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祎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進一步鞏固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既是從嚴管黨治黨的重要目標任務,同時也是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保證。從歷史維度看,從嚴管黨治黨是實現革命、建設和改革目標的重要法寶;從理論維度看,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從嚴治黨的重要目標,也是加強黨的領導的必要條件;從時代維度看,新時代實現“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的黨建目標,必須強化理想信念,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制度建設和紀律建設;從實踐維度看,應對新時代的種種風險挑戰,必須從嚴治黨以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關鍵詞] 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全面領導;偉大工程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20)06—0091—08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統領”,指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引領偉大斗爭、偉大事業、最終實現偉大夢想的根本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黨的領導”的一體兩面,堅持黨的領導內在要求全面從嚴治黨,也必然要求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此同時,全面從嚴治黨的“全面”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全面”又是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習近平指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黨的“自我革命”就是要在“全面”與“從嚴”上繼續發力,黨的“堅強有力”就是要在“全面領導”上繼續彰顯,以此領導和贏得新時代偉大的社會革命實踐。
一、歷史維度:始終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
從嚴管黨治黨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內在品格,也是在長期的歷史斗爭中不斷強化的根本要求。在革命時期,從嚴治黨是確保中國共產黨革命勝利的根本法寶。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了黨的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黨章。這部黨章在第四章中用了九條內容對從嚴治黨的紀律方面進行了規定,明確下級機關要完全執行上級機關的命令、黨員要絕對服從全國大會和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決議、少數絕對服從多數等原則,并且嚴格規定了黨員個人的行為,對違反六個方面的規定的黨員必須開除出黨。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鐵的紀律是建設一支鋼鐵隊伍的組織保證,也是鞏固和強化黨的領導地位的重要動力源。
(一)初步探索階段: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從嚴治黨和加強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教訓的根本總結。1956年的八大黨章在總綱中特別強調了紀律的重要性:“黨是以一切黨員都要遵守的紀律聯結起來的統一的戰斗組織;沒有紀律,黨決不能領導國家和人民戰勝強大的敵人而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僅限于組織紀律方面,更是體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各個方面,體現在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社會主義建設中曾經走過的彎路啟示我們,從嚴管黨治黨必須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緊密結合統一起來,把“從嚴”當作標尺衡量和規范黨員干部言行,把“領導”當作能力進行培養和提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遠不同于革命戰爭實踐,黨的領導需要在“執政”語境下創新體制和完善機制,黨的干部需要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提高工作本領和拒腐防變能力。
(二)深入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來至黨的十八大前
回顧改革開放歷程不難發現,從嚴管黨和加強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順利進行和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證。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過程,也是中國共產黨深入探索從嚴治黨與加強領導、改善領導的實踐過程。1980年黨中央頒布實施了《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要從嚴治黨;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堅持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內容;1997年黨的十五大再次強調要把從嚴治黨貫穿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2002年,黨的十六大進一步強調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并寫入修改后的黨章總綱中;2007年,黨的十七大重申黨要管黨和從嚴治黨,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國共產黨對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越來越清晰,對探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責任感越來越強烈。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而不斷強化管黨治黨觀念,并著手從科學化與制度化層面謀劃從嚴治黨方略,以適應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新形勢。
(三)豐富完善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嚴肅黨的紀律特別是政治紀律,做到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一系列管黨治黨的嚴要求和實舉措得到堅決貫徹執行,一攬子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法規制度落地實施,黨的面貌和黨內政治生態煥然一新。特別是2017年,黨的十九大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之戰略性判斷,首先就是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可以說,管黨治黨到從嚴治黨,再到全面從嚴治黨,然后是積極構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一系列體制機制,確保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豐富成果,進一步鞏固和強化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絕對領導核心地位。理論和實踐都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中不斷得以深化,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也在管黨治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夯實基礎,尤其是已經初步構建的管黨治黨與全面領導的體制機制,為建設21世紀朝氣蓬勃的現代化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提供最有力的制度化保證。
二、理論維度: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系統論述了要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問題,這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目標,也是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的必要條件。
(一)從馬克思主義政黨原理及其內在要求看
