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場經濟形勢變化莫測,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化,使得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符合現階段行業市場發展的需求,而且新業務的出現,也需要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而業財融合的出現,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業務活動和財務工作的融合,以及業務活動各個節點與財務工作各個環節的相關聯,從而完成對業務活動的全面管控,使得財務工作的職能得到延伸,從財務核算、監督,擴展至業務層次的管控,通過有效的管理會計手段,實現了企業資源配置的最優,以及企業管理的精細化發展。
關鍵詞:業財融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
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需要盡快轉型,逐漸向管理會計方向發展,應用管理會計工具,細分企業業務流程,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加強內部控制,為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保證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提升業財融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一、基于業財融合視角分析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
1.在價值鏈中的應用
價值鏈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內部價值鏈,是指覆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另一方面是外部價值鏈,是指與企業相關聯的所有外部要素,包括了上下游企業、行業內企業、供應商、客戶,以及競爭對手等,從價值鏈的眾多節點入手,劃分企業總體的戰略目標,以實現企業財務增值為目的,盡量控制業務成本,指導企業的業務活動,為企業的生產運營指明方向。在業財融合的要求下,以價值鏈為抓手,改變了價值鏈各個節點獨立掌控的局面,將相鄰節點、上下游的各個節點進行串聯,協同合作,降低各個節點之間的交易成本,實現價值鏈上節點的共贏,達到節點財務增值的目的,完成企業整體的資本增值。通過價值鏈的管理,從企業整體戰略入手,對價值鏈上的節點進行管控,包括了上下游企業、企業本身、供應商等,將業務流程與各個節點相關聯,使企業傳統的經營模式,轉向為一體化的經營管理模式。
2.在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1)業財融合與經營管理的結合
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使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發生了改變,同時也為業財融合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技術支撐。財務共享服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將集團下屬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集中在財務共享中心,實現了一體化的財務管理,而且財務共享服務的落實,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了重新梳理,從而簡化了業務流程,加快了業務活動的效率,實現了業務和財務的融合,并保證了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實現了業務和財務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2)具體的應用方法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建設時,第一,要做好業務流程梳理工作,促使業務流程標準化,為業務流程與財務共享平臺的融合做好準備;第二,在業務辦理時,業務部門需要將財務共享平臺形成的業務數據,立即傳輸給財務共享中心,由財務共享中心進行集中處理,保證了業務數據處理的及時性,提高了業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同時保證了財務工作的準確性。并且財務共享中心產生的最終數據,會形成財務報告,及時傳遞給業務部門,為業務活動提供數據支撐,以保證業務決策的準確性;第三,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需要配置大量專業性好、職業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以保證業財融合工作的有效開展,所以企業要積極的引進高素質人才,并對原有財務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使財務人員進一步地學習業務流程,熟知每個流程中的具體內容,加快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
3.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
(1)業財融合與內部控制的結合
將企業內部控制與業財融合進行關聯,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通過企業業務流程和財務工作之間的關聯,去探尋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找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地進行修正;第二,從風險評估角度入手,風險評估需要企業提供以往的業務水平,以及競爭對手的業務水平,還需要以往的市場材料,從而預測業務的潛在風險,并對業財融合與內部控制關聯的可行性進行評估,確定風險等級,做好風險防控預案;第三,從內部控制方向分析,業財融合在企業中的應用,使其覆蓋到各個部門,以及部門中的每位人員,涉及到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在事前,落實財務預算工作;在事中,每個業務活動、經營活動、管理活動等,都由財務預算進行控制;在事后,以預算指標為標準,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從而實現了企業運營的全面掌控;第四,信息交互,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中心作為信息傳輸的中樞,業務和財務之間通過財務共享平臺,進行業務信息上的交互,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提升了財務共享中心的管控效率。
