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讓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環城鎮趙小掌小學 甘肅慶陽 745700)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不同于單篇文本、群文閱讀的教學,它的內容更為豐富,結構更為復雜。整本書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采用個性化的閱讀手段和閱讀方法。要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需要進行高效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下文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來分析,分別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意義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雖然說素質教育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應試教育還是會阻礙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仍然有很多老師太過于看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傳統的模式就是老師進行單篇文本的教學,這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果,不過其劣勢也非常明顯,就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刻,基本上都是淺層含義。進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不再只是單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真正發揮出核心素養教育的價值,從而完成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1]
以興趣為導向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需要老師注重興趣的導入,整本書閱讀不同于單篇文本,整本書閱讀的內容和結構都非常復雜,選用合適的素材才會激發出學生的閱讀欲望,學生才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核心素養的滲透會更加高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魯濱遜漂流記》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展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魯濱遜的圖片,并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面臨這樣的困境會怎么樣,將學生引進情境中去,然后簡介作品,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默讀梗概部分,學生可以按照流落荒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獲救回國順序理解關鍵內容,最后拓展到整本書,讓學生回答自己的感悟,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教學。[2]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應該更加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的目的。老師應該注重教學目標的確定,每本書的教學目標有所不同,老師要深度挖掘其有價值的內容,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的閱讀方向,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與能力提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比如,老師可以專門開設閱讀指導課,給足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讓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拿出來供大家一起討論,這樣學生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就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在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時,教學目標的確定尤為重要,不論是哪種形式,學生都應該按照老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去進行拓展閱讀,從而順利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整本書閱讀不僅僅只能夠在課內,老師也要在課外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整本書閱讀任務,也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老師只能在重點和難點部分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導,其他內容還是需要學生去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而在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之后,老師就可以開展閱讀分享活動,比如閱讀論壇、閱讀交流會等等,以此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能力,讓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更好地結合到一起,從而保證“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理念的落實,為學生日后的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3]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整本書閱讀教學還不是非常成熟,很多老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還處于探索、探究階段,理論與實際往往大相徑庭,老師要考慮到實際因素,比如學生的年齡、性格、心理等等,只有這樣,整本書閱讀教學才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不論是閱讀能力,還是閱讀習慣,學生都能夠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培養,有利于促進小學語文的發展,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