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伊
(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前進幼兒園 江蘇昆山 215300)
音樂的世界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魅力[1]。老師再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為切入點,基于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就能讓他們不僅感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感,而且享受到游戲帶來的滿足與快樂[2-3]。這還可以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悟能力,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為幼兒的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對音樂活動游戲化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教育一直在進步,幼兒接觸到的學習方式也多種多樣[4],導致他們對音樂的向往不是很高。大部分幼兒對幼兒園的樂器是比較陌生的。有部分幼兒對歌曲的曲調、歌詞不是很熟悉。因此,幼兒老師要注意適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對音樂產生好感,才能更好地感知音樂。為此,老師應該運用比較高效率的課堂設計去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對音樂的初步認知。
在一些幼兒園里,幼師自身的教學水平不高,對課堂的掌控力不夠,不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5]。傳統的一問一答形式已經不能讓人立竿見影地看到教學效果了。雖然音樂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幼兒音樂課仍需要設計得豐富多彩。游戲化的音樂課可以較好地烘托課堂氣氛,提升課堂效率。
我們知道,音樂教育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也很受幼兒歡迎。雖然老師在音樂活動中有意添加了一些游戲活動,但是游戲和音樂的銜接有些刻意。老師們有時只關注游戲的玩法、規則這些外在形式,忽視了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和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也就沒有真正發現游戲背后的教育價值。正是老師關注的目標不正確,過度關注娛樂,才容易造成幼兒對游戲過度向往,沉溺于無管束的“自由”的情況。因此,在進行幼兒園的音樂游戲活動時,老師關注的重點應是發掘音樂的教育價值,也要注意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
上課前備課是老師的一項基本任務。在準備課堂內容時,老師要注意讓切入點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從而做出正確的教學設計,尤其是在制作課件時,不要認為幼兒見識短淺就“不拘小節”,要讓每個動畫資源都生動、有趣,保證內容正確且積極向上,還要簡單易懂,不能讓幼兒畏懼知識,努力提高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比如,幼兒年齡尚小,一個人玩,獲得的樂趣是有限的。因此,老師就可以讓他們結組玩。老師可指引幼兒完成游戲任務,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樣既能讓音樂的互動性體現得更充分,也培養了幼兒的團結能力。合作的形式可以增強幼兒的膽量和自信。他們可以通過配合演唱一首歌來增強與人合作的交際能力。讓音樂與動作合為一體,幼兒可能更能體會到音樂的樂趣。
幼兒的天性就是模仿,模仿家里的大人、模仿動物園里的小動物、模仿身邊的事物。幼兒活潑好動。因此,老師應抓住這一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模式,通過相應的小游戲,順應幼兒的天性,讓他們在愉悅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獨有的魅力。其實,音樂在生活中是隨處可見的。老師可以試著讓幼兒通過尋找身邊的聲音去感受音樂,讓音樂學習不再抽象,讓音樂活動不再無趣,也讓音樂旋律更加具體化。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幼兒可以在模仿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過程中學到一定的知識,獲得真實的感受。
綜上所述,幼兒老師應該不懈努力地設計好每一節音樂課,構建樂觀向上的音樂課堂,認真了解幼兒的興趣與愛好。游戲化的音樂課堂更有魅力。老師要寓教于樂,注重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正在懵懂成長的幼兒具有很重要的智力開發的意義。有效的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增強幼兒對藝術的認知和審美能力,還能全面發展他們的素質,讓他們更好地感知音樂、喜愛音樂,為其未來的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