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勝
古今中外很多有才能的文學家在寫作中都追求語言的簡潔、扼要,以求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鄭板橋在一幅畫中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意思是要使繪畫不同凡響,就要去掉繁雜提煉精髓。他的文章更是以“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著稱天下。我們在作文中應如何使自己的語言簡潔生動呢?
一是講究句子間的自然銜接,少用關聯詞語。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愛用關聯詞語,認為這樣可以增加語言的邏輯性。其實并不是這樣的,有時作文中關聯詞語用多了,反而使得語言不簡潔了。我們寫作時應追求句與句間流轉自然,少用“雖然……但是”之內的關聯詞。
二是運用白描,簡潔傳神。魯迅說:“寫文章要去粉飾,有真意,勿賣弄。”他刻畫人物肖像,多用白描,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如描繪孔乙己的長衫:“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通過破長衫的白描,孔乙己的社會地位、病態心理、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被揭示得入木三分。再如《風箏》一文中寫他的小弟“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這里作者不加修飾,只是用白描的手法寫了當時小弟面對風箏時癡呆的神態,就生動形象地把人物形象、性格特點傳神地勾畫了出來。
三是多用短句、言簡意賅。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曾把如何寫議論性散文擬成幾條“簡單的準則”,其中一條是:能用短詞的時候決不用長詞。因為長詞或長句過多,冗長枯燥,甚至有晦澀之弊,令人難以卒讀。而短句輕盈活潑,有跳躍感。如魯迅先生《友邦驚詫論》中的一段:“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軍隊強占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在學生的請愿中有一點紛擾,他們就驚詫了!”這段話中,很多是四字成句,簡潔明快有力,取得了鮮明地揭露敵人的表達效果。
四是提煉語言,以少寫多。我們作文中要對自己的語言精心提煉,要追求以最少的語言來寫最多的內容,藏而不露,從而給讀者留下開闊的藝術空白。歐陽修《醉翁亭記》中,一開始的開頭是這樣的:“環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山,林壑尤美。”他感到開頭啰唆,不簡潔,于是就提煉語言,改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豐的開頭。
另外還要注意,我們所說的語言簡潔并不等于簡單,更不意味著膚淺。簡潔應是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遠,給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海明威曾提出一個“冰山原則”,即作品好像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1/8,其余7/8需要讀者去想象。柯靈的散文素以簡潔老成著稱,他對簡潔的理解更為全面:“文字的簡潔,不能光從數字著眼。如果沒有多少意蘊,文字盡管簡潔,頂多也不過簡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