絕對的紀律是行動成功的保證,沒有組織紀律的強化,就不可能有革命的勝利。為了保持組織的統一和強化紀律觀念,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就已經對同盟的組織機構層次、組織原則、選舉領導者、議事規則、報告制度、民主制度、組織紀律以及維護組織統一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共產黨宣言》對共產黨人的先進性特質作了系統闡釋,即共產黨人必須在發揮領導作用的同時保證內部組織的高度統一性,以確保黨的先進性由內而外得到展示,不斷壯大無產階級革命隊伍和強化黨的領導的權威性。這一點在后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體現,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勝利也從實踐角度印證了管黨治黨務必從嚴、加強黨的領導地位務必貫穿黨的建設始終的極端重要性。
(二)從黨的建設目標及黨的歷史使命看
解答黨在新形勢下長期執政的根本命題,就必須緊緊圍繞黨的建設目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使黨的行動始終朝著偉大歷史使命的目標穩步邁進。以全面從嚴治黨保證黨的全面領導,實際上是由權力與責任相對應的基本原理決定的。政治領導權意味著責任,更多的領導權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有領導權力而不承擔責任,不僅無法實行正確的領導,而且會造成權力的濫用。也就是說,共產黨人在“權責一致”面前,一方面要敬畏和運用好手中的權力,使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承擔起公權力本身所要求的職位、職責或職級等責任,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另一方面要時刻提防好手中的權力,使其在制度的“籠子里”發揮有限作用,在監督的“大網里”發揮有效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因此,全面從嚴治黨與其說是為了純潔黨的隊伍,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不如說是通過“嚴”和“治”提高黨在新時代拒腐防變能力和保持先進性的能力,才能不辱使命和確保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中國共產黨是典型的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黨內不允許搞團團伙伙、小圈子、小山頭等非組織行為。實踐中,搞“小山頭”往往與小圈子、小團伙密不可分,往往與不忠誠、不老實相提并論。費孝通先生在其名著《鄉土中國》一書中,曾提出“差序格局”的人際關系理論,即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以個人為中心,按照血緣、親緣、鄉緣等關系形成一個個小圈子,由此產生了維護小圈子利益、排斥公共利益的“圈子”文化。從無產階級政黨擔負的偉大歷史使命角度看,“圈子”文化的最可怕之處不在于排斥了其他人的參與,或者是形成了封閉利益鏈,更為重要的是“圈子”文化侵蝕了黨的健康肌體,好像一針慢性毒藥一點點肢解破壞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逐步使黨喪失應有的強大戰斗力。進入新時代,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實踐中,最大的障礙仍來自黨內部存在的封建糟粕,“圈子”或“山頭’’的利益陰謀與黨的執政目標與歷史使命大相徑庭,這與全面從嚴治黨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必須瞄準以封建糟粕為代表的黨內突出問題,保持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勇氣,從嚴治理和全面清理,確保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黨的十八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既體現了“治”的強烈意愿和巨大勇氣,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的理直氣壯和憂患意識,更突出了管黨治黨“導”的殷切期待和制度出路,全面的、嚴格的、不斷向縱深推進的治黨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提高執政能力與領導能力,服務于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執政使命。
三、時代維度:實現“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的黨建目標
習近平強調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歷史方位看,中國共產黨既是執政黨,也是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我們黨要實現長期執政,并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最為重大的時代課題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使命,中國共產黨就是責無旁貸的“答卷人”,這既是一種歷史使命,也是一種光榮的時代責任,在這樣恢弘的時代進程中,共產黨人必須強化使命擔當。
(一)以理想信念為根基夯實共同思想基礎和精神家園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在最為艱苦的革命歲月,依靠理想信念的堅強支撐走出困境。實踐證明,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心學”和“精神之鈣”,是全黨同志共同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家園。新的歷史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承擔著光榮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偉大的民族復興任務。可以說,使命越光榮,任務越艱巨,就越需要堅定理想信念,越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初心”中尋求精神動力和思想營養。從這一點上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首要目標就是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治理黨內問題的首要任務也是解決“精神萎靡”“道德滑坡”或“思想懈怠”。可以說,堅定理想信念是維護黨的思想團結與組織統一的內在保證,也從根本上決定著管黨治黨的成色和質量。
(二)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塑造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為核心的政治關系
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格和嚴明的政治紀律。從無產階級的政黨本質屬性看,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不僅是永葆黨的政治生命、實現黨的政治使命的內在要求,而且是確保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構建新型政黨關系和穩定國家政治關系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時代特點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始終處于堅強的領導核心地位,始終引領整個國家政治生活的正確方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和增強政治關系的韌性。因此,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目標是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實現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三)以制度紀律為保障重塑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特別重視黨的制度建設,特別強調要“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的制度體系”,加快解決黨紀與國法之間長期存在的“打架”問題。從目前兩個黨內法規規劃綱要的實施效果看,實現黨的長期執政必須以健全的、科學的黨內法規體系為基礎。一方面,以黨章、準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構成的黨內法規體系系統規范黨員干部行為,尤其是關于強化紀律的規定,更能從各方面鍛造堅強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另一方面,推進新時期黨的自我革命,具備刀刃相向的勇氣只是第一步,關鍵環節是把自我革命的意愿、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必須防止的風險等方面轉化為嚴格的明確的紀律條款,使廣大黨員干部“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從而成為一個經得起新時代檢驗的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與自我革命能力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四)以狠抓落實為要求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員干部不僅要“政治過硬”,而且要“本領高強”。狠抓落實本領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全黨增強的八種本領之一。他強調:“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有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不是一句空話或套話,而是立足于“實”,扎根于“實”和成效于“實”。狠抓落實就是瞄準實際問題彰顯政治領導力,通過嚴實作風落實黨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凡事“一竿子插到底”,不留死角、不空死穴,更不會應付了事。“釘釘子”既是一種行事作風,更是一種擔當責任,更能彰顯全面從嚴治黨“治”的效果,更能突出黨的全面領導“領”的能力。
