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亂”似乎成了它們的常態。
用新華社的述評來說,其表現為——
強權橫行之亂:美國大搞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在全球挑起經貿摩擦、肆意干涉他國事務,干擾全球價值鏈,導致市場情緒頻繁波動,地區動蕩此起彼伏;
社會撕裂之亂:在法國,從“黃馬甲”運動到“全國大罷工”,人們看到西方社會民意分裂、難以聚力前行的最新樣本;
以及經濟失速之亂——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將創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不確定性”成為多國發展面臨的“通病”。
2019年的西方世界,舍“亂”其誰!
英國“脫歐”僵局已持續3年有余。2019年,英國“脫歐”進程也仍是在重重阻礙中艱難推進,經過再三“爽約”后,直到年底才出現了轉機。
而因為“脫歐”引發的英國政壇這一年的撕裂也吸足了世界的眼球。
“我很遺憾,沒能帶領英國完成脫歐。擔任首相是我的榮幸,我將很快離開這份一直引以為傲的工作,感謝讓我有這個機會為我熱愛的國家服務。”2019年5月,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哽咽著念完辭職聲明的最后一句。
隨著脫歐協議屢遭英國議會下院否決,加上對外無力擺脫僵局和內部又遭遇逼宮等多種因素逼迫下,這位英國歷史上繼“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之后的第二位女首相不得不選擇黯然辭職。發表聲明的當天,梅姨轉身離去的背影顯得有些落寞。
只是,梅姨的提前離場,也未能幫助英國擺脫“脫歐”僵局。咄咄逼人的鮑里斯·約翰遜出任英國首相和保守黨領袖后,英國政局仍是亂象一片——朝野各黨在英國脫歐等內政外交問題上立場對立,紛爭激烈,約翰遜在破例暫停議會活動仍未能達成目的的情況下,不得不采取在英國嚴寒的冬天里提前舉行大選的非常手段。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12月13日,英國大選結果正式出爐,保守黨打了“完美一仗”,最終獲得363個席位,確保了議會多數(總計650席),贏得自1987年撒切爾夫人以來最大的勝利,而工黨則遭遇了1935年以來的最大敗績,工黨領袖科爾賓隨即宣布辭職。
奪得新議會主導權的約翰遜,為了避免脫歐進程再次“橫生枝節”,以“雷厲風行”之姿于一周后又向議會提交了新推出的《脫歐協議法案》,并以124票的結果大勝通過。這意味著約翰遜此前和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正式進入立法程序,最終成為法律基本已是“板上釘釘”。

一連串的政治惡斗,讓英國政治分裂、民意分化,經濟停滯不前。未來英國的脫歐之路仍將艱難曲折。
根據這份法案,英國將在2020年1月31日離開歐盟,之后將迎來為期1年的脫歐過渡期,而過渡期必須在2020年12月31日23點結束,任何形式的延期即是違法,即便代價是“硬脫歐”。這也就意味著,英國和歐盟仍需在未來12個月內達成貿易協議,否則依舊面臨無協議脫歐的可能。
雖然約翰遜贏得了絕對多數,但一連串的政治惡斗,讓英國政治分裂、民意分化,經濟停滯不前。未來英國的脫歐之路仍將艱難曲折,而蘇格蘭的鬧獨立和北愛爾蘭的暗流涌動,給英國的政治穩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對此,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一年一度的圣誕致辭中,罕見地表示2019年是“坎坷”的一年,敦促“因脫歐問題而四分五裂”的英國“擺脫過去的分歧”,呼吁全體國民共同向前。
英國之外,歐洲也是麻煩重重。
以法國為例。2018年11月以來,巴黎等城市民眾每周六走上街頭,抗議政府上調燃油稅導致油價上漲和生活成本增加。隨著一些極左、極右陣營和暴力團伙成員加入,示威頻繁升級為騷亂。一些反對者還要求總統馬克龍辭職,政府必須對法國經濟和政治做“更深層次的改變”。
