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化,一些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其學習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且由于初中知識的難度不斷加大,導致這一分化現象愈加嚴重。文章就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兩極分化現象成因進行分析,并對此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兩極分化;成因及對策
一、 前言
一些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使學生呈現兩級分化趨勢發展,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智力、家庭、學校、社會等。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忽略這些因素對教育的影響,必將對學生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不利于我國對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通過對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學習情況的調查和了解,分析形成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二、 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兩極分化現象成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內在原因分析
一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智力因素。學習能力和智力是影響其成績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關學者對學習優異和學習較差的學生的智力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學習優異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智力發展水平高于學習較差的學生。此外各學科的成績水平也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存在一定的聯系,如數學、物理等學科對智力水平要求較高,語文學科對智力水平要求較低。二是心理因素。主要表現為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意識和意志力不夠堅定。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便不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會選擇放棄,沒有學習的熱情。學習意識和意志力表現不夠堅定,導致其在學習中無法克服困難,不會主動去探索和求知,不愿動手動腦,久而久之形成學習上的懶惰性,很難提高學習成績。同時意志力差也使其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德,不利于學生心理發展。三是學習方法,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是學生提高學習水平的基本技能,同時也是發揮其學習能力的表現方式。如果學生知識具備優良的智力和學習能力,不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也無法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很多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水平大打折扣。在初中階段,各個學科和學習時間段需要借助不同的學習方法才能夠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還有的學生學習很刻苦、很努力,但是其成績還是不理想,主要是在學習中不注重學習方法,導致其逐漸失去學習自信心。
(二)學校教育原因分析
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形成兩極分化現象也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初中學生學習問題不全在于學生本身,很多原因也在于教育的環境影響。首先,從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來講,學校在進行農村初中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追求升學率、考試成績等現象,使得教育本身就和強化學生學習和分數之間產生緊密聯系,從而忽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導致農村學生接受初中義務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的根本目標產生偏離。其次,從教學方式來講,教師對分數的追求,導致其對學習較差的學生只注重提高分數教學,往往缺乏對其產生這些現象的具體分析,從而形成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的分數,使這些學生無形中又增加了壓力,加劇了學習的兩極分化。
(三)家庭因素分析
對于農村拆遷地區的初中生來說,學生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對其學習產生一定影響。在農村地區初中生家長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不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和氛圍,影響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發展。主要表現為:一些家長不夠尊重學生的自尊和個性化的發展,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不注重和鼓勵學生的日常進步。對學習能力較差或犯錯的學生,家長對其評判和打壓,有時態度粗暴等,對學生的內心和自尊造成嚴重傷害。還有一些獨生子女家庭或留守兒童家庭,長輩對孩子太過放任,嬌慣、寵溺學生屢見不鮮,這些均是形成初中生兩極分化現象的影響因素。
(四)其他因素分析
一是班級管理因素,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出現管理力度不統一、對個別學生出現重視程度不一現象,教師對差生不善于家訪,不能和家長之間建立有效溝通聯系,導致學生無法獲得重視感,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二是教師教學因素。雖然在新課改的推動下,當前的教育教學制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很多教師仍無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特別是農村地區,忽略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優勢。三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因素。每個班集體中均存在學習優秀和差生的現象,學生的學習和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各不相同,學生之間互相產生影響,致使兩極分化日益嚴重。
三、 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兩極分化現象應對策略
(一)采用分層教學管理模式
目前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對所有學生實行統一教學管理模式和要求,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是增強了對優秀學生的培養,無法實行對學習較差學生的管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管理模式,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發展規劃,同時對分層教學制定相應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考慮到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要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發揮學校、教師的主體和引導的作用,積極推動優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提升其自我管理、自主學習及知識遷移運用能力,重視培養差生對課堂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凸顯教師的個性化教學指導,積極調動差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主動學習、創造性能力,以此逐漸解決學生兩級分化嚴重的問題。
(二)培養興趣,豐富教學內容
加快培養農村初中生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其不斷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以興趣引導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熱情,不斷培養差生的學習意識和意志力,從而為進一步消除兩級分化創造有利的條件。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興趣,積極創設條件增強師生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首先,可以讓優秀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上,發表個性化見解,注重培養其創新能力,這樣有助于依據學生個性化需求培養其興趣。對于差生教師要給予其鼓勵和指導,多提供機會發展和培養學生個性,依據其能力水平構建相應的問題情境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從而有助于差生完成目標學習任務,激發其找到實現價值的樂趣和學習平臺,從而不斷提升差生的學習意識。其次,教師還要創設更多機會開展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探索能力。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活動,增強其對學習科目的認識能力,不斷培養其對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欲望,同時要在學生的個性發展中積極鼓勵和陪伴學生,促使其在快樂、和諧的氛圍中收獲知識。最后,在興趣培養和活動探索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學習,增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
(三)創設和諧社會環境
一是在整個社會環境下要積極營造尊重學生、尊重知識和人才的氛圍,使學生樹立對學習的使命感,感知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性。二是要鼓勵社會組織、企業、有志之士關注教育和人才培養及發展問題,尤其是廣大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的教育問題,要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三是要構建家校和農村居委會相互銜接的關愛體系建設,讓農村拆遷地區初中生感受到來自各方的關愛,可以為他們提高生活照顧、學習脫管、家庭教育指導、心理疏導等服務,組織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為增強學生學習水平創設社會環境。四是要對農村拆遷地區家長加強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其重視對學生的家庭教育,農村教育部門要聯合學校積極組織家長學習,召開家長會、建立家校溝通群,為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展家庭教育培訓等,以此增強家長對學生的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四)發展教師特色化教學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作條件培養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如創設小組學習、結對幫扶等模式,逐漸引導學生從生活和學習的點滴做起,善于學習他人所長,彌補自身短板等。同時要在班級中構建和諧和端正的學習風氣,提高班級活躍氛圍。其次,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對學生要一視同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真誠對待所有學生,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充分體現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發展的核心理念。教師一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學習,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態度;二要堅定信心,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好學生,以此為目標逐漸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三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獨立性人格,充分認識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此為教育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四要在班級中積極創設公平、公正、民主、和平的學習和管理環境,對學生要多關心、多鼓勵、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五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要引導學生正確、積極地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促使學生磨煉意志,培養頑強的學習品質,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挖掘潛能,研究和學習高效的學習方法,以此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最后教師要牢記正確對待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積極創設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各展所長發揮自身的獨特價值。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發展就是國家未來的發展。我國的農村學生是一支龐大的主力軍,要不斷加強對農村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力度,才能早日實現我國的復興之路。因此要實現這一偉大的發展目標,必須要全社會聯合行動起來,關注農村地區初中生的教育問題,要明確各方責任,積極努力地將兩極分化現象消除殆盡,推動農村初中生教育向更優質化道路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文.農村初中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6):97-98.
[2]居寧.農村初中兩極分化的原因與對策新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16):45-46.
[3]馬振平.如何防止初中生兩極分化的產生[J].教育教學論壇,2019(9):85-86.
[4]胡芳.初中生兩極分化的原因與教學對策[J].內江科技,2019,33(2):201+206.
作者簡介:
陳貴榮,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