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教育是要促使學生具備熱愛勞動的意識,以勞動為榮的觀念,養成勞動的習慣。這在家家戶戶孩子都嬌生慣養的當前尤為重要。尤其是當前家庭條件比早些年好上許多,這也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并沒有什么需要孩子勞動的必要,在可勞動可不勞動的節骨眼上,孩子的家長們自然是更愿意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盡可能多的學習,隔代的長輩們也更是希望孫輩能夠在更舒適、優渥的環境中成長。文章基于當前現狀的勞動教育將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融入,提出以下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課堂教學;策略實施
一、 前言
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希望,是我們祖國未來的棟梁,在綜合素質教育展開之際,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合情、合理地進行勞動教育,以促使孩子們樹立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意識,培育孩子們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務的能力。既是為家長減輕負擔,也是為之后成為一個做事負責,積極勞動,熱愛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良好公民做鋪墊。尤其是勞動教育有助于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等正確的樹立,有助于道德與法治課堂案例的合理延伸,對課堂教學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既是對孩子思想道德情操的提升,也是對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
二、 提升教師勞動教育意識,促進教學過程勞動教育的有效滲透
就教育行業來講,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思考格外重要,若是教師不能對課堂教學中所融入的措施進行有效的思考并進行自己意見的提出,那么這一策略即便是被提出來也終究是無意義的,因為就結果來講,教師并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種種表現進行分析,也就無法在之后的教學中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所以在此基礎上提升教師勞動教育的意識格外重要。
如:在“同伴與交往”這一單元中,如何在明確的主題之下,滲透勞動教育這一議題是我們值得去思考與實踐的。基于勞動教育所展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是一項促進家校雙方共同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極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孩子還未完全成長為具備獨立意識的個體之前,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是格外重要的!就“同伴與交往”這一單元來講,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同伴入手,在進入集體生活之前,孩子從出生睜開眼睛看到的第一個人,到上學之前接觸的最為親近的人大多是與其具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但進入集體生活之后,孩子的同伴們,在幾年的陪伴與交往之下,可以說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親人。回望我們的集體生活,這些特殊的“親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幫助,相互禮讓,友愛包容。那么,在對待陪伴我們更久的親人,我們的家庭生活中不可分隔的部分時,我們又應當如何展現我們對家庭的愛與擔當?從“愛”的形式來講,可以是貼心的問候,更可以是力所能及的掃地刷碗等工作,那么我們教師便可以順勢要求孩子們每日在家中都要適當地做一做掃地或是刷碗收拾碗筷等家務活,這樣的勞動意識滲透在培養學生做家務的良好習慣以及培育學生為家庭分擔的責任意識上起著重要的作用,也能極大程度地減少家庭紛爭,降低著即將進入青春期的,情緒敏感的孩子們在家庭生活溝通與交往中產生焦躁、不安情緒的頻率。不得不說的是,適當的家務也可以幫助家長減緩由工作或是生活而產生的種種壞脾氣,這便是教師針對二者結合所展開的初步深入思考,并進行個性化教學要求的提出,期待能夠受到較好的效果。
三、 充分利用課堂教材資源,合理提出新奇有趣的教學模式
教材是不斷翻新的,但值得明確的是勞動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中始終是其中一條重要的主線,是永遠繞不開的題材教育。為此,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的提出,我將參考并深挖教材中的深意,提出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以提升教學實施效率。
如:在“為父母分擔”這一單元,想要提升這一單元的實際效用,就要首先從思想上著手,讓學生意識到家長的工作負擔以及自己應該在家中承擔的生活內容,就實際生活中的案例來為孩子呈現真實的效果,以最大限度地說服孩子,為其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其真正地做到“以勞動為榮”。從頭說起,家長在孩子上學的時候會去工作,在孩子回家的那一段時間區間中,需要為孩子準備晚飯,需要為孩子清洗衣物,還需要清理家中物品的擺放并擦拭灰塵,確實是有許多家務活以及工作上的任務需要完成,甚至還有家長需要加班,孩子需要帶午飯等,以上種種問題積壓在一起,家長糟糕心情的產生也就不難理解了。所以說,我們教師需要從家長的角度為孩子講解家長是如何不容易,孩子們在當前只是需要讀書,其他一切都有人照顧,而家長們既需要工作,也需要照顧孩子,格外辛苦,那么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說出家長是如何辛苦,若是不清楚,可以引導孩子回家去詢問家長,了解家長們的工作模式,就工作模式而提出自家家長辛苦在哪里,作為孩子的自己有哪些點是可以做到為家長分擔的,畢竟只有真正地做過調查,并針對真實的調查結果去提出的解決方案才能稱得上是對某些現狀或是問題有效的處理辦法。同時,這一課也教會了孩子們如何“關心”自己親近的親人們,只有真正地做到了愛與被愛,才能夠去愛別人,只有真正地去思考了其他人的生活,才能夠真正為自身的改變提供動力。
