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
PPI 是H+-K+-ATP 酶抑制劑,經過外周途徑和中樞系統,對胃酸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避免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達到緩解病情的作用,在消化不良、胃潰瘍等疾病中常見。有研究指出,對于胃潰瘍患者應用PPI 藥物治療,可達到77%~100%的治愈率,包含PPI 藥物的四聯療法,幽門螺桿菌(Hp)根除率可達到74%~100%,具有突出療效[1]。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消化系統疾病發病人數逐漸增多,PPI 應用范圍逐漸擴大,增加了不合理用藥風險,也不利于充分發揮PPI 臨床療效。本文于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胃潰瘍患者中,隨機選取150 例進行對比分析,詳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150 例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 組、B 組、C 組,各50 例。A 組男女比例為23∶27,平均年齡(48.37±5.21)歲。B 組男女比例為25∶25,平均年齡(49.16±5.04)歲。C 組男女比例為25∶25,平均年齡(48.11±5.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胃潰瘍患者,存在腹脹、黑便、噯氣、反酸等癥狀[2]。②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允許,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①排除存在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②排除資料不全,未全程參與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枸櫞酸鉍鉀和阿莫西林常規治療,持續治療2 周后停用。A 組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20 mg/次,1 次/d,清晨服用,持續治療1 個月。B 組給予泮托拉唑鈉腸溶片,10 mg/次,1 次/d,早晚餐前服用,持續治療1 個月。C 組給予蘭索拉唑腸溶片治療,20 mg/次,1 次/d,晨起服用,持續治療1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評價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患者潰瘍病灶基本消失,臨床癥狀基本緩解,各項體征已消失[3]。有效:患者潰瘍病灶愈合范圍>50%,臨床癥狀以及各項體征得到顯著好轉。無效:潰瘍病灶愈合范圍<50%,各項癥狀無明顯好轉或者出現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腹痛、便秘、頭痛頭暈、惡心嘔吐。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臨床療效對比 A 組治療有效24 例,顯效20 例,無效6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8.0%;B 組治療有效23 例,顯效20,無效7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6.0%;C 組治療有效25 例,顯效18 例,無效7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6.0%。三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用藥不良反應對比 A 組中出現腹痛1 例(2.0%),便秘1 例(2.0%),頭痛頭暈1 例(2.0%),惡心嘔吐1 例(2.0%),合計4 例(8.0%)。B 組患者中出現腹痛2 例(4.0%),便秘4 例(8.0%),頭痛頭暈3 例(6.0%),惡心嘔吐2 例(4.0%),合計11 例(22.0%)。C 組患者中出現腹痛4 例(8.0%),便秘3 例(6.0%),頭痛頭暈6 例(12.0%),惡心嘔吐4 例(8.0%),合計17 例(34.0%)。A 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低于B 組與C 組的22.0%、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藥理特點 PPI 作為一種常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臨床用藥,可達到良好的抑酸效果,能夠持續發揮作用,具有較高特異性,能夠持續發揮藥效,改善臨床癥狀。胃酸分泌要通過胃壁質子泵驅動小管以及細胞的鉀離子和氫離子交換,PPI 則阻斷其交換,對胃酸分泌起到抑制的作用。和其他H2受體拮抗劑等藥物對比,兩者作用位點和特點存在較大差異,能夠快速發揮作用,達到理想的抑酸效果,持續較長作用時間,能夠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時也能夠抑制食物等因素造成的胃酸分泌[4]。PPI 藥物能夠加快胃潰瘍的愈合,聯合應用抗生素,是臨床常見用藥方案。
