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娟
(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 江蘇高郵 225600)
歷史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點教學課程之一,它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家族情懷,鍛煉學生客觀看待歷史事件的能力。所謂學史使人明智,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就要求了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必須要以創新為先導,改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打破一成不變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知識點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本文圍繞著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展開論述,希望能為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們心中的榜樣,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更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樹立良好的創新型人格,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提供指引。因此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應當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以創新意識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抓手,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在創新意識的推動下不斷改進歷史課堂教學方式,擴展視野,打開心胸,使歷史課堂呈現出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教師應當緊扣教學大綱,對于內容進行科學設計,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慢慢的鋪開教學環節,挖掘歷史教學當中的人文素養和家國情懷。歷史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讓學生記憶歷史知識和歷史碎片,更應當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只有用創新的精神打開傳統教學的束縛,才能夠撥開迷霧,探尋歷史教學背后的真諦。
高中歷史的創新教學必須要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當中展開。因此,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必須要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重新組建課堂秩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廣大歷史教育工作者應當與學生之間建立新型平等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自由進行課堂探究,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由的表達出對于歷史知識的個人見解。例如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戰爭這一話題進行課堂討論。關于戰爭,傳統的歷史教學往往會賦予它萬惡的、破壞性的、百害無一利的刻板印象,在這些標簽的背后,是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壓制和束縛[1]。當前在創新意識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可以從戰爭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兩個角度討論這一話題,從積極角度來看,世界各國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當中經過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些戰爭并不僅僅帶來了破壞性的作用,同時也加速了文明的融合和傳播。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學生的思路和視野被打開,他們可以從多個角度認識問題,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必須為學生建立一個兼容并包的歷史大課堂,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敢于創新的勇氣,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歷史教學的創新模式不僅僅在于思想上和教學氛圍上的創新。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突出顯示教學的特色和針對性特點。高中階段通常來說學制為三年,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可以按照高一、高二、高三的時間節點,將學生分為三個部分。對于高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歷史教學應當側重于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這一階段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高中歷史學習步入正軌;對于高二階段的學生來說,應當拾級而上,在歷史的基礎之上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這一階段的歷史教學應當側重于對于歷史意義的掌握,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入手,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于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面臨高考壓力巨大,這一階段的歷史教學應當與鞏固和復習為主,幫助學生在腦海當中形成邏輯嚴密的歷史思維導圖,這樣才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以點帶面,用一根完整的邏輯線路將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和盤托出,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創新型的歷史教學方式,其中的目標都應當是提升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2]。因此,在創新型歷史教學的開展當中,教師更應當注重對于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分階段進行歷史教學,讓教學更具針對性。
信息化時代使得多媒體教學方式已經成功的滲透進了各個學科的教育當中,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當充分吸納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教學資源儲備,借助信息化的教育手段拉近歷史學習和學生現代生活之間的關系。例如在高中歷史中國革命戰爭的有關知識點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圖畫等多媒體教學素材讓學生觀看與抗日戰爭、武昌起義這些著名的歷史事件有關的紀錄片和影視資料,在觀看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客觀真實地感受到該歷史事件的發生場景,仿佛身臨其境,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同時多媒體教學方式也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打破沉悶乏味的教學氛圍,讓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更加輕松高效。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當發揮教師的榜樣力量,樹立創新型人格,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展開分階段的歷史教學,提高教學針對性,吸收多媒體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設備,多個角度入手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