(2)具體的應用方法
內部控制和業財融合在管理上,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兩者的管理對象都是人、財、物,所以針對管理的對象,選擇不同的管理會計工具,以保證業財融合的有效開展。現階段,企業使用的內部控制手段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績效考核,將員工的福利待遇與績效考核進行關聯,對于各項工作表現優異的員工,按照績效考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獎勵;第二,全面預算,采取預算基線和彈性預算的方式,保證全面預算的實用性,同時,在財務共享中心,實行嚴格的報銷流程,提高預算執行的管理效率;第三,資產管理,現階段,集團企業使用的是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企業物資進行聯產管理,實現物資的有效管控,可控制存貨流轉,確保貨齡結構的科學性,以及加快存貨盤點的速度,從而提升內部控制的質量。
4.在全面預算中的應用
(1)業財融合與全面預算的結合
全面預算是現代化企業普遍應用的管理措施,其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企業一個季度或者是一個年度的總預算,包括了經營預算和財務預算兩個方面,企業各個部門依據預算的內容和要求,開展各項經營活動,并且全面預算除了財務上的管控,還涉及到了與之相關的制度建設,使全面預算管理的職能被進一步的擴大。基于業財融合的視角,全面預算與其有著非常好的融合條件,從全面預算的概念上來講,其中已經包含了財務的所有活動。第一,全面覆蓋,包含了企業所有的運營內容,像投資、融資、經營等;第二,全程控制,對業務流程全面管控,在業務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編制了相應的業務預算,貫穿業務的全過程,實現了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第三,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的事前、事中、事后需要企業全體人員的參與,其不只是財務人員的工作,只要是企業的員工,就有參與全面預算的責任。
(2)具體落實的方法
全面預算在業財融合中的應用,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財務預算,在業財融合中,要利用財務預算指導企業運營,和運營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并且還要保證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的一致性,以及業務部門需要擔負起預算編制的責任。細分企業的總預算,從而確定業務流程各個環節的分支預算,在細分預算時,要考慮各個環節之間的互動關系。在信息交互上,業務與財務之間的信息交流,使用的是財務共享平臺,使財務部門可以實時監控業務部門的財務情況,確定其預算執行現狀,并且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可以依據業務活動的實際情況,調整預算的內容,使全面預算管理具備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并且可及時獲取業務部門的預算超支問題,或者是結余情況,通過數據分析,對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管控,將預算編制和執行內容,與業務流程各個節點進行對應,比如,在采購節點上,設置定額標準,制定合理的采購量,從而實現庫存的有效控制,或者是在營銷節點,依據銷售收入的定額標準,去控制銷售費用;也用于物流節點,為了保證物流費用在預算范圍內,從而去優化配送路線,以減少物流成本;而生產節點制定的定額標準,細分了生產流程,幫助企業細化了崗位職責,使生產人員各負其職,促進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
5.在績效管理中的應用
(1)業財融合與績效管理的結合
績效管理是激勵企業員工的一種有效措施,需事先制定績效計劃,依據績效計劃的內容,對員工進行指導、監督、管理,最后根據員工的實際表現,進行相應的獎勵,績效管理與業財融合的關聯,將績效管理的各個流程,與業務相關聯。第一,確定績效目標,根據企業經營上的優勢,結合當下的市場環境,確定企業的總體目標,細分之后,與業務流程進行對應,獲取績效目標;第二,監督管理,在績效管理時,為了保證員工完成績效目標,可以對員工進行業務上的指導,督促員工不斷地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第三,績效考核,依據績效考核指標,對員工的業務表現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確定其業務能力;第四,獎懲,依據評價結果,對員工進行適當的獎懲,從而形成對員工的激勵作用。
(2)具體應用的方法
績效管理使用的考核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平衡計分卡,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財務指標,主要是檢驗目標是否實現的標準;第二種,非財務指標,從企業發展的大局出發,與業務流程相關聯,判斷分析各個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對這些指標進行量化。通過對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之間的關聯進行分析,確定兩者的匹配度,并監測指標的完成情況,當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出現變化時,需及時調整企業的績效目標。在績效管理中,可應用全面預算的內容,將預算指標作為制定評價指標的依據,然后將其作為考評指標。
二、管理會計在業財融合中應用的對策
1.加快傳統財務轉型
傳統財務工作不能完全滿足業財融合的工作需求,其財務職能僅限于財務管理工作,未能與企業的業務活動相結合,財務工作不具備指導企業經營活動的職能,而業財融合的實施,需要財務人員熟知企業業務的各個環節,了解企業的運營流程,需要加快財務人員向管理會計轉型,可采取兩種方法。第一,建立業財融合部門,重新組建財務團隊,引進業財融合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第二,加強原有財務人員的培訓,系統性的學習企業的業務流程,可進入業務部門進行實踐操作,提高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
