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敘馥 劉 彬 劉新峰 張 勤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山東青島 266003
核醫學實際教學環節由于課程自身特點,往往會用到較多的原始影像圖以及處理后的教學圖片,以往的影像學教學法主要是利用幻燈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所需圖片,教師在臺上為學生演示,學生負責觀看,沒有很好的突顯出學生主體性。核醫學中應用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PACS)結合基于問題的學習(PBL)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問題情境體現教學重點,學生會利用合作學習及自主探究進行問題的解決,同時,也最大程度上共享了醫學信息資源[1],一方面作為先進載體,促使核醫學教學改革及創新,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具備較高的推廣價值,值得廣泛應用于核醫學教學中。
核醫學屬于新興學科,該學科教學實踐時間較短,大多數學生不能盡快融入教學情境,并對所學內容機械記憶,隨著時間流逝,學生會很快遺忘理論知識,在實踐操作中表現不佳[1]。如果專業學生不能客觀分析核醫學課程學習的意義,那么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學習熱情調動、學習潛能挖掘將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專業成績會直線下降。長此以往,PACS結合PBL教學法將片面運用,使得核醫學教與學工作遇到重重阻力。
核醫學課程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過度重視理論教學,或傾向于實踐操作兩種現象,一旦理論與實踐不能有機結合,那么核醫學教學價值會大大降低,并且核醫學人才培養工作將流于形式。站在學生角度來分析,專業學生會因教學模式單一而無法獨立思考,這對學生的核醫學素養強化及均衡發展將產生不利影響[2]。
當前核醫學課程在臨床醫學專業、病理學專業中設置,由于所屬專業存在差異,所以核醫學課程內容及課時要有側重地進行安排,否則,專業教學意義無從顯現,最終不利于培養醫學領域專項人才[3]。如:臨床醫學專業核醫學課程內容偏理論,實踐課時相對較少,核醫學專業學生走向社會后,其理論知識儲備、實踐能力不能更好地滿足臨床醫學行業用人需要。可見核醫學教學內容及教學時間合理性對教與學的效果有重要影響。
PACS 自身具備較多的功能,如,圖像收集功能、網絡傳輸功能、圖像顯示功能以及圖像存檔功能等,在不同的成像設備中,計算機收集到所需的圖像,通過網絡傳輸最終到達檔案庫進行存檔,面對不同的臨床需求會在系統上顯示出相應的圖像[4]。PBL教學方法在1969年由美國Barrows 教授提出,作為一種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方式,現階段在國際上被大力推廣應用[5],較多國外著名院校將這一教學方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如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在PACS結合PBL 的核醫學教學方法中,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將實際問題作為基礎,以病例為先導,通過PACS及PBL教學方法,教師立足實際開展的啟發式教育活動,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自身能力進行培養[6]。
PACS 教學方法自身具備高效查詢及存儲的特點,圖像為DICOM 格式,包含較多的圖像信息,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利用系統窗位以及窗寬調節功能,可顯示出病變細節,也會體現出該病變在不同診斷手段中呈現出的影像特點,以此便于學生加深對授課知識的記憶,同時也會深化其對圖像的理解。圖像在三維功能處理后,產生的圖像會更為生動,在細節方面的顯現也會更為清晰,學生對于病變也可進行多角度形態的分析,使教學質量有效提升[7]。在PACS 中對于各患者均會有一個針對性的影像號,其所有核醫學檢查的影像信息都在同一文件夾中。實際教學環節,可查看病人全部影像資料,學生可進行對比分析,對不同診斷方式下的病變影像特征進行了解,掌握該病變不同核醫學顯像存在的優點以及缺點,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8]。PACS 自身具備的查詢界面,具備較多靈活的查詢條件,教師可用其進行教學課件的制作,學生可用于自身學習。教師和學生可根據不同系統疾病名稱進行圖像查詢。
PBL教學法的應用,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需要通過大量課外資料的查閱解決存在的問題,還能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以及整理。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從主導者轉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及輔助者[9]。在課堂學習和專業實踐中,學生能夠養成不求甚解這一良好習慣,通過虛心請教滿足求知欲望,進而武裝頭腦、鍛煉求真精神。這對學生的個人進步、全面發展有積極影響[10]。首先,PACS結合PBL教學方法強調核醫學教學能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此氛圍下學生可主動、輕松地進行學習,彰顯其學習地位,使學生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有疑問時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此外,在各種信息獲取上也更為容易、方便;其次,這一模式的應用下,會在課堂中暴露出較多課程方面的問題,通過師生、生生間的討論,會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出現問題時即可進行解決,大大縮短了學習過程,對于知識的印象也更為深刻;再次,這一教學方式,會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如邏輯推理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查閱資料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最后,學生能夠在臨床實踐中檢驗理論知識學習情況,適當調整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以此優化核醫學知識學習效果,真正提升臨床工作能力。
