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文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建設路第二小學 甘肅天水 741000)
由于提出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時間較短,因此,很多教師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到這一新型教學理念的內涵,有些教師甚至粗淺地認為群文閱讀僅僅是將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展開閱讀。這就使當前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轉變成了閱讀一篇文章之后再閱讀另一篇文章,導致閱讀文本之間缺乏聯系,最終形成了分裂格局。這樣的方式不但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且還給學生增加了學習壓力。
語文新課改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群文閱讀要設置這一個教學目標。然而,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只注重閱讀卻忽略了寫作,導致兩者之間失去平衡。這樣就出現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而寫作能力欠佳的狀況。[1]
語文教學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浪費在了挑選群文文本組合上,只注重課程設計卻沒有考慮學生的感受。這就使學生將群文閱讀當成了學習負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閱讀興趣。
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剛剛步入校園,他們還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非常強的好奇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課堂注意力難以長久維持。因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群文閱讀活動之中。另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他們在課余時間能積極、自主地進行閱讀,學習語文知識。比如,在教學“松鼠”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松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學習之中。在課堂教學初始階段,教師選取幾名學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松鼠,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而且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以“松鼠”的作者為線索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自然史”“百獸物語”等文章,以此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群文閱讀,收獲更多的知識。[2]
閱讀就是利用文字語言來獲取信息的過程。在閱讀實踐中,學生可以通過文字來認識世界、拓展語文知識。同時,閱讀也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途徑。因而,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閱讀中的主體性,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收獲更多的知識。除此之外,在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還要做到精準定位,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更好地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比如,在教學“學會看病”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同時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展開閱讀。當閱讀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閱讀情況結合這篇文章設計一個小話劇,通過話劇的方式將文中內容呈現出來,以此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印象,促使學生快樂閱讀。
群文閱讀與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相比具有本質上的區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識到這一問題,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更新與優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難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通過分層教學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愛上閱讀、快樂閱讀,在閱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資料,進而使學生進行自由選擇;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閱讀目標,以此激勵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比如,在教學“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這節課所學的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秋天的歌曲導入教學中,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秋之情,在這個基礎上隨機選取幾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此讓學生對課文加深印象。這樣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為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增加樂趣。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也隨之進行了改革。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都采用了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然而,由于群文閱讀教學理念提出的時間較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不斷對群文閱讀教學方式進行深入探究,以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