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偉(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煤炭的需求量越來越多,相關人員也開始重點關注煤炭行業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為了提高煤炭的質量,很多專業人員開始研究煤炭中外水分對發熱量的影響,努力將發熱量提升到理想狀態。從專業角度來說,煤炭發熱量的高低與煤化程度有很大關系,而煤化程度正是由外水分的含量決定的。如果煤化程度越高,就代表外水分含量越低,最終導致煤炭發熱量越高。而外水分,則是煤炭中含有的水分減去內水分,它與煤炭發熱量成反比關系,指標值越大,發熱量就越低。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提高煤炭質量的方法是水洗煤,這也是比較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但是,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會損失煤炭的質量。水洗煤其實是通過對煤炭進行清洗,水分保持不變,灰分減少,從而提升煤炭的品質。如果一直沿用這種方法,用水清洗煤炭,質量會大幅度下降,雖然煤炭發熱量得到了提升,但還是存在很多漏洞,需要深入分析,找到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研究表明,煤炭的發熱量越高,熱效率就越高,煤炭消耗量也就越多,所以我們為了節約煤炭使用量,就要討論煤炭發熱量。煤炭在發熱的過程中,是因為內部物質發生了改變,利用自身的燃燒轉化為熱能,外水分在這時會呈現出大量下降的趨勢。結合實際的情況來看,煤炭在成形過程中,灰分不能超過10%的原煤的發熱量,最晚煤化程度最低的泥炭發熱量最低。這樣的情況對煤炭發熱量的降低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在這個過程中煙煤還會發熱量增加,雖然揮發質量在減少,但還是要控制煤炭的發熱量。
目前,煤炭發熱研究主要聚焦在熱量產生的問題,這跟煤化程度相關,腐酸值相對來說會呈下降趨勢,從而提高煤炭的發熱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煤炭中的水分在上升時,煤化程度就越來越低,促使煤炭中的其他含量與之增加,帶來的結構就是煤炭發熱量下降。以上分析,就能很好的說明了我們之前得出的結論:指標越大,煤炭發熱量越低。在實際的煤炭使用過程中,經常使用水洗煤的方式,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煤炭的質量。雖然這種過程中,煤炭的重量會面臨一部分的損耗,但是它很好的保障了煤炭中水分含量的平衡,使灰分部分減少。不管怎么說,水洗煤仍然是一種有利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的發熱量,提升了煤炭的品質,使廣大人民群眾放心使用。
所謂煤炭的發熱量,它是指一定質量的煤炭,當完全燃燒時產生的熱量。即使是同一批次的煤炭,在不同的燃燒條件下。發熱量也不相同。而且,根據不同的燃燒條件,我們還將發熱量分為以下幾種,彈筒發熱量、高位發熱量以及低位發熱量;再根據煤樣的狀態進行劃分,發熱量又有以下幾種表達形式,常用到的是空氣干燥基和收到基。這幾項指標又可以互相疊加,構成新的指標函數。
發熱量的影響機理如下:煤樣經過高溫燃燒后,本身會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既有我們常見的放熱反應,也有少部分的吸熱反應。發熱量數值的高低完全取決于煤炭中可燃物的含量,還有其他揮發成分,S 和H 是極易可燃的元素代表。另外,煤炭中水分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物理變化,經過汽化吸收空氣中的大部分熱量,從氣態變化為液態又會放出熱量。吸收的熱量和放出的熱量達到平衡狀態,所以,這點就驗證了煤炭中水分的化學反應并不是造成發熱量降低的原因。通過其他的真實案例,總結出了影響煤炭中發熱量降低的真正原因,煤樣的水分較大,才會使發熱量測定結果偏低的主要原因。
在煤炭產生熱量的同時,不僅會有外觀上的改變,而且煤炭質量也會發生明顯下降,其中水分與灰分的變化直接影響著煤炭的發熱量。為了更明確的闡述這幾個指標之間的比例關系,我們即將通過以下舉例進行論證:首先,做一個假設,現在有四項固定的指標,分別是煤炭質量、水分、灰分以及固定碳,在討論比例關系時,盡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然后,取一定質量的煤炭,通過測試得到它的發熱量,而且還必須要保證得到的發熱量是由固定碳產生的。我們再對水分和灰分進行監控,一旦這兩個指標發生波動,必然會引起煤炭質量的變化,最終就會帶動固定碳的數值與其他指標比例下降。同理可得,如果水分先發生變化,那也會影響煤炭的發熱量變化,為了能更加直觀的感受變化現象,我們接下來進行具體事例分析。
第一步,我們將默認為水分、灰分、固定碳三者之和為煤炭質量,記錄下煤炭產生的熱量,經過沖洗之后,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煤炭質量不發生改變,經過分析可以得到,經過水沖洗以后,煤炭增加的水分與水沖洗掉的灰分在質量上是相等的,固定碳也不會發生改變。如果實驗條件又完全相同,灰分含量降低,水分不變,那么固定碳在整個含量的比例中就隨之增加。另外一種情況就比較復雜了,煤炭質量可能會上升,也可能會下降,先來討論質量上升的情況。煤炭質量在經過沖洗后增大,這種情況下是因為煤炭中的水分發生變化,使外灰分被水沖洗。如果煤炭質量在經過沖洗后減小,則是因為外灰分的質量雖然被水沖洗了,但是剩余在煤炭中的質量仍然大于水分質量。水分在煤炭中屬于無用的物質,需要在高溫燃燒下才會揮發出來,但正好是揮發的過程中影響了煤炭的發熱量。
實驗室實際測得的發熱量是空干基彈筒發熱量,其他的發熱量都是由此計算出來的,計算過程中會自動扣除H、S、N等元素的影響,在不同基準下進行轉換。一般的計算過程,這些元素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帶來發熱量的誤差,從而降低了煤炭質量的評價。所以,在工業生產中,盡量要避免這些因素的影響,選擇合適的指標。同時,想要做到這些,就得滿足前提條件:即煤樣在制備過程中必須進行充分的干燥,這樣才能保障煤樣達到干燥狀態,從而減小煤樣含水量對發熱量的影響。南北方的氣候差異,空氣的濕度不同,分析煤樣的數據時需要注意到這一點,最終還是要以彈筒發熱量為準。為了適應不同地區的環境濕度和制樣條件,主要還是為了消除水分對煤樣發熱量的影響,常常換用其他指標,穩定分析發熱量的變化。控制指標是為了更精準的把握煤炭發熱量的變化,尤其是外水分的影響,因此干燥基彈筒發熱量成為煤炭質量的主要指標。
但是,就算以上討論的都是有利于發熱量降低的案例,我們仍然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以上都屬于理論假設,在工業生產實際操作情況中,很難會有同一批次的煤炭,至于操作條件控制起來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水洗煤的過程中勢必會引起煤炭中水分、灰分的變化,甚至是煤炭中其他的硫元素、氫元素揮發減少。所以,理論分析只能作為單方面的參考,具體情況還是應該以實際操作過程為準。
綜上所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要保證研究過程中煤炭的質量,還要綜合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尤其是煤炭中外水分對發熱量的影響。用水沖洗的方式,雖然會讓煤炭質量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能控制好空氣干燥條件,確保煤炭中的水分和灰分,以及煤炭中固定碳的含量,就能有效降低發熱量。所以,相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利用當前的技術提高煤炭質量,將煤炭行業創新發展,造福于人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