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
西安歐亞學院(710065)
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最大的特征就是理論知識比較多,這是因為工程項目招投標、簽訂合同等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支撐,更要按規定流程進行操作[1]。現階段該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由于該課程具有大量知識點,理論內容偏多,許多教師都會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法。對于篇幅很大的法律條文,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容易產生疲勞,學習知識有限,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
目前該課程考核內容由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構成。每個學期即將結束之時,學校都會組織考試,考試內容多年未曾發生改變,以填空、選擇、判斷、案例分析等為主,無法全面客觀地衡量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實際水平。平時成績主要有出勤率、作業完成程度、課堂變化等形式。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只是在考前對考核內容進行突擊背誦,完全沒有掌握課程的精髓。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合同管理、招投標成為兩大重點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多方面的內容,了解建筑市場的特征,招標與投標流程,開標、評標、定標方法,進一步了解國內外與招投標、簽訂合同、索賠管理相關的內容[2]。
在學習中,教師應向學生提出較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工程項目招投標流程、合同簽訂與管理的工作重點,也要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實務能力。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時,能靈活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并使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在達成專業培養目標方面,該課程能起到有力支撐的作用。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指引下,要把“培養學生的應用與創新能力”當成教學主線,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要想達成這一目標,就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實施改革,切實提高課程質量。
在工程教育認證視角下,行動模式也應該具有持續性、連貫性的特征,要長期運用認證結果對專業系統進行調整,為專業質量的提升作好準備。各個院系要以全新的態度面對評價、建議,對教學體系進行調整,調整之后再評價。
如果未達到理想的評價結果,則需要進一步查找原因,進入“找問題-提建議-落實-再找問題”的循環之中。但要注意拓寬信息獲取渠道,與學生、教師、企業、應屆畢業生保持聯系,積極進行調查活動,了解從學校走出去的學生到社會上會面臨哪些困難,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發展情況,進而明確專業建設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對于本科院校而言,一定要充分了解區域發展情況,以多種方式促進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升,有針對性地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積極改善教學環境與條件,提升教學質量。
在認證過程中,最應該關注的就是持續改進,目的就是為了使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避免固步自封。持續改進的過程是人才培養質量控制的關鍵措施,可避免偏離培養方向。持續改進的依據是在整個工程社會的大視野中,畢業生、家長、業界和社會的反饋。
傳統教學體系不會為實現培養目標提供有力的證據支撐,要想獲得這樣的證據支撐,就要從多方面做起:教師要深入分析畢業生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要從多個方面獲取反饋信息,包括畢業生、企業、在校生等;對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等指標進行分析,應該長期搜集這些方面的信息,為教學體系的完善提供依據[3]。
工程教育認證制度本身就是一項連貫性、動態性的工作,所制定的認證標準也并不是要求學生現階段必須要達到什么樣的水平,而應該使學生了解到自身在哪方面存在問題,知道怎樣才能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制訂出合理的調整措施,并對這些措施實施之后的變化情況進行跟蹤分析,為繼續完善教學體系提供依據。
工程管理與造價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能否學好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這門課程,將會對日后的專業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在學習該課程之前,需要具備一定的基礎,包括土木工程、項目管理等,但與其他課程相比,該課程明顯占據著核心位置。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過程管理環節的考核,使得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的建設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把握學科前沿,為學生今后從事工程管理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