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孫 峰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方巷中心衛生院,江蘇 揚州225118)
痤瘡是一種青春期常見的累及毛囊皮脂腺,好發于面、背、胸的損容性慢性炎癥。病因主要與雄性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亢進、皮脂腺導管角化導致皮脂排泄受阻及皮脂毛囊內微生物增加有關[1]。囊腫結節型痤瘡的皮損以皮脂腺囊腫為主,常繼發化膿性感染,破潰流膿形成竇道,且反復遷延,易遺留色素沉著和瘢痕,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身健康。研究表明,痤瘡對青少年的情緒和社會功能影響超過了哮喘、癲癇[2]。西醫治療以抗生素、抗雄性激素、維甲酸類等藥物治療為主,但因不良反應和耐藥性,患者耐受性及依從性差。本研究運用自擬中藥方治療26例囊腫結節型痤瘡患者,取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揚州市邗江區方巷中心衛生院收治的26例囊腫結節型痤瘡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男21例,女5例;年齡18~35歲,平均(24.24±2.26)歲;病程5~36個月,平均(16.15±2.45)個月。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尋常型痤瘡的診斷標準[3]。皮損以炎性丘疹、粉刺、膿皰、結節、囊腫及瘢痕為主,可伴有皮脂溢出。中醫診斷符合《皮膚性病科專病中醫臨床診治》中痰熱瘀結型痤瘡的診斷標準[4]。面部皮損以紅色或暗紅色丘疹、結節、囊腫及瘢痕為主,或伴膿皰、粉刺和色素沉著,舌紅或暗紅有瘀點,苔黃,脈弦滑或細澀。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35歲;近1個月未系統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藥物;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化學物質所致的職業性痤瘡,或藥物引起的痤瘡患者;有心、腦、肝、腎或精神疾病者;有血液系統疾病者。
2.1 自擬中藥方 法半夏10 g,陳皮10 g,桃仁10 g,紅花10 g,浙貝母15 g,夏枯草15 g,金銀花30 g,白花蛇舌草30 g,黃芩片10 g,桑白皮15 g,梔子10 g,連翹15 g,白芷15 g,甘草片6 g。舌苔黃厚者,加黃連6 g;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 g,火麻仁15 g;皮膚油膩明顯者,加茵陳15 g,蒲公英30 g,山楂15 g;經期前皮疹加重,加澤蘭15 g,香附10 g;皮損鮮紅者,加牡丹皮15 g,生地黃30 g;囊腫色暗,舌暗有瘀點者,加丹參10 g,川芎10 g;囊腫堅硬難消者,加三棱10 g,莪術10 g,牡蠣30 g(先煎),龍骨30 g(先煎),皂角刺15 g;伴有服藥后大便溏稀者,加麩炒白術15 g,炒薏苡仁30 g;伴有服藥后胃脘部不適者,加木香6 g,砂仁6 g(后下)。水煎,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2周為1個療程,連用3~6個療程。
2.2 注意事項 保持皮膚清潔及大便通暢;面部油膩明顯者,每次餐后溫水洗面,忌辛辣、油膩食物和煙酒,少食甜膩食物,不能擠捏囊腫。治療前、治療4周后檢查肝、腎功能。
3.1 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臨床療效[5]。療效指數=(治療前皮損數-治療后皮損數)/治療前皮損數×100%?;救夯颊忒熜е笖怠?0%,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顯效:60%≤療效指數<90%,癥狀、體征明顯減輕;有效:30%≤療效指數<60%,癥狀、體征稍有減輕;無效:療效指數<30%,癥狀、體征無減輕??傆行剩?基本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2 結果 基本痊愈21例,顯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發生不良反應患者5例,其中治療1周后出現胃部不適者2例,治療3 d出現便稀者3例,均根據辨證調整用藥完成治療。
尋常型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皮膚病,超過85%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身健康。痤瘡的發病機制一般認為與遺傳、雄激素誘導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繁殖、炎癥和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目前西醫主要圍繞內分泌紊亂、免疫與遺傳機制進行研究,此外,該病與飲食、情志因素也有密切關系[6]。囊腫結節型痤瘡,目前尚缺乏根治性的藥物治療,西醫以抗感染、抑制雄激素、糖皮質激素等對癥治療為主,維甲酸乳膏、抗生素藥膏、過氧化苯甲酰等外用輔助治療,存在療程長、不良反應較多、藥物耐藥性差等問題[6]。中醫治療痤瘡有方法多樣性、治療有效性等顯著特點。
痤瘡屬中醫“肺風粉刺”范疇。肺主皮毛,外生肌表?!锻饪谱C治全書》言:“脾主肌肉,內熱則脾氣溫,脾氣溫則肌肉生熱也;濕熱相搏,故頭面身體一瘡?!薄锻饪普凇吩唬骸胺鄞虒俜?,齄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所致?!薄吨T病源候論》言:“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米大,亦如谷大?!敝嗅t認為,飲食不節或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功能,脾失健運,水濕不化,久之濕熱內生,肺胃積熱上蒸肌膚,邪熱久居,氣血瘀滯,痰瘀互結,導致結節、囊腫形成。病程日久,邪毒蘊聚成結,耗傷陰液或致血瘀,形成瘢痕[7]。痤瘡病機為痰濕瘀滯,濕熱蘊阻氣機,津液輸布失常;病因與濕、熱、瘀相關,中、重度痤瘡辨證尤以濕熱蘊結為主證;主要皮損表現為囊腫、結節。皮色不變、質軟之腫塊為痰凝所致;色暗紅、質硬、無痛或稍有疼痛的有形之塊,即結節,為血瘀所致[8]。
中醫治療痤瘡以清熱利濕、活血散瘀為主。治療期間,患者應控制飲食,保持面部清潔,心情舒暢。自擬中藥方中法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陳皮健脾理氣,燥濕化痰;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紅花活血散瘀,通經止痛;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癰;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散癰腫;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桑白皮清瀉肺熱,利水消腫;梔子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連翹清解熱毒,消腫散結;白芷解表止痛,消腫排膿;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使痰熱祛,結聚散,達到炎消腫退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自擬中藥方治療囊腫結節型痤瘡,臨床療效良好。但本研究觀察例數較少,未進行其他藥物對照,療程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