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冉冉,秦艷虹
(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變化過程中出現了相同的病機及證候,采用相同的治法和方藥治療的法則[1]。中醫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為原則,“證同則治同”“證異則治異”是辨證論治的精神實質?!巴‘愔巍薄爱惒⊥巍睂⒅嗅t辨病與辨證治法相結合,對疾病的治療起著關鍵作用。
秦艷虹教授是山西省優秀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帶頭人,山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教研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會長。秦艷虹教授從事兒科教學、科研、臨床工作30余年,經驗豐富,辨證準確,尤其擅長治療小兒頑疾。現介紹秦艷虹教授采用異病同治法治療小兒頑疾驗案3例,以饗同道。
患兒,女,7歲,2014年9月11日初診。主因“間斷性發熱5年,加重1 d”就診。患兒近5年來間斷性發熱,每月平均發熱1~2次,最高體溫達40℃,扁桃體反復發炎、化膿,1個月前行“雙側扁桃體摘除術”,術后1周發熱1次,靜脈滴注5 d熱退。患兒1 d前無明顯誘因再次出現發熱,最高體溫達39℃??滔掳Y:發熱,咽痛,無咳嗽、流涕,精神可,不欲飲食,二便調,舌質紅,苔厚膩,舌體后部偏黃,脈浮數,指紋紅紫,達于氣關。查體示:急性熱病容,唇紅,反應可,體溫38.5℃,咽充血、紅腫,扁桃體切除部位色深紅,心肺無異常,腹部無壓痛。血常規示白細胞(WBC)計數為27×109/L,余結果不詳。既往患兒發熱均有白細胞偏高情況。中醫診斷:乳蛾(風熱犯肺證)。治法:疏風解表,清解熱毒,兼以利咽。方藥組成:金銀花10 g,連翹10 g,黃芩片10 g,柴胡15 g,淡豆豉10 g,蟬蛻10 g,牛蒡子10 g,射干6 g,板藍根10 g,生石膏20 g(先煎),炮山甲3 g(先煎),皂角刺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枳實10 g,麩炒枳殼10 g。4劑,每日1劑,水煎煮,分早晚溫服。2014年9月16日二診:患兒熱退,舌紅,苔白厚,脈數,指紋淡。查體示:咽充血、紅腫減輕,扁桃體切除部位色淡紅。血常規示WBC計數為6.4×109/L。上方去炮山甲、皂角刺、板藍根,加焦山楂10 g,雞內金10 g。5劑,每日1劑,水煎煮,分早晚溫服。2014年9月23日三診:患兒諸癥消失,食欲好轉,大便服藥后偏稀,改為健脾益氣類中藥調理1個月,隨訪3個月,未再發病。
按語:患兒體質虛弱,正氣不足,衛外功能失司,外邪侵襲肌表,表邪郁閉,致發熱反復;表邪郁而化熱,里熱較盛,熱毒壅阻于咽喉,則生乳蛾,出現咽部紅腫、潰爛、疼痛。熱毒日久,伏于體內,感外邪引觸伏毒,毒盛形出,導致發熱、扁桃體化膿反復發作?;純罕馓殷w雖已摘除,但“治標不治本”,又因長期使用抗生素,體內熱毒難以發散,聚于扁桃體切除部位,診斷為乳蛾,治以疏風解表,清解熱毒,兼以利咽。方中金銀花、連翹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黃芩善清肺熱;柴胡、淡豆豉發散風熱,透毒外達;蟬蛻、牛蒡子、射干、板藍根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生石膏清熱瀉火,退熱生津;炮山甲、皂角刺消腫排膿,活血消癥;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枳實、枳殼行氣除痞,消積導滯,兼以消導。治療后,患兒熱退腫消,考慮其平素體虛,遂加用健脾益氣類中藥治療以培固正氣。
