜下肌瘤20例、子宮內膜癌4例和萎縮性子宮內膜12例[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腹部超聲進行診斷。檢查前,應增加患者飲水量以充盈膀胱,患者取仰臥位,采用超聲探頭預備檢測,將超聲探頭的頻率設置為7 MHz左右,于檢驗者的腹部均勻涂抹耦合劑,并于患者恥骨聯合上緣部分放置超聲探頭進行檢查,通過超聲影像,觀察患者的子宮、輸卵管、盆腔、盆腔內存在的隱窩及卵巢等,子宮內存在的異常包塊所處位置、形狀、體積等,包塊與患者子宮周圍的肌層之間關系、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子宮內局部血流情況[5]。
1.2.2 實驗組 采用經陰道超聲進行診斷。保證患者的膀胱處于排空狀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進行檢驗,將超聲探頭的頻率設置為7.5 MHz,將無菌安全套套在超聲探頭上,并于安全套上涂抹耦合劑,將超聲探頭緩慢置入患者的陰道內,使其與患者的宮頸和后穹窿部分緊貼,并不斷調整超聲探頭的檢測方向,觀察患者子宮的具體形態、內部回聲及回聲的具體情況[6]。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病變診斷準確率。主要包括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癌和萎縮性子宮內膜的診斷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診斷出子宮內膜病變130例,其中子宮內膜息肉38例、子宮內膜增生62例、子宮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宮內膜癌3例和萎縮性子宮內膜10例,診斷準確率為98.48%(130/132)。對照組診斷出子宮內膜病變119例,其中子宮內膜息肉34例、子宮內膜增生54例、子宮黏膜下肌瘤19例、子宮內膜癌2例和萎縮性子宮內膜10例,診斷準確率為90.15%(119/132)。實驗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子宮內膜病變患者數量的不斷提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不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創傷,且診斷準確性較高,所以在婦科臨床領域被廣泛應用[7]。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能夠將探頭深入患者的陰道內部,距離患者盆腔更近,能夠顯現更加清晰的影像[8],且檢查過程中不必充盈患者的膀胱,不會由于膀胱不充盈而導致檢驗誤差,不會受到患者脂肪及腸管氣體的影響,從而檢驗準確率較高。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子宮內膜癌患者時,呈現1個或多個短棒狀、點狀或條狀的彩色血流信號,子宮內膜增生顯示患者內膜內存在條狀血流信號,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大都不存在明顯的血流,子宮黏膜下肌瘤患者血流信號并不豐富,以周邊環形、短桿狀或基地樹狀為主,萎縮性子宮內膜無明顯血流信號。且該方式操作簡單、方便,應用價值較高[9-12]。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診斷準確率為98.48%(130/132),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90.15%(119/132)。實驗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且能夠有效明確患者病癥類型和病情程度。
綜上所述,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內膜病變診斷準確率高,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