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磊
(南通市通州區(qū)育才中學 江蘇南通 226300)
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新城區(qū)建設發(fā)展進程較快。這也為新城區(qū)隨遷子女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新城區(qū)隨遷子女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從而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其成長是十分不利的[1]。強化新城區(qū)隨遷子女身體素質訓練能夠在提升其身體素養(yǎng)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其心理素養(yǎng),從而讓他們在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是筆者關于強化新城區(qū)隨遷子女身體素質訓練所提出的幾點體育教學建議。
在體育教學中,身體素質的訓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通過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教學內容和優(yōu)化訓練方式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要保證學生充足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間。就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學情況而言,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教學效果較差。其主要原因是教師給予學生的體質訓練時間不夠充足,教學流于形式。因此,針對這一教學問題,教師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保證學生充足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間。一般而言,一節(jié)課的時間為45分鐘,那么,教師需要給予學生10分鐘左右的身體素質訓練時間。
二是科學合理地設置身體訓練練習組數(shù)。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嚴格遵守科學、嚴謹?shù)挠柧氃瓌t,不能隨意地或者是憑借經(jīng)驗來安排學生的身體訓練練習組數(shù)[2]。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力量素質訓練時,需要充分契合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進行科學設置。一般體質訓練需要將組數(shù)設置為8組,以此為標準來對身體素質好和身體素質差的學生進行練習組數(shù)的設置。在科學設置組數(shù)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訓練動作進行密切的監(jiān)控,以此來確保學生訓練動作的準確性。這樣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身體訓練練習組數(shù)來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是充分契合教材內容來設定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時需要充分契合教材內容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以此來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高效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更為科學地訓練,讓他們健康地成長。例如,在學生練習上肢力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針對該教學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然后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訓練。在這樣一種訓練方式下,學生才能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同時形成一種科學的訓練思維,從而不斷提高訓練質量和促進體育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訓練教學指導時,需要充分做到精講內容,即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需要突出重點,并有效縮短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以此來有效提高體育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精講的過程中需要保障講解的準確性,讓學生正確理解。精講內容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訓練時間,讓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掌握更多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從而不斷提高身體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實現(xiàn)體育教學的精講,就需要完成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需要建立起規(guī)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規(guī)范化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體育教學精講內容的完成,并且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素質訓練習慣,更有利于學生體育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規(guī)范化體育教學模式的建立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嚴格對待每一個教學制度和課堂紀律[3]。例如,對于哨聲的使用紀律,教師要讓學生在哨聲中明白自己在什么樣的哨聲之下該做出什么動作或訓練。這樣就能夠有效利用哨聲系統(tǒng)來下達口令,可以大幅度節(jié)約口令調度時間,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身體素質訓練,并且可以有效保障課堂教學的順暢和高效性。
二是精煉關鍵詞。在體育教學中有很多的專業(yè)術語,學生對于這些專業(yè)術語理解較為困難,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講解。這就會導致理論教學的冗長。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關鍵詞的精煉。比如,對于單杠騎撐前回環(huán)這些專業(yè)術語的講解,教師可以用“高提遠跨”來進行總結和陳述,在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的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身體素質訓練。
總而言之,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需要高度重視新城區(qū)隨遷子女身體素質的訓練指導,通過設置合理的身體素質訓練內容以及理論結合實踐的訓練方式來有效促進新城區(qū)隨遷子女身體素質的提升。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養(yǎng),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進而促進他們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