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軍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幼兒園 甘肅定西 743300)
有人說:“創新教育是解放人性的教育,是眾多思想家、教育家終生追求的思想教育。”其實,幼兒園體育的創新教育也不例外。為了促進幼兒體育的改革,幼兒園應不斷吸收創造教育思想和主體教育思想,在發展幼兒體育素質的過程中,發揮和發展幼兒的創造才能,使發展創新能力和發展體育素質能夠緊密結合,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日本對幼兒的教育從家庭到幼兒園都是以培養“狼孩”為目的的。父母從小就不讓孩子多穿,目的是給孩子一個強健的體魄,培養孩子頑強的意志。而在中國的幼兒教育中,家長和幼兒園始終不能放手,小心翼翼地培養。結果,孩子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和身體素質,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差,容易感冒。一到冬天,每個班常常就有一半的幼兒不能入園。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轉變教育觀念,舍得放開孩子,設置一些攀爬架、平衡木、爬網等活動器材,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增加難度,以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幼兒的體育教學要在創新中不斷總結經驗,因為身體素質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撐。要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就應從教學中的三種對象入手。認識、動作和發展是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三種對象。認識是對目標的再深入、再研究過程。動作是教學活動中最具體的行為活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活動前要示范動作,強調活動中應注意的安全事項。發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環節。體育教學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身體素質。這一對象觀就是“三種對象觀”。筆者認為,各種幼兒體育觀的分歧歸根結底是發展對象觀的分歧。幼兒體育活動結構及其組成要素都是可變的,且都有其特點和規律,有利于人們探索各類體育活動的組成要素和結構的變化方法,打開這個蘊藏著難以計數、性質多樣、差異極大的創新課題的寶庫。每個幼兒、教師、教研人員都可從中找到適合發展自身創新才能的課題。它將使幼兒體育活動成為富有情感和吸引力的創新教育樂園。
結構原理是幼兒體育創新的依據,是建構新的幼兒體育觀念和實踐體系的基本依據,也是發展幼兒體育創新能力的基本依據。對幼兒體育發展對象和發展性結果的新認識為我國早期形成的健身為主、全面發展的幼兒體育發展價值觀念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極大地豐富了它的價值內容。自我意識、智力和道德素質等方面的價值內容較之過去都豐富多了。新的價值觀念使教師能更自覺、全面地發展幼兒包括創新能力在內的體育素質潛能。它將使很多發展價值的實現由自發轉化為自覺。在幼兒體育活動結構原理和健身為主、全面發展的幼兒體育發展價值觀基礎上,借鑒了眾多課程目標理論,筆者初步建構起全面發展體育素質,以突出培養創新能力為特征的幼兒園體育目標觀和體育目標體系。它以幼兒體育素質發展需要為主要目標。
幼兒園體育教學的發展目標涵蓋身體、智力、道德、審美和個性心理等五項內容。幼兒園在體育教學中,應從以上五個方面確定教學發展目標和實施目標,從而創新和探索體育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幼兒園教師、幼兒、研究人員20多年來創造成果的全面肯定。
在幼兒體育游戲教學中,教師要確定鮮明的教學目標。確定目標時,教師一定要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為核心,增強幼兒體質,強健體魄。這一教學目標旨在增強幼兒的身體免疫力,同時,從小培養幼兒對體育的興趣,增強幼兒對運動的熱愛。體育現已成為高考科目,能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定鮮明的教學目標,才能根據目標制定教學方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根據上述的發展對象觀、價值觀、目標觀,在多年實驗的基礎上,筆者建構起新的目標體系。在發展內容上,它明確提出了發展幼兒的智力、創造力,增強自主、自立、自強精神,鼓勵幼兒勇于自我表現,提高其自我認識及自我認識能力、互勵性競爭精神、體育審美意識與能力、勇敢精神、抗挫折能力、協同意識與能力等。比如,做“小孩、小孩真愛玩”游戲時,教師應確保每次游戲都有目標,每次游戲的起步、跑動、摸樹、返回和結束活動也應有目標。這兩個新提出的目標以往在游戲中是客觀存在的,但在理論上沒有體現。新提出的兩個層次的不同目標觀點,給教師提出了新的目標建構和目標教育課題,也發展了幼兒體育目標體系和目標教育理論。
筆者根據上述幼兒體育活動結構觀、價值觀和主體性課程觀構建了自己的體育內容觀。它是建構體育教材體系的依據,是健身為主、全面發展的教育內容觀的體現。它與上述體育價值觀和目標觀一樣,都是以幼兒體育活動結構原理中的發展對象觀和發展性結果為依據而形成的。
總之,幼兒園體育活動創新主要應從教學理念的轉變、三種對象的確定及全面發展體育素質的目標內容觀、活動載體觀、建構教材的主題觀等方面進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將理念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全面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