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紅
小兒哮喘為小兒常見肺部疾病,患兒主要表現為反復性咳嗽、呼吸困難等。流行病學指出,此病近年來發病率有所上升[1]。小兒哮喘的病因研究尚在探索階段,猜測其與遺傳基因、氣候、種族等因素有關,但具體病理機制尚待深入探索。小兒哮喘發生后對患兒生活、學習、活動影響較大,控制不當可致哮喘遷延不愈,損傷患兒肺功能,嚴重時可致命[2,3]。現階段研究指出,小兒哮喘的發生與EOS水平及血清IgE水平升高有密切聯系,臨床治療中可通過觀察患兒EOS及血清IgE水平判定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并評估臨床治療效果[4]。在小兒哮喘治療常用藥物中布地奈德具有良好抗炎、止咳效果,且給藥方便,患兒依從性良好。但單一用藥療效欠佳,本文為研究聯合用藥方案與單一用藥方案對患兒血清IgE水平的影響,特選取90例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為研究對象,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持續咳嗽≥4周;②干咳居多,檢查未見感染;③無嚴重藥物過敏;④患兒及其監護人對此用藥方案知情;⑤無嚴重精神性疾病或神經病變疾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腎功能不全等疾病;②患有其他可能對本次多項觀察指標產生影響的疾病;③年齡≥12歲;④一般資料不詳;⑤治療期間轉院;⑥不滿足納入標準。根據入院順序分為聯合治療組(1~45號)和常規組(46~90號),各45例。其中聯合治療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5.96±1.69)歲;平均病程(1.02±0.12)年。常規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91±1.37)歲;平均病程(1.04±0.11)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知情且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即接受常規化痰止咳、吸氧等常規治療。常規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吸入氣霧劑(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52)0.8 mg/次,2次/d,持續治療2個月。聯合治療組患兒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孟魯司特鈉咀嚼片(Merck Sharp &Dohme Ltd.,國藥準字J20130053)4 mg/次,1次/d,持續治療2個月。
1.2.2 血清IgE檢查方法 清晨空腹取靜脈血3 ml,靜置1 h后離心,轉速3000 r/min,時間5 min,分離血清后利用酶聯免疫吸附劑試驗(ELISA)完成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免疫球蛋白E檢測。
1.3 觀察指標
1.3.1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TNF-α、IgE水平,并測定兩組患兒ECP水平及EOS比率。
1.3.2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后肺通氣功能指標(FVC、FEV1)。
1.3.3 比較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頭暈、惡心、咽部疼痛)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TNF-α、IgE水平比較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與常規組IgE水平分別為(625.96±58.69)、(1074.63±123.47)U/ml,TNF-α 水平分別為(563.14±71.52)、(869.57±108.57)ng/L。聯合治療組TNF-α、IgE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2.016、15.811,P<0.05)。
2.2 兩組ECP水平、EOS比率比較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與常規組EOS比率分別為(0.08±0.01)、(0.13±0.02),ECP水平分別為(15.24±4.14)、(23.14±5.41)μg/L。聯合治療組EOS比率、ECP水平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5.000、7.779,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治療組發生頭暈1例、惡心2例、咽部疼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8.9%;常規組發生惡心1例、咽部疼痛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6.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55,P>0.05)。
2.4 兩組肺通氣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與常規組FEV1水平分別為(0.74±0.22)、(0.63±0.16)L,FVC水平分別為(0.78±0.21)、(0.65±0.17)L。聯合治療組FEV1和FVC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2.713、3.228,P<0.05)。
小兒哮喘發生機制尚不明確,本病也尚無根治方案,一般情況下隨著患兒年齡增長哮喘癥狀可逐漸減輕,發作次數可逐漸減少,但在兒童階段哮喘急性發作期未有效控制則可加重病情,損傷其肺功能,嚴重影響患兒成長發育,危害性較大[5]。近年來空氣污染等因素所致,小兒哮喘發病率逐年上升,有關治療方案越來越受重視。
關于小兒哮喘的研究中指出,本病與EOS分泌、IgE所介導的呼吸道變態反應有密切聯系。IgE可與嗜堿性細胞對應抗原結合,誘導肥大細胞釋放化學物質,繼而促使機體出現氣道高反應癥狀。EOS屬于毒性細胞,可衍生神經毒素等顆粒對患兒器官造成損壞[6]。ECP可促使EOS釋放組胺,引起機體氣道平滑肌痙攣,造成氣道黏膜水腫,并對患肺組織及氣管有一定損傷作用,也可引起氣道高反應性癥狀,屬于參與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炎性因子之一[7]。IgE在機體生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介導EOS釋放堿性蛋白,而大量堿性蛋白作用在患兒氣道上皮細胞后,可誘使氣道出現炎癥反應,因而臨床治療中控制患兒IgE水平在小兒哮喘急性加重中可起到良好效果[8]。
目前在哮喘急性發作患兒治療中,布地奈德為常用藥,其作為吸入型糖皮質激素,可減輕患兒氣道高反應性,并具有一定抑制呼吸道炎癥反應的效果,吸入后還可對刺激性咳嗽起到良好的緩解效果。其主要作用機理為誘導機體脂皮素合成,抑制磷脂酶A2,有效控制炎癥介質的釋放;誘導血管緊張素Ⅰ轉化酶,減輕患兒多種炎癥反應;抑制白介素1、白介素3等多種細胞因子表達水平,改善患兒慢性炎癥;促進腎上腺素β2受體表達等[9]。臨床應用中具有給藥方便等優點,但在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治療中單一用藥局限性較大。
孟魯司特作為小兒哮喘治療中常用藥物之一,屬于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誘導機體輔助性T細胞(Th)1分泌干擾素(IFN)-γ,抑制Th2細胞分化,控制白介素4細胞因子生成,促進Th1與Th2細胞恢復平衡,抑制患兒體內EOS增殖,達到良好的炎癥抑制效果,從而緩解患兒臨床癥狀[10]。將布地奈德與孟魯司特聯合用于小兒哮喘急性發作的治療中,充分發揮兩種藥物特性,可控制患兒氣道炎癥,緩解其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
本研究中,治療后,聯合治療組IgE、TNF-α 水平分別為(625.96±58.69)U/ml、(563.14±71.52)ng/L,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的(1074.63±123.47)U/ml、(869.57±108.57)n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EOS比率、ECP水平分別為(0.08±0.01)、(15.24±4.14)μg/L,均顯著低于常規組的(0.13±0.02)、(23.14±5.41)μg/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FEV1和FVC分別為(0.74±0.22)、(0.78±0.21)L,均顯著高于常規組的(0.63±0.16)、(0.65±0.17)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患兒治療中給予聯合治療方案可有效控制患兒體內IgE、TNF-α、EOS、ECP水平,整體治療效果確切。而在不良反應觀察中,聯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9%,常規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7%,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此治療方案具有較高安全性。但此次研究病例數收集較少,實驗結果可能受部分未知偶然因素影響,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補充樣本量。
綜上所述,給予小兒哮喘急性發作患兒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治療可有效降低患兒血清IgE水平,整體療效確切,治療安全性較高,可積極推廣。但相關研究指出此治療方案中布地奈德使用劑量對最終臨床療效有一定影響,最合理劑量的確定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