四、實踐維度:凝心聚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從中央巡視組公布的幾次巡視反饋情況不難看出,“黨的領導弱化”是被巡視單位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一些基層和非公企業,黨的領導存在著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的現象,隨之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在基層,宗族勢力、黑惡勢力有所抬頭;在非公企業和一些新興群體,黨組織覆蓋不足等。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黨員干部不敢理直氣壯講黨的領導,結果弱化了黨的領導,削弱了黨的建設。堅持問題導向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原則,也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實踐難點。
(一)堅定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
從實踐中看,“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既有現實因素,也有歷史原因。當前,需要在解決現實的矛盾問題中糾偏錯誤思想,最大限度減少錯誤觀念、不當行為以及體制機制弊端對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不利影響。弱化黨的領導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輕視、繞開、隱瞞或陽奉陰違等現象,治本之策在于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尤其是切實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放在前頭,擰緊繃好“政治素養”根線,不斷提高政治引領能力和政治素質灌輸能力。因此,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在于治好“政治意識”淡化問題,管好“政治行為”隨意化問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首要任務也是增強黨員干部的“四個意識”和踐行“兩個維護”,確保黨的政治建設各項規章制度落地、落細、落實。
(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
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挑戰和風險考驗,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任務日益繁重。一方面,要從時代趨勢看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重要性。和平與發展仍是世界發展的時代主旋律,但世界范圍內并不太平,局部沖突和動蕩不斷。中國共產黨正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到一個充滿不確定的特別時期。無論是國際風云變幻,還是國內矛盾復雜,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的新形勢與新變化迫切要求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迫切要求保持黨的高度統一和集中高效,尤其是要特別維護黨中央的絕對權威和絕對領導,全體黨員始終增強“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但與此同時,還必須搞清楚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那就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是什么事情都由黨組織來干。黨是領導一切的,并不是事無巨細,更不是“包打天下”,而是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與定力。
另一方面,要從時代挑戰看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從嚴”必要性。隨著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轉變,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能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時代挑戰。作為使命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意識到,回避矛盾或掩飾矛盾不僅不能消滅矛盾,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化矛盾。解決新時代各種復雜社會矛盾的根本路徑在于“自身硬”,在于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黨員干部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陸續開展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還是不斷健全黨內各項法規體系,嚴實的作風逐步取代“寬松軟”懈怠狀態,擔當的品格逐步取代“踢皮球”推諉現象。“嚴”已經成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的時代特色,“嚴以律己”正在成為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品質和重要習慣。實踐證明,全面從嚴治黨彰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擔當品格和使命情懷,以黨員干部多流汗換取人民群眾的少跑路和“幸福指數”,以“自身硬”引領“全面好”,繼續書寫時代新篇章。
(三)以“釘釘子”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不僅要從黨的建設各個方面同時發力同向發力,而且要切實發揚“釘釘子”精神,認真做好做實每一項工作,特別要注意三個方面的重要問題。
其一,堅持對腐敗現象的“零容忍”。腐敗現象危害黨和國家利益,侵害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損害黨員干部的整體形象,必須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反復實踐經驗表明,惟有做到“零容忍”,才能強化管黨治黨全面從嚴的實踐形象與效能,真正起到“一個警示一片”的效果。腐敗現象與行為不僅不得人心,而且實踐中極易形成“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障礙墻,極大地影響“全面領導”的權威性。
其二,堅持基層黨組織建設“雙提升”。黨的一切工作在基層,一切力量在基層。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方面要提升“硬件水平”,抓好陣地,緊緊圍繞基層群眾需求而盡快完善基層設施條件和選好人才;另一方面要提升“軟件能力”,抓好關鍵,尤其是抓住基層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加快提高領導能力與工作水平,切實解決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的現象。
其三,堅持改進作風“永遠在路上”。作風就是黨的形象,也彰顯著黨的領導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從抓作風開始,不僅實踐效果顯著,更為重要的是告訴人們,黨的領導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不嚴管嚴治,任由各種問題蔓延,后果當然是不堪設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面從嚴治黨之“全面”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之“全面”,都是把反“四風”作為切入口,以此帶動政治建設、組織建設、思想建設、紀律建設等方面,尤其是把反“四風”上升到政治建設層面,注重從黨的制度體系完善方面系統謀劃對策。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之間的關系是辯證統一關系。“辯證”在于從嚴治黨的目的在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內容與核心任務,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根本途徑與基本保證。“統一”在于兩者有機統一在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在相互交織和支撐中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不斷前行,引領新時代偉大的社會革命奮勇前進。
(責任編輯 付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