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斌 趙華山(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設計研究院),甘肅 華亭744100)
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隴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前身為隴東水泥廠,始建于1974 年4 月,于同年5 月投產,陰子灣石灰石礦山設計生產能力30×104t/a,實際生產能力25×104t/a,為露天采礦,采用自上而下的分臺段開采方法。該礦山為露天礦,開采歷史已長達45 年余久,礦區呈凹字形,坡腳開采深度推進約有45m。采場相對高差130m,寬235m,面積4.05hm2,礦山工業區面積1.16hm2,廢石場面積0.56hm2。因2015 年該礦山發生滑坡后停止開采,故根據隴東水泥公司陰子灣礦山初步設計說明書及陰子灣礦區2015 年度資源儲量動態檢測報告,截止到2015 年9 月,礦山剩余可采儲量100×104t。2015年停產至今,采礦證2017年到期未續辦,2017年底隴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關閉注銷。現正在準備礦山閉坑工作。
2.1.1 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可行性分析
礦山地質災害主要為礦山建設生產時期可能引發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可能發生的部位為道路兩側、廢石場及采場,無大中型以上地質災害險情。對于滑坡和不穩定斜坡可采取控制坡角,放坡減載,設置截排水溝,加強監測等工程技術手段進行預防治理。以上工程技術措施均為已經成熟穩定的礦山地質災害保護與治理措施,各施工點交通方便,無征地協調工作,施工簡單易行,不存在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防治難度較小,技術上可以實現。
2.1.2 含水層防治技術可行性分析
礦區采礦對地下含水層的影響微小,該礦山已停止開采三年有余,待采礦結束閉坑后,逐步實現自我修復,不再設計工程修復方案。
2.1.3 地形地貌修復技術可行性分析
本礦山對礦區地形地貌影響嚴重的主要是滑坡區,其余場地影響較輕。各場地主要通過建構筑物拆除,土地平整,植被綠化恢復,技術可行。
2.1.4 水土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可行性分析
作為甘肅省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我省一直十分重視對隴南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研。進入新世紀,先后有地質、交通、水保、農業和科研院校等許多部門對該區進行過調查和觀測,積累了大量的地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水文氣象、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等基礎資料,這些都為本次項目區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因而,開展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陰子灣石灰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項目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華亭煤業集團有限公司陰子灣石灰石礦在5a 復墾年限內,復墾費用全部由企業自行承擔。(當礦權發生變更時,復墾資金從變更開始由轉移后的礦權主體提供,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陰子灣石灰石礦則停止提供資金,不再承擔復墾義務)。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自然資源局有權依法對本項目土地復墾進行監督管理,并和其指定的銀行以及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陰子灣石灰石礦簽訂土地復墾費用監管協議(三方),以監督華亭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陰子灣石灰石礦落實土地復墾費用,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資金有保障,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3.1.1 礦山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對滑坡和不穩定斜坡削坡減載、控制邊坡坡度,修建坡腳修建擋墻,防止滑坡崩塌的發生。為保護環境,礦山設有專職環境監測管護人員,以加強對污染物、地質災害、土地損毀情況的監測和治理工作,確保環境保護、恢復治理、土地復墾措施到位,質量達標。在滑坡區,廢石場等危險區域路口設置圍欄及警示牌。在滑坡后緣適宜處設置排截水溝,危險區域四周設置圍欄及警示牌。
3.1.2 水土環境污染預防措施
制定嚴格的礦山環境保護制度,嚴禁過界開挖,嚴禁機械隨地碾壓。廢石場土地資源,自然恢復植被;礦山工業場地及礦山道路合理規劃、布置綠化帶,美化環境。嚴格按照廢水處理制度及程序對礦山生產生活廢水、尾礦庫廢水、地面清潔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
3.1.3 環境管理及監測措施
為保護環境,礦山設有專職環境監測管護人員,以加強對污染物、地質災害、土地損毀情況的監測和治理工作,確保環境保護、恢復治理、土地復墾措施到位,質量達標。
3.2.1 工程技術措施
(1)表土剝離堆放養護措施
表土作為土地復墾的寶貴資源,必須采取措施進行保護。為此,土地復墾工作實施的過程中,應盡量利用原地欲損毀的表土資源,盡量不要從其它地方挖運土壤,做好表土的剝離和養護工作。
(2)土地挖填平整措施
表層較肥沃的土壤是土地復墾時進行再種植成功的關鍵。因此,必須妥善就近儲存并與底土分別堆放,防止巖石混入使土質惡化,盡可能做到恢復后保持原有的土壤結構,以利種植。在土地復墾時將表土覆蓋在復墾平整后的地塊上。
(3)覆土措施
復墾區土地平整后,要對平整后的土地進行覆土,覆土來源來自原有土地表層腐殖質土的剝離,覆土厚度根據復墾后土地的利用方向具體確定。
3.2.2 生物化學措施
(1)主要生物措施
項目區主要草木種類繁多,在草、樹種選擇上,優先選擇當地適生、耐旱、耐寒的廣布草種,以提高植被恢復的進度和穩定性。此次復墾草種均為當地常見草、樹種,可在當地農技站購買。草種撒播量為30kg/hm 2,胡枝子、沙棘每畝栽種140 棵。
(2)主要化學措施
化學肥料:使用一定量的化學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生長,一般可用長效緩釋肥,如尿素、硝酸銨、易溶性磷酸鹽化學復合肥等。有機質:使用一定量的有機質可增加土壤的空隙性,協調水、氣、熱的生物化學性質,有利于植被生長。
3.2.3 管護措施
(1)管護措施
管護應結合復墾工作安排,重點在草籽撒播后的發芽期間定期觀察林木的生長情況,如果發現枯死無法成活及時更換新苗,保證成活的發芽率達到預期的數量;新造草地要封育,嚴禁放牧,要松土,防止鼠害兔害,注意病蟲害的觀察,并對病蟲害及缺肥癥狀進行觀察、記錄,一旦發現,及早采取噴灑藥物或施肥等措施加以遏制。管護期間要注意巡查工作,防止濫砍濫伐、違法放牧等現象,杜絕火災的發生,保護土地復墾成果。雨季來臨前,及時對缺苗區域進行補苗,并通過封育、松土、扶苗培土、補播等管護措施,保障復墾立林木的正常生長,鞏固復墾成果,改善當地生態環境。
(2)管護制度
礦方應重視管護工作的落實,設置管護專職管理機構,配備相關管理干部及管護工人,責任層層落實到人,管理科學,費用到位,獎懲分明。要建立健全管護監督檢查制度,礦方主管土地復墾工作人員定期對管護工作進行檢查、評估,并將結果予以通報。管護費用按期發放到位,管護人員和管理干部工資由管護費用中提取,并制定適當的獎勵和懲罰細則,對不合格的管護人員進行辭退或更換,以保障管護工作的順利實施。
為了有效落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必須加快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搞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工作,進一步貫徹落實建設生態文明,形成開發與保護相互協調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從而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