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紅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迎鳳小學 重慶秀山 409900)
在當前的教育空間中,相比知識我們更加看重的是素養、能力。因為在一次次的灌輸、一次次應試選拔出的人才在社會大環境中總是會遭遇各種困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創新能力不強,缺少生活氣息、對話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育者,我對此的評估是,這種教育局面的出現并不會讓我們否認“應試”這種選拔方式,而是讓我們反思為了實現應試目標所采取的實現目標的方法、所營造的教育氛圍。在這一方面我提出的建議是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地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將應試作為考察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通過分析與驗證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們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之后,我們的教育環境已經發生了質變,我們在用當前的點點滴滴來實現對未來的積極營造。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
在對比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與貫徹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小學數學教學之后我們可以發現,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把很多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們雖然面對的是小學生,但是,我們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展現他們的天賦,此時的小學生才是在學數學。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學習能力有限,對于問題往往思考得不夠全面。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發散自己的思維,合理對問題進行研究,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為學生日后更深入的學習奠定基礎[1]。
在對比傳統的人才類型與當前的人才類型時我們可以發現,當前的人才類型最大的優勢就在于他們可以進入生活,他們擁有生活氣息,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核心素養所涉及的方面較為廣泛,它涉及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以及個人成長等方面。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對于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2]。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能夠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對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起著積極的作用。
課本上的案例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手握課本心中有根”。不過,我們的學情是多變的,我們在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時,要將課本上的案例作為立足點,而我們還需要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案例來為學生進行拓展,進而讓生活中的數學走進課堂。比如,在“數的收集與整理”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對問題進行討論與研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對自己家里的水費、電費等數據進行統計,然后在課堂之上讓學生對自己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聽的多、練的多,而這種方式總是會讓小學生似懂非懂。在我們關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做”的多、“想”的多,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生成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對不同的物體進行制作,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物體的了解。在學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對自己所作的物體進行觀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在這種教學的模式下,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夠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組建“沙龍社團”這一模式對于小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也有極大的幫助。小學生是典型的群體生物,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需要讓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幫助”。如以“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為例進行分析,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討論。由于每位學生的思維模式都不相同,所以學生對問題的計算方式也都存在差異,這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競賽,進而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是導致教學難以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首先應該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進而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現階段情境教學模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式。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我們需要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作為基礎,我們需要讓學生在當前的學習活動中點點滴滴的積累,生成能力、生成素養,進而在未來的社會大環境中擁有創客能力,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