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一方面利于醫學生分析各檢查方法的影像特征,另一方面也利于現代醫學教學改革效果的實現[11]。如,進行肺通氣顯像診斷肺栓塞、肺灌注顯像影像特點的講解時,將診斷名稱輸入到查詢界面,并點擊選擇相應的儀器名稱,會在界面中顯示出所有肺栓塞診斷患者,在其中會有詳細的肺通氣顯像、CT 血管造影掃描影像、肺灌注顯像及相應的診斷報告,在授課過程中通過調整亮度及本底,可清晰地顯示病變肺段的肺灌注顯像放射性分布缺損、肺通氣顯像填充的核醫學影像特點,利用系統窗位以及窗寬的調整功能,可將病變CT表現清晰地顯示出來[12],通過這一方式,為學生提供不同檢查方法下,該疾病的影像表現,通過對比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差異,又能輕易地悟出該病變在診斷大血管肺栓塞方面,具有較一致的符合率,在診斷小血管肺栓塞方面,具有核醫學敏感性及特異性均很高而CT 敏感性低的特點。與其他影響表現相結合,診斷準確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這樣可提升醫學生的比較影像意識,對于其嚴謹研究作風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13]。無論是課程學習,還是實踐操作,核醫學專業學生能夠對自身嚴格要求,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實踐,以此規范實踐行為,并培養醫學核心素養。可見,PACS結合PBL教學方法的教育意義不言而喻,將這一教學法用于核醫學教學環節,能夠起到專業人才培育的積極作用。
應用此教學方法,教師授課會更為自由、豐富、輕松。沒有應用這一教學方法前,制作核醫學教學課件較為繁瑣,要對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需要通過掃描ECT 膠片,進行幻燈片的制作,將此作為實際教學素材,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隨意地調整圖片亮度及本底,而應用此教學方法可通過PACS 影像存檔設備實現資料的搜集,在網站上分類保存,形成影像圖片庫。將傳統備課的“寫”教案,轉變為智能化的動態過程,臨床工作中對于所需圖片可實現隨時下載、更新,改變以往依賴教材版本的弊端,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也可緊跟學術新進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伴隨著多種教學軟件的產生及發展,教學內容形式也逐漸具備多樣化特點,教師授課時將各類圖像及動畫引入其中,使教學活動更具吸引力,此外,PACS 系統中的查詢功能,會有效縮短課件制作時間,對于所需要的圖片,可針對性的調用[14]。
通過課堂學習,學生會掌握到相應的理論知識,而此時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只停留于表面,并沒有深入的理解,需要通過實習的方式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復習,在這一環節下實現再提高。在實習帶教環節,以往對于知識的講解是通過幻燈片的方式,因為影像圖片資料、空間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學生掌握到的知識有限,并沒有獲取到較好的教學效果。PACS結合PBL教學方法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學生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獲取圖像,在筆記中記錄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在課后,學生也能通過PACS 系統查看相關圖片,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復習所學內容,若存在沒有掌握的圖片,學生可自行下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存在疑問時可與教師進行探討,逐一將問題解決,有效提升了教學效果,也大大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
現階段,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下,計算機技術及網絡知識也得到不斷完善,PACS結合PBL教學方式的應用,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實現了教學資源的高效共享,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的同時優化教學內容,在未來,勢必會助力核醫學臨床及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15]。此外,當前核醫學專業人才需求大量增加,借助課堂基地充分彰顯PACS結合PBL教學法有效性,能夠滿足新時代核醫學專業學生知識學習需求,進而拓展知識視野,并鍛煉實踐能力,為核醫學工作順利推進儲備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社會對于醫學領域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不斷改革醫學領域的教學方法,將PACS結合PBL教學模式引進核醫學教學中,有助于綜合型醫學人才的培養,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取得良好的核醫學教學效果,同時,對于現代醫學教育及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