2.找出企業經營與業財融合的切入點
業財融合需要一個準確的切入點,以切入點為抓手,促進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以點概面的業財融合,財務人員作為業財融合的執行者,需要深入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熟知業務流程,并了解業務的各個節點,在此基礎上,應用管理會計工具,將企業經營模式、業務流程進行細分,使其融入到財務管理的各個節點,在實際的工作中,第一,財務人員需要向相關的領導請教,進一步的了解企業經營模式;第二,進入業務部門,進行實際的業務體驗,以及調查分析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第三,依據掌握的關鍵信息,建立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業財融合模式。在業財融合時,重新優化了業務流程,并依據企業的經營特征,使用管理會計手段,對業務流程進行了細分,然后與財務工作一一對應,從而實現了業務活動的精細化管理。
3.加強業財之間的關聯
在傳統的預算編制工作中,缺少業務部門的參與,再加上財務人員對業務流程了解的不夠深入,致使編制的預算與業務部門的實際工作相脫離,造成預算編制的不準確,導致資金利用率的下降。而開展業財融合工作,需要財務人員重新認識和了解業務部門的各項工作,同時,業務部門也要參與業財融合的工作,及時反饋業務信息,提高預算編制與業務活動的匹配度,增強了預算與業務之間的關聯度。預算執行的過程,也是業務指導的過程,所以,加強預算執行的監管力度,防止預算執行出現偏差。其中,財務在授權和審批過程中,要加強業務活動的監管,在出現執行偏差時,業務部門要及時將信息反饋給財務部門,共同尋找出現差異的原因,然后合理的調整預算,確保預算的指導性作用。
4.加強管理會計在財務共享中的應用
在財務共享中心,加強管理會計的應用具有兩個明顯的優勢,第一,管理會計職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第二,財務共享與業務活動已經實現了高度融合,而管理會計在其中的應用,則使其在業務活動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對業務活動有著積極性的作用。比如,在績效管理中的應用,財務共享平臺中設置了績效管理模塊,業務部門將業務人員的業務數據和考核指標,上傳至共享平臺,使績效考核變得透明,保證了考核的公正性。利用績效考核措施,將工資與業績關聯,形成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再加上財務共享平臺的公正、透明考核,促進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有利于業務部門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5.加強大數據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在業財融合后,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溝通越發頻繁,并形成大量的信息數據,而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則為大數據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提供了支撐。基于企業ERP系統,將碎片化的業務和財務數據進行收集,然后整合數據,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挖掘其中具有使用價值的數據,作為企業決策的參考。另外,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通過財務共享中心,進行業務上的往來,從而保證兩者各項活動的準確性。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需要企業具備完善的現代化管理設備,以保證收集到完整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并在數據中心完成數據的整合、處理、分析。
三、結語
業財融合視角下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需要經過系統性的規劃,和長期的工作經驗積累,不斷地去完善建設,從企業經營發展的實際出發,隨時調整財務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及重新梳理業務流程,提高財務工作與業務活動的匹配度,從而保證業財融合在企業的順利實施。在業財融合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進行關聯,以保證業財融合工作,與企業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相契合,并在其中充分發揮出業財融合的工作價值。
參考文獻:
[1]魯嘯軍,楊穎.業財融合下管理會計轉型的戰略路徑探討——基于蒙牛集團的案例研究[J].財會通訊,2020847(11):168-173.
[2]沈建林.淺析業財融合在管理會計應用中的作用[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9):91-94.
[3]譚素娥.論結合業財融合推進管理會計應用的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9(24):212.
[4]陳贇.基于大數據思維的“業財融合”管理會計體系應用探究[J].智富時代,2019(2):69.
[5]李長艷.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體系應用及方法研究[J].國際商務財會,2017(11):34-36,61.
[6]叢夢,王滿.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應用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9(07):16-19.
[7]李漫."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創新與發展——基于業財融合視角[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33(15):112-113.
作者簡介:王卓(1970- ),女,碩士,黑龍江工程學院財務處,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