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朗
(重慶酉陽民族師范學校 重慶 404100)
職業學校要緊扣教師的學歷、專業技能水平、實踐經驗和教育教學方法,確立“雙師型”教師的資格平臺。其實每個學校內都有一批優秀的教師,專業上是強項或是教學教育上是能手,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建立良好學可平臺,要求教師在工作中做到四個堅持:堅持在“精”字上下工夫,精心各課精講多練,精選例題,精批作業;堅持在“點”字上做文章,抓住難點,突出重點,落實知識點;堅持在“能力”上找出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堅持知識更新,補充新的科學信息和內容。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開展“一專多能多證書”活動,積極研究探索主體教學的方法和模式。
所謂“校本培養”是指以職業學校為主體的培養方式。在“雙師型”教師培養的過程中,職業學校內部應發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1]。
學校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職業學校的教師是學校上水平、上臺階的關鍵,職業學校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職業學校發展的根本保障,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長期堅持落到實處。
教師隊伍建設規劃。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應避免盲目性,必須根據學校專業設置和教師的實系,確定培養教師的數量和類型。對專業需求教師的數量、質量、專業在學校中的地位及發展趨勢等進行分析,就是分析專業現在及將來對教師量和質的需求情況,從而確定以專業需求為基礎的培訓目的、內容、形式、時間數量等;對教師個體的個性特長、知識及能力結構、身心素質、家庭環境及發展方向等進行分析,并根據其從事具體工作,發現其優勢和不足。據此確定教師個體的培訓目的、內容、時間和形式[2]。
加強校企合作,促進教師進企業實習,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大環境下目前可聯系的企業應該非常多,很多知名企業也可以加強聯系使之成為學校的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實現共贏,一方面企業有技術難題、用工困難會找學校幫忙,同時學校每年安排專業教師進企業實習1~2個月,著重提高專業操作水平,了解本專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了解本專業對員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練掌握工藝流程和操作規范,據此研究技能教學的新方法、新途徑,最終把到企業鍛煉學到的新知識、技能及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另外學校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講課示范,這也是提高教師技能成為雙師型教師的一種方法。
從戰略的高度推進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根據現代科技迅速發展,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實際情況,加強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并以培養“雙師型”、一專多能的教師為切入點,提高教師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3]。
學校無論從政策上或是從經濟上都應向“雙師型”教師傾斜,這樣就會促使教師在思想上主動向“雙師型”發展靠齊。如學校可以每年投入一筆經濟上的支出用于培訓“雙師型”教師,每年都派老師去知名企業學習,參加“校企合作”培訓班,外出交流學習,去高職院校學習深造,也可以讓教師每2年下企業實習2個月,或職稱晉及中給予傾斜等,讓教師積極主動爭著抓住各類培訓提升自己成為“雙師型”教師。
技術和制造業的發達,提供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目前,職業學校中傳統的單一的學和實驗實習教學的效率。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要不斷增添大量新技術信息,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使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推動教學,增強教學效果的潤滑劑。電腦的普及、網絡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地縮短了人際間在地域和時空上的距離,同時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提高了人們的思辨能力。在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校內外同事的交往方式和技巧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職業學校專業教師大多身兼多重角色,既是理論課的施教者,又是實驗實習課的指導者,有的還是校內外產學結合的開發者,或是學校管理的參與者。因此,要求教師掌握多種管理知識與技能,成為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