患兒,男,5歲,2014年5月19日初診。主因“雙下肢皮疹1年余,加重1周”就診?;純弘p下肢散在皮疹1年余,時重時輕,反復發作,位置不定,小腿外側部皮損較重,基本對稱,左側4 cm×6 cm,右側5 cm×7 cm,局部糜爛,有少量膿液滲出,顏色深紅,散在皮屑,伴劇烈瘙癢,1周前食魚肉后加重,舌紅,苔黃厚,脈數,指紋淡紫。中醫診斷:濕疹,濕毒在表證。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止癢利濕。方藥組成:金銀花10 g,連翹10 g,黃芩片10 g,柴胡10 g,蟬蛻8 g,淡豆豉10 g,荊芥10 g,防風10 g,野菊花10 g,蒲公英10 g,土茯苓10 g,敗醬草10 g,白鮮皮10 g,薏苡仁10 g,車前子10 g,澤瀉10 g,炒蒺藜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2014年5月27日二診:患兒皮疹減少,瘙癢減輕,局部皮膚干燥,無糜爛滲出,皮屑較前增多,在上方基礎上加減治療。1個月后病愈。
按語:秦艷虹教授認為,小兒濕疹多由表邪不透,風、濕、熱毒之邪郁于肌表經絡所致。“風善行而數變”“無風不作癢”,風邪郁閉,走竄于肌表,導致濕疹反復發作,且位置不定,瘙癢難忍。濕熱毒邪內蘊,毒盛形出,則局部皮膚糜爛,膿液滲出,顏色深紅,舌苔黃厚。方中金銀花、連翹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柴胡、蟬蛻、淡豆豉、荊芥、防風辛散宣透,可助金銀花、連翹疏解表邪、宣散郁熱。炒蒺藜解表祛風,調和營衛,止癢透疹[2]。野菊花、蒲公英、土茯苓、敗醬草清熱解毒;黃芩、白鮮皮清熱解毒燥濕;薏苡仁、車前子、澤瀉清熱利濕,祛濕排膿。
患兒,男,6歲,2014年7月10日初診。主因“雙下肢散在出血點2 d”就診?;純?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最高體溫達38.9℃,全身散在出血點,片狀紫紅色斑疹,略突出皮膚,下肢較甚,有癢感,關節疼痛無法行走,無腹痛、尿血、便血等,精神、食欲可。查體:咽充血,舌紅,苔薄黃,脈數?;純杭韧小斑^敏性紫癜”1年,間斷發作3次。查血常規示WBC計數為11.2×109/L,余正常。尿常規(-)。中醫診斷:過敏性紫癜(風熱傷絡證)。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藥組成:金銀花10 g,連翹10 g,黃芩片10 g,柴胡15 g,淡豆豉10 g,蟬蛻8 g,荊芥10 g,防風10 g,牡丹皮10 g,赤芍10 g,生地黃10 g,白茅根15 g,茜草10 g,車前子10 g。7劑,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2014年7月20日二診:患兒斑疹消退,無新皮疹出現,關節疼痛消失,上方去淡豆豉,繼服5劑。服藥后病愈,隨診未復發。
按語:患兒外感風熱,衛表失和,則發熱;風熱毒邪傷及血絡,血溢脈外,泛溢于肌膚,則發為紫癜。《外科正宗》言:“葡萄疫,其患多生小兒,感受四時不正之氣,郁于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斑點,色若葡萄,發在遍體?!狈街薪疸y花、連翹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黃芩清熱解毒;柴胡、淡豆豉、蟬蛻、荊芥、防風發散表邪,疏風止癢;牡丹皮、赤芍、生地黃清熱涼血、活血消瘀,適用于血熱斑疹;白茅根、茜草涼血止血;車前子引熱下行,清泄里熱。
上述3種疾病具備以下共同特點:①風邪在表。乳蛾之風熱犯肺、濕疹之濕毒在表、過敏性紫癜之風熱傷絡均有風邪侵襲肌表表現?!饵S帝內經》言:“風者,百病之長也?!庇盅裕骸帮L者,百病之始也?!憋L性輕揚開泄,善行而數變,可傷衛表,襲筋骨,風毒入血可致痙,易夾寒、暑、濕、燥、熱等邪氣致病[3]。②毒盛形出。毒盛形出是指體內毒邪蘊積,表現于外的現象。上述醫案中咽部充血紅腫、扁桃體腫大化膿、皮膚糜爛滲出、肌表出血、顏色深紅或暗紅等癥狀,均是毒盛形出的表現。因此,風邪在表證,治以疏風解表,以開散皮毛腠理,使內邪外散,風邪從表而解,使熱退、癢止、疹消;毒盛形出證,治以清熱解毒,以清解體內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