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田,張中樞,余在先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山西 太原030024)
便秘是指由于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困難;或糞質不硬,雖頻有便意,但排便不暢的病證[1]。便秘最早記載于《素問·厥論》,其言:“太陰之厥,則腹滿脹,后不利。”認為“不利”的產生與太陰脾土相關。此后,醫家逐漸認識到便秘的病因有寒、熱之分。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總結其病因病機為:“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故也。”便秘還與飲食及情志因素有密切關系,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逐漸升高。
余在先是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脾胃科的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余在先主任從醫30余載,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并形成了獨特的診療體系。筆者有幸侍診,現將其治療便秘的經驗總結如下。
余在先主任認為,便秘主要分為兩類人群,一類是青中年群體,由于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導致飲食不規律,情緒壓抑,從而氣機不暢,引發便秘;二是老年群體,由于年老體弱,精氣漸衰,陽氣虛弱,不能溫煦腸道,使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糞便干結于內,從而引發便秘。故臨床上常以氣滯秘和脾腎陽虛秘多見。究其本因,總歸為氣的推動能力受損,大便排下動力相對或絕對不足,大腸傳導失司導致便秘。氣機失調為便秘發生的主要病機。在治療上,余在先主任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應將恢復脾胃正常升降功能放在第一位,治療以益氣健脾為基礎,并辨別寒熱虛實。氣滯秘以理氣為主;脾腎陽虛秘以溫陽散寒為主,均輔以潤腸通便藥物。清氣得升,濁氣得降,全身氣機調暢,則疾病自除。
“百病生于氣”首見于《素問·舉痛論》:“余知百病生于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情志因素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的主要內在因素,氣機失調是導致疾病的基本病機。肝主疏泄,可調氣機、暢情志,故氣病往往以疏肝為主。余在先主任認為,氣病不僅需從“肝”入手,更應著重于脾胃。脾胃位處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上可升舉清陽,下可走行濁氣,且脾布散津液更需氣的推動作用。糞便停于腸內,日久堵塞腸道,致使下焦腑氣不通,濁氣不下,氣機困于中焦,又導致腸內無力推導,大便愈加難下,二者互為因果。由于便秘患者對該病多不重視,常延期就診,若僅疏肝調理氣,往往療效不佳,故治療時,應注重健脾益氣、通腑泄濁。
患者,男,72歲,2018年10月25日初診。主訴:排便困難5年。患者5年前因久臥久坐出現排便困難,大便每2~3日1次,量少,質稍干,常用蘆薈珍珠膠囊、開塞露通便,用藥后大便雖下,但有排便不盡感,偶見黑便,停藥后則反復,為求進一步診治遂來我院就診。刻下癥:大便排出困難,每3~5日1次,量少,質偏干,腹脹,面色白,畏寒怕冷,納眠一般,小便清長,舌胖大淡紅、苔白,脈沉遲。結腸鏡檢查示:結直腸黏膜未見明顯異常。中醫診斷:便秘(脾腎陽虛證)。治法:溫脾補腎,散寒通腑。擬溫陽通腑湯加減治療。方藥組成:黃芪30 g,肉蓯蓉片20 g,黨參片30 g,生白術30 g,干姜6 g,肉桂6 g,川牛膝15 g,補骨脂10 g,枳實15 g,厚樸15 g,火麻仁20 g,苦杏仁10 g,芒硝10 g(后下),炙甘草6 g。7劑,水煎服,分早晚服。二診:患者排便有所好轉,每2~3日1次,量可,腹脹減輕,仍畏寒怕冷,納一般,便清長,舌體胖大淡紅苔白,脈沉遲。上方去芒硝,加炒雞內金15 g,焦神曲15 g。7劑,水煎服,分早晚服。三診:患者面帶喜色,大便每日1次,無腹脹,納眠可,小便尚可,舌淡紅苔白,脈緩。繼服7劑以鞏固療效,囑其多運動,避免長時間臥床,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按語:《黃帝內經》曰:“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患者年邁,腎陽虧虛,溫煦功能減退,陰寒內結于腸道,氣機凝結,腸道艱于傳送而致便秘。余在先主任認為老年人便秘多為本虛標實,治療應以補虛為主,兼以祛實,不可妄用瀉下藥。氣虛則陽微,氣足則陽盛,故在溫陽散寒基礎上佐以補氣行氣藥物,以防溫補過度而化火傷陰,進一步加重便秘。該方以黃芪、肉蓯蓉溫陽益氣通便;黨參、白術益氣健脾;干姜、肉桂補火助陽,溫里散寒;川牛膝、補骨脂補下焦腎氣,溫補元陽;佐以枳實、厚樸理氣通便,理中焦脾氣,助脾之運化水谷,促進大腸傳導功能恢復;芒硝味咸,潤燥軟堅,治療宿便;苦杏仁、火麻仁質潤多脂,可潤腸通便;炙甘草調和諸藥。二診時患者便秘好轉,因芒硝苦寒,老年人不宜長期使用,故去之;納一般,加雞內金、焦神曲消食和胃。三診時患者大便每日1次,繼服7劑鞏固療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肉蓯蓉能顯著縮短小鼠的排便時間,增強腸蠕動,抑制大腸對水分的吸收;白術能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可治療脾虛患者消化道功能紊亂;桂皮水煎劑對離體兔空腸活動有興奮作用;肉桂油可解除胃腸道平滑肌痙攣;補骨脂提取物能興奮腸管;枳實對大腸有推動作用;火麻仁有潤滑腸道作用,在腸道中遇堿性腸液后可產生脂肪酸,刺激腸壁,使蠕動增強;郁李仁富含脂肪油,在腸道內可分解產生脂肪酸,刺激腸壁,增加腸的分泌與蠕動,減少腸對水分的吸收[2]。
便秘存在病因復雜、致病機制不明確、易復發等問題。余在先主任根據多年診療經驗,認為便秘的治療雖有虛實之別,但總歸氣機失調,本虛標實。通過調暢氣機、溫腎散寒以散腸道寒凝之氣機,祛除內在實邪,協調臟腑功能,恢復大腸的傳導功能,從而達到治療及防止便秘復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