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明洪
(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小學校 重慶永川 402160)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學校教育空間也發生了質變。人們對于學校、教師的效能產生了更多的質疑。甚至,人們認為有了新技術的支持,學生可以接受“專家”的直接指導,學生可以擁有更為自由的學習時間,還可以有效地解決自己個性化的問題。但事實上,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領域的教育者,我認為學校、教師的教育價值在當前反而變得更加無法取代。學生需要快速成長,就需要快速地獲取方法和認知。在展現出學校教育的優勢與教師的優勢時,我認為課堂就是展現這些優勢的基地。我們可以借助課堂教學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讓學生一次次地提出問題,一次次地解決問題,進而生成學習能力。我們還需要借助課堂教學來豐富學生的體驗,進而讓學生借助“濃縮”之后的學習情境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感悟。尤其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優化的課堂教學,必然可以讓學生從感性、理性兩個角度來感知生活,從而生成強烈的生活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此時,我們可以很好地給學生進行全面的啟蒙。本文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學生不會因為我們講就認認真真地聽。同樣的,學生也不會因為我們提出要求就認認真真地做。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缺少自律性,他們有時候想做也做不到。在這種學情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優化呢?我認為,教師就需要積極地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提升專業教學活動的吸引力,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生成親和感、信任感,進而能夠認真傾聽教師的講解,愿意參與教師設計的各種活動并且愿意和教師對話交流。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才愿意花費心思去解讀生活。在此期間,教師要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正因為我們面對的學生小,我們才更需要在自己的身上查找問題,進而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讓小學生能夠融入現實世界。而我們則要走進小學生的心靈世界,此時我們之間的對話才能產生教育效能。[1]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空間中教師講得過多。就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樣,并不是我們講得過多學生就會知道、理解得更多。我們的講要轉變為現實的認知,融入學生的認知體系,還需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尤其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我們是在教會學生如何融入生活、如何感知生活。學生需要有親身的體驗,需要一個可以代入生活的契機和平臺。基于此,在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要不斷地做出改變,改變已有的學習模式,進而讓小學生能夠真的換位思考,真的成為生活中的一員,真的學以致用……
例如,在講解法律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建立模擬法庭,讓學生分別扮演法官和原、被告,然后對于一些情況進行討論。在道德行為習慣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公交車的場景,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的人乘坐在同一輛公交車中,繼續發展故事。教師既可以設定固定的情節,讓學生進行演繹,又可不設定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地設定情境,展開教學。其實,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見識也有很多。只不過這些見識是碎片化的,也沒有明確的歸類。學生雖然對于這些信息有了一些想法,但這些想法還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此時他們需要受到觸動接受引導。如果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真的可以展現出自己的想法,把所見所想以課題的方式進行共享,顯然有助于學生解決自己的現實問題,對于學生的思想養成也可以發揮出極大的效能。[2]
其實,隨著現代教育治理理念的深化,我們可以發現,學校、課堂都已經建設出一個共享化的平臺。教師作為一線的教育者,已經明確我們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問題。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他們需要的助力加成也不僅僅來源于學習、知識。在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時,我們要注意整合學生的課外學習體驗,讓學生的日常生活也轉變為教育活動,進而在學生進入課堂之后能夠展現出自己的主體價值。例如,每周的升旗儀式、班隊會、晨會等;學校組織每月的法制知識講座,還可以開展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容充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看《道德觀察》《法治在線》等法制節目,并對產生的焦點問題進行討論,隨時組織活動進行學習。班會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召開不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會改變自己對于生活的關注點。他們會快速地生成公民意識,能夠在社會大環境中成為社會成員之一,能夠在家庭中、學校中展現出自己的個體價值。[3]
綜上所述,在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借助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學生設計可以生成代入感的學習活動與學習空間,為學生營造優化的學習氛圍。在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里,我們要給小學生帶來最大的、最有針對性、長效性的影響,幫助小學生也能夠生成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