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瑩 邵愛婷
(1.昆明醫科大學法醫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2.昆明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高校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及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按照以法治校的總體要求,初步探索依托專業特色建立的法治文化育人體系,在全員全程全域內營造有法必依、于法有據、依法行政的氛圍,用法治的理念、方法推動落實以“育人與育心”相結合、以“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同在的法治文化建設,切實提升師生法制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根據不同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在合適的時間節點,邀請相關法律專家,以青少年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和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案例為重點,開展專題報告會、座談會、法治講座等法治主題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2.加強師生自我學習,通過定期指定閱讀相關法學書籍和法律條文、撰寫讀書筆記,采用主題班會等形式分享學習心得,增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治思想的養成。
3.根據學校的專業分布情況,將法學與其他專業進行融合,打造“以案釋法”真實案例進行展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精心設計、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集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校園法治文化長廊、文化墻、宣傳欄(櫥窗)、宣傳掛屏(牌)等法治文化宣傳陣地。
2.利用網絡新媒體可開設“法眼看天下”等線上普法社區,多維度打造校園線上線下法治空間。
3.充分發揮高校班級管理作用,編制《大學生基本法律法規政策與案例精選》法制宣傳手冊,開展法律知識小測試等項目,促進法治觀念植入校風、學風、班風建設的全過程,在校內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
1.指導學生社團師生開展學習沙龍、案例研討、熱點推送等活動。
2.探索組織法治文化節,通過“以案說法”“主題演講”“法治情景劇”等形式面向全體大學生開展大學規章制度和學生日常管理專題宣講,法治宣傳教育圖片展、現身說法、校園法治歌曲傳唱、法治文藝節目表演等喜聞樂見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學生法治教育的參與性、趣味性和實效性,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法治環境。
(一)堅持目標導向,推進師生共育共建。緊緊圍繞培養醫科院校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人才為目標,對標“六個下功夫”,定位法治工作隊伍必然要實現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趨勢;把培養既能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又通曉國際規則的法治人才作為育人的追求,整合育人資源,加強對外交流;充分挖掘各項工作蘊含的法治育人元素和育人邏輯,堅持德法并舉,把職責要求和考核內容融入整體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環節,構建微觀的一體化法治育人體系;育人先育己,激勵教師把法治思想與專業技術結合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方法,在研究實踐“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機制”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不斷提高指導與服務學生思想、學習、科研、實踐和就業的能力。
(二)搭建育人平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落實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需求,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利用專業所學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與能力;推進法治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緊密銜接,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發揮法治人才培養第一陣地的重要作用。
(三)融合法治精神,注重校園文化傳承。善于從學校的文化基因中汲取力量,將學校歷史文化傳承貫徹其中,結合高校發展歷史,積極挖掘自身辦學傳統與文化特質,以學校歷史文化為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融入學院的教育改革發展、融入法治精神培育、融入校園法治文化建設,向師生傳遞學校與國家民族同頻共振的價值取向和文化自覺,使學生全面獲取校園文化的滋養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