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晨霞
【摘要】??? 剪紙教育〖HJ1.3mm〗活動是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重要項目。隨著中國剪紙入選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剪紙教育活動進一步受到重視,成為很多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和校本課程。中國剪紙作為一項意象藝術,打破時間、空間和比例關系的限制,有著非常大的創作自由度和隨意性,加之它需要工具材料簡單、技法易于掌握,在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師要明確剪紙教育活動的目的,充分認識剪紙的特點及幼兒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在各個環節中不斷地啟發引導,有目的、有意識、漸進深入地進行幼兒創造力培養。
【關鍵詞】剪紙教育? 創造力 ?培養? 途徑
一、剪紙教育活動的目的
教育部2012年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剪紙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與表現能力、想象和創造能力。其中,創造力是培養的首要任務。“創造性思維是人最高形式的心理功能,創造性成果是人類成就的高峰。”當今社會,創造力被視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兒童接受社會教育培養的目標之一。自現代兒童美術教育理念創立以來,美術在兒童創造力培養方面的獨特作用得到不斷的論證,培養創造力已成為當代兒童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幼兒剪紙教育活動也應當遵循兒童美術教育理念,把創造力培養貫穿于剪紙教育過程中。
二、通過剪紙教育活動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途徑
1.在啟發性引導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幼兒剪紙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能夠成功引發幼兒好奇心,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如何激發幼兒創造的熱情?關鍵是教師要善于進行啟發性引導。啟發性引導的目的是引發幼兒的思考,盡量鼓勵幼兒的探索和自由選擇,而不是急于得到結果。
在開展剪紙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富有創意的剪紙作品實物、圖片等,引導幼兒討論。為了加深幼兒的印象,還可以采取比較法,如給幼兒展示一張寫實的老虎圖片和幾張傳統剪紙中夸張的老虎圖片(見圖1、圖2、圖3),從形態、花紋上進行比較,了解花紋的鏤空、圖案的對稱,感受寫實造型和主觀意象造型,并請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說說喜歡哪只老虎,喜歡它哪部分的花紋,希望自己的老虎擁有什么樣的花紋,等等。在幼兒討論之后,進一步啟發幼兒的思考,比如,問一問,最萌的那只老虎是哪些部位、哪些花紋使它顯得很萌?最兇猛的老虎,又是因為什么顯得很兇?最后,可以讓孩子動手剪一個他們心中最萌或最兇猛的老虎,既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又可以讓幼兒有創造的空間。
2.在豐富多彩的創作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豐富多彩的活動,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更多地探索活動,逐漸積累生活經驗和意象,豐富創作題材。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也更能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并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創造能力。
由于教育理念的局限,有些老師引發幼兒興趣只有作品欣賞、講述剪紙的文化等幾個常規方式,具體操作的時候依然落到臨摹拓印剪紙稿,模仿前人的作品等,認為幼兒只能從基礎圖形到簡單的物件開始,最后才能剪人物。要想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首先需要老師有創造力,開闊思路。注重為兒童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與生活相結合的實踐展現機會。比如,有的老師利用“動植物身體上的美麗紋理”“生活中的百變形狀”和“碎紙片的聯想”等引發幼兒興趣,激活思維,培養觀察和創造能力。有的老師在引導幼兒了解剪紙符號時,用“你能把它變成什么”引導孩子思考和探索,達到思維擴展的目的,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類比思維、想象思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開發幼兒最大的創造潛能。有的教師以幼兒最熟悉的生活和重大節日結合教學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生活,表現眼中的世界,感受剪紙的實用性和裝飾性,剪窗花裝飾自己的家,是幼兒有成就感的一項活動。有的教師還進行課程綜合化探索,與音樂、文學、表演等多種形式結合,進行某一主題的創作。
豐富多彩的活動不能只追求表面,老師要明白活動內在地聯系,制訂每學期的剪紙計劃,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出發,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兒逐漸提高剪紙能力和創造能力。
3.在欣賞交流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欣賞交流包括幼兒之間和教師與幼兒之間兩種形式。幼兒進行剪紙活動時,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表達。藝術活動是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媒介,在欣賞交流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欣賞別人的作品,啟發他們新的思路,講述自己的想法,能獲得很大的情感滿足。一個看似什么都不像的圖形,在幼兒的心中是有故事、有想法的,而教師通過聽他們說,了解他們的想法,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幼兒引導。因此,剪紙活動之后欣賞交流的過程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鼓勵了幼兒的自我表達,還讓幼兒能夠打開思路,啟發新的想法。
參觀展覽和翻閱畫冊,欣賞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優秀傳統作品和其他地區幼兒的作品,也同樣重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帶幼兒參觀非遺傳承人的工作室,親自感受手藝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內涵。老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借鑒傳統剪紙的造型和表現方式,鼓勵他們與自己的生活結合,在造型與內容上進行創新。有的幼兒在看到剪紙嬤嬤人的形象之后,結合在電視上看到的醫生抗疫的新聞,剪了一個雙手舉著巨大注射器的嬤嬤人形象,還把嬤嬤人的長辮子剪成隔絕病毒的屏障,創作了一個生動的抗疫英雄形象。創作作品參加展覽也是一種交流方式,精心創作參展作品的過程也是幼兒一次努力創新,突破自我的過程,他們的技法和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4.在鼓勵性評價中培養幼兒創造力
鼓勵性評價弱化甄別與選拔功能,強化評價的激勵作用;不重視一時一事的結果,關注幼兒的創作想法;不進行幼兒之間的橫向比較,關注幼兒自身的努力和進步;不強調技能的掌握,關注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總之,要以兒童的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不是把課程作為學科知識的載體,而是把課程視為學生成長的一段經歷,強調對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教師的鼓勵性評價,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創作是有價值的,從而增加信心,大膽表現,使幼兒的創作熱情得到釋放,愿意嘗試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