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可,傅金英,郭夢云,孫艷敏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450046;2.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450002)
妊娠惡阻是妊娠早期最常見的疾病,表現為惡心、劇烈嘔吐、頭暈厭食,甚則食入即吐等,屬中醫“妊娠嘔吐”“子病”等范疇[1],與西醫“妊娠嘔吐”“妊娠劇吐”相似。該病可引起機體水電解質代謝功能紊亂、酸中毒及新陳代謝障礙,甚至危及生命。《中藏經·臟腑虛實寒熱》言:“病內外俱虛,臥不得安,身冷,脈細微,嘔而不入食者,死。”西醫認為該病可能與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素急劇升高、遺傳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及生物學因素有關[2]。西醫治療以心理疏導、營養支持、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等為主[3],但易引發藥物不良反應,存在一定風險。研究表明,妊娠劇吐可使孕晚期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增加[4]。中醫藥治療妊娠惡阻療效良好,安全性高,容易被患者接受。
傅金英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學科主任、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常任理事。傅金英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婦科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月經病、產后病、帶下病等,尤其對妊娠惡阻的治療頗有經驗。筆者有幸從師臨證學習,現將傅金英教授治療妊娠惡阻的經驗介紹如下。
《諸病源候論·嘔噦病諸候》言:“嘔噦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氣不治所為也,胃受邪,氣逆則嘔。”提示嘔吐的發生多由胃氣上逆所致。女性妊娠早期沖脈血氣旺盛,若沖氣夾胃氣、肝氣或痰濕上逆,可導致胃失和降,引發反復性惡心、嘔吐;若頻繁嘔吐,飲食難進,久之則精氣耗散、氣陰兩傷。胃喜潤勿燥,若患者素體胃陰不足,又遇妊娠期陰血下聚,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失于和降,陰血益虛,沖氣夾胃氣上逆,循經犯胃,發為嘔吐。脾喜燥惡濕,若患者素體脾胃虛弱,水濕不化,痰濕內生,困阻胃陽,導致氣機升降失常,胃氣上逆,出現惡心、嘔吐。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若患者素體肝旺或孕期情志異常,肝氣郁結,血聚養胎致陰血不足,肝氣愈旺,肝旺則侮胃,胃氣上逆導致嘔吐頻作。《景岳全書·婦人規》言:“凡惡阻多由胃虛氣滯,然亦有素本不虛,而忽受胎妊,則沖任上壅,氣不下行,故為嘔逆等證。”指出妊娠惡阻多由胃虛氣滯或胃失和降,沖氣夾胃氣上逆導致。《景岳全書·嘔吐》言:“凡治胃虛嘔吐者,最須詳審氣味……胃弱者,最畏不堪之味,非唯至苦極劣之味不能受,即微咸微苦,并五谷正味不能受。”闡述了從脾胃論治嘔吐的用藥原則。嘔傷氣,吐傷陰,若妊娠惡阻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可致使精氣耗散,正氣受損,氣陰兩傷,病情愈加嚴重。
傅金英教授認為妊娠惡阻屬本虛標實證,“本虛”主要為脾胃虛弱,“標實”主要為痰濕、肝郁等;治療以“治病與安胎并舉”為原則,健脾養胃、調氣和中以治本,平沖降逆以治標;方以自擬八珍止嘔湯為基礎方,隨癥加減治療。方藥組成:黃芪30g,黨參片20g,白術15g,茯苓10g,當歸12g,白芍20g,川芎12g,姜竹茹12g,姜半夏12g,木香6g,砂仁6g(后下),焦神曲15g,炒麥芽15g,甘草片10g。胃陰不足,手足心熱,口干口渴,舌紅少苔,有裂紋者,加麥冬、玉竹、石斛益氣養陰;痰濕內阻者,加藿香、佩蘭化濕和中;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情緒低落者,加香附、郁金、合歡皮疏肝解郁;濕熱阻胃,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舌紅,苔黃膩者,加黃芩、紫蘇葉清熱、理氣安胎;寒邪傷胃,形寒肢冷者,加制吳茱萸、艾葉溫中降逆、安胎。方中,黃芪為君,大補氣血,使陽生陰長,合黨參、白術、茯苓取四君子湯之意,益氣健脾,補后天之本;當歸、白芍補血養陰,合川芎取四物湯之意,去熟地黃以防滋膩礙胃,加重病情;姜半夏、姜竹茹降逆止嘔;木香、砂仁益氣和胃,行氣化滯;焦三仙健脾養胃,助氣血生化;甘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白術、砂仁安胎以固胎元。半夏生用有毒,通常為妊娠期禁忌藥,但其止嘔力強,通過姜制可消除其毒性,增強止嘔之力,故成為治療妊娠惡阻的主藥;藥理學研究表明,半夏可通過抑制中樞而止嘔[5]。傅金英教授認為妊娠期用藥應謹遵“有故無殞,亦無殞也”的原則,保證母體和胎兒安全,臨床應選用毒性低、止嘔力強的藥物。
患者,女,26歲,2019年4月4日初診。主訴:孕55d,惡心、嘔吐1周,加重2d。患者平素月經規律,周期28~30d,經期4~5d,量色可,無血塊,無痛經,1年前自然流產1次;1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納差,惡心、嘔吐,晨起加重;近2d食入即吐,口干口渴,納差,眠差,多夢,小便可,大便干,每2~3日1次,舌邊尖紅,苔花剝,脈滑數。彩超示:宮內早孕,單活胎;尿常規示:酮體(+)。中醫診斷:妊娠惡阻,胃陰不足證。方以自擬八珍止嘔湯隨癥加減治療。方藥組成:黃芪30g,黨參片20g,白術15g,茯苓10g,白芍20g,姜竹茹12g,姜半夏12g,玉竹12g,麥冬20g,砂仁6g(后下),桑寄生15g,續斷片20g,杜仲20g,菟絲子30g,茯神15g,焦神曲15g,炒麥芽15g,甘草片10g。7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囑其服藥前先飲少許新鮮姜汁,引藥入胃,少量頻服。2019年4月11日二診。患者惡心、嘔吐明顯好轉,能進食易消化食物,口干癥狀改善,眠一般,小便調,大便干,每2日1次,舌紅、少苔,脈細滑。復查尿常規未見明顯異常。守上方加炒酸棗仁30g,北沙參15g。7劑,服法同上。囑其平時多食用銀耳蓮子粥,蓮子不去蓮心,熬粥時可加適量冰糖。電話隨訪病愈,孕6個月內未復發。
近年來,隨著中國二胎政策的放開,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妊娠期風險也相對較高。傅金英教授認為,治療妊娠惡阻應審其標本、緩急、主次而治之,“急則治其標”,以祛邪降逆止嘔為主,邪祛則嘔吐自止;“緩則治其本”,以健脾養胃,調氣和中為主,正復則嘔吐自愈。病情較輕者,以中醫辨證治療為主,病情重者,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主。傅金英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妊娠惡阻,臨床療效良好,為臨床治療妊娠惡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