四、 提升家長勞動教育重要性,雙方共同構建勞動教育體系
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的獨角戲,教師不是這場演出中唯一的演員,學生、家長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也起著同樣的具有影響力的作用,提升家庭在學校勞動教育中的作用,并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來達到促使孩子勞動的目的,也可以稱得上是極好的一次家校聯合的行動,雙方合作共同創建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勞動教育體系,以從家校雙方提升學生勞動的意識,這對學生綜合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如:在“與班級共成長”一單元中,我們教師可借著這次機會來提出。與班級共成長,說的不僅是我們教師,還應當有學生和學生們的家長,多方通過共同努力來達到最終的目的。成長指向的主題需要我們和家長進行共同地溝通與探討,以期孩子在實施的過程中能夠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上環節,以就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深化教師勞動教育的意識來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進行論述,那么這一環節我們教師將以家長作為主體展開討論。家長將孩子送來,那么隨著孩子一起進步,了解孩子的動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么就應當對班級所實施的教育進行充分的配合,尤其是就勞動教育這一方面更是需要來自家庭的配合,并實時的報告情況,以確保我們教師對學生所展開的教學并不只是形式主義,而是被學生落到實處,同時我們首先對家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分析,為將孩子培養為綜合發展的人才,為促使孩子能夠將愛身邊人的這顆心落在實處,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愛意,學會愛別人是我們應當教會孩子的內容,畢竟只有被愛包圍并具備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孩子才會懂得付出,而我們家校雙方正是要做這樣的事情。這一環節旨在使我們結合道德與法治課堂所展開的勞動教育并不只是形式主義,更是落到實處地受到家校雙方的認可。
五、 進行勞動主題實踐,有效達到說與教融合的目的
在勞動教育的展開中,“紙上談兵”是不能起到實際作用的,如何讓這類教育切實地、真正地落實在我們在道德與法治教育課堂中是值得探討的。為此,我們教師在學校也要為學生布置一定的勞動任務,雖然說每天都會有清潔阿姨進行清理,但仍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需要我們班級自己承擔的,尤其是班級內的桌椅門窗、黑板等地,一天不清理就會積上厚厚的一層灰,學校內還設置有專門檢查的輪崗,十分值得班級重視。
如:在“讓生活增多一些綠色”這一單元中,我們教師按照往常的習慣,需要為班級內部人員進行安排清掃區域,有班級內部的清掃工作以及走廊的清掃工作,清掃工作的目的在于為集體提供一個整潔的生活環境。周邊環境的整潔對班級同學學習良好氛圍的營造有著格外關鍵的作用,基于如此設想,若是每個班級能夠在教室中擺放一定數量的綠植,并將學生們進行合理的分組,由一個小組負責照顧一棵綠植,那么不但可以讓班級里的空氣變得更加清新,也會讓在這片區域學習的師生們心情更加愉悅,同時,在學生照顧綠植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愛護植物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在不經意間完成去勞動主題的實踐,讓勞動教育真實地展開。
六、 結語
學生的勞動意識與道德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這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長期的、全面的專項教育與日常滲透,并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給予的種種反饋進行及時的分析,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揚長避短,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此同時,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只是學校的事情,作為長期與孩子接觸并潛移默化中便能夠教育孩子的家長也應當適當地轉變教育思路,配合學校所提出的教學新思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樹立學生以勞動為榮的使命感與奉獻感。
參考文獻:
[1]汪梁峰,謝旭霞.“實踐性”兒歌教學推動兒童勞動素養提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干點家務活”一課為例[J].新課程,2020(31):124.
[2]郭瑜.培養勞動技能提升勞動素養[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7):17.
[3]李舒冬.基于《道德與法治》的勞動教育路徑探索[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6):106-108.
[4]吳斯嬌.結合線上線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持續提升學生勞動能力的實踐策略分析[J].文存閱刊,2020(9):84.
[5]楊曉明.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訓練設計策略[J].考試周刊,2018(56):126.
[6]高維,路璐.統編教材與國家認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國家認同教育內容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20(19):56-62.
作者簡介:
胡迪,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大禹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