3.2 胃潰瘍治療 目前對胃潰瘍患者的治療,常選擇三聯療法,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抑酸劑以及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治療胃潰瘍的藥物逐漸增加,尤其是PPI藥物,發展速度快,目前已經有埃索美拉唑、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多種常用藥物,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對比了蘭索拉唑、奧美拉唑以及泮托拉唑三種藥物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A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B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0%,C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0%。三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三種藥物的治療療效無明顯差距,均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醫學中受到廣泛歡迎。A 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低于B 組與C 組的22.0%、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妸W美拉唑組出現的不良反應數量最少,蘭索拉唑組的不良反應最多,半托拉唑組不良反應數量位于兩者之間。奧美拉唑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最少,可在治療中優先選擇。
3.3 臨床應用 ①Hp 感染是導致患者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常見疾病包括胃癌、慢性胃炎以及消化道潰瘍等疾病,Hp 適合在酸性環境中生存,應用PPI 治療可達到更理想的抑酸作用。通過穿過黏液層,和Hp 表面尿素酶結合,抑制尿素酶活性,從而達到對Hp 的抑制作用,PPI 也能預防Hp 在胃竇部生長,有助于Hp 轉化[5]。PPI 和多種抗菌藥物可發揮出協同作用,可提高抑制胃酸分泌,并抗菌治療。臨床治療中經常將抗菌藥物和PPI 聯合應用,以提高臨床療效。有研究指出,在根除Hp 治療中,使用以奧美拉唑為主的三聯方案治療,可有效提高根除率,且高于單獨用藥,改善臨床療效[6]。②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十二指腸、食管以及胃部等部位發生的出血癥狀,在消化道疾病合并癥中常見,消化道出血病情急,進展速度快,若出血量過大,將會造成患者休克,甚至死亡[7]。上消化道出血多由于患者胃黏膜保護減弱,胃酸分泌過多造成。治療過程中,需要積極抑酸治療,由于酸性環境會對凝血功能產生影響,只有患者胃部pH 值提高時,才能讓血小板恢復正常功能。PPI 藥物通過提高pH 值促進止血。通過PPI 的抑酸作用,能夠解除血小板聚集抑制,促進止血治療?;颊呷魹槲笣冄芷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塊,促進消化道止血。通過PPI 藥物發揮作用,能夠解除血小板抑制,有利于形成血凝塊。有研究提出,應用泮托拉唑和奧美拉唑聯合治療患者,治愈率達到了100%[8]。③反流性食管炎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主要是胃部以及十二指腸的內容物發生反流,引發食管炎癥以及黏膜充血的癥狀。患者產生灼燒感,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在臨床治療中,治療以抑制胃酸的分泌為目的,給予患者PPI 藥物,可達到良好抑酸作用,提高患者胃部pH 值,降低患者胃部蛋白酶的活性,從而有效減少患者食管黏膜受到的損傷,有助于促進食管黏膜的修復[9]。④消化性潰瘍由于患者受到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影響,造成胃腸道黏膜受到損傷,多發于十二指腸以及胃部。在治療藥物的選擇上,種類較多,可給予患者PPI 藥物和防御因子治療,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⑤除消化系統疾病外,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等,也常應用PPI 藥物。傳統治療方案中,主要利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但長期應用會引發消化性潰瘍,使用PPI 藥物取代胃潰瘍疾病,可規避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減少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避免耐藥性的發生,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⑥目前關于PPI 藥物的臨床應用爭議上,主要體現在不良反應上。根據PPI臨床用藥指南,持續用藥不宜超過8 周,長期使用PPI藥物可能導致骨密度降低、感染以及骨折等不良反應,威脅患者身體健康[10]。有研究也提及使用PPI 藥物對患者骨代謝的負面影響,主要由于用藥后,人體對鈣的吸收顯著減少,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不利于患者骨骼健康[11]。也有研究提出,長期服用PPI 藥物會影響人體吸收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不利于人體健康[12]。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要對PPI 藥物的治療周期嚴格控制,要定期檢查微量元素等項目,病情好轉后及時停藥?;颊咝枰卺t師指導下用藥,禁止私自延長用藥周期,或者增加劑量,避免對患者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中,不同PPI 均能達到良好的臨床療效,但存在不良反應的差異,奧美拉唑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少,相比于其他種類具有較大優勢,用藥安全性更高。在臨床用藥中,考慮治療效果的同時,應當關注不良反應,優先選擇副作用更少的奧美拉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