時至今日,“黃馬甲”游行示威仍在法國多個城市舉行。持續一年多的“黃馬甲”運動未能幫助法國社會達成共識,最終走向仍不明朗。法國政府為平息“黃馬甲”運動絞盡腦汁但應對舉措飽受質疑。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法國社會繼續在艱難尋求解決之道。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法國政府退休制度改革方案的出臺,政府與工會矛盾逐漸激化。去年12月5日,法國爆發全國范圍內的罷工游行,超過70個城市發生反對政府退休制度改革的游行示威,游行總人數超過80萬人,導致交通幾乎全面癱瘓。12月9日,工會發起第二輪向政府施壓行動,再次爆發全國跨行業大罷工,巴黎交通幾乎完全癱瘓。
可以說,分離主義在歐洲多國都有抬頭之勢;歐洲一體化進程遭遇阻力;歐洲還面對著難民危機、經濟問題、民粹主義等諸多壓力疊加。

美國民眾支持彈劾特朗普。
不過,在2019年的世界政局社會動蕩中,最具諷刺意義和備受關注的還要數美國的波瀾起伏。
高舉“美國優先”、發誓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特朗普總統,上任后四處出擊,對世界各國頻頻揮舞經濟制裁和關稅的大棒,自以為成了美國近代史上“最了不起”的總統,并決意要連任下去,但特朗普從2019年年初起就頻頻遭遇政治風浪。
年初,因修建邊境墻一事,美國政府已經破了關門歷史紀錄,連續二十多天關門歇業,讓世界看盡笑話。
而一整年,特朗普都在彈劾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陰影下度過,剛出“通俄門”虎口,又落“通話門”陷阱。
2019年3月,耗時近兩年之久的“通俄門”調查告一段落,特朗普僥幸逃過一劫還不到半年,9月《華盛頓郵報》獨家披露特朗普“通話門”事件,又為民主黨注入一劑興奮劑,在黨內眾多人士的推動下,眾議長佩洛西一錘定音,啟動對特朗普的彈劾調查。
對民主黨而言,“通話門”較“通俄門”更具殺傷力是因為通話紀錄白紙黑字無法否認。同時,彈劾調查對民主黨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的一步:若發現有證據,則發起正式彈劾;否則也給特朗普貼上“被彈劾調查的總統”的標簽,從而拖累共和黨在明年大選中的選情。
特朗普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位遭國會眾院彈劾的總統。雖然特朗普依舊是總統,共和黨人控制的美國參議院在參議院對總統的審理中也必將力保特朗普。
但眾院的彈劾決定,已經給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留下了永久的“污點”。在美國很多分析人士看來,府院的一次次博弈,無不折射出美國政壇的波動不定。
但遺憾的是,過去這一年,美國除了內部政治分裂與極化加劇,對外與傳統盟友之間的裂痕也日益加深。除去惹得國際社會沸沸揚揚的各種“退出”外交行動外,美歐在北約軍費、對俄關系等問題上分歧難彌;美日韓因為軍費分攤問題嫌隙加深;西方七國首腦會議草草了事,成果寥寥;美國宣布對歐盟部分商品加征關稅后,又擬對法國數字稅展開關稅報復。
其中,以北約為例,特朗普多次抱怨“北約已經過時”、要求北約成員國大幅增加軍費,法國總統馬克龍則稱“北約正經歷腦死亡”。尤其是在紀念北約成立70周年的峰會既未有效彌合各成員國的分歧,也未合理解決北約生存發展所面臨的深層次矛盾,最后各方不歡而散。
西方的亂是因為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來的這一輪全球化產生的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紅利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而積累的矛盾已經進入了集中爆發的階段。
即便是特朗普引以為傲的貿易戰,目前結果也并未完全如他所愿。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美國貿易赤字累計達到48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擴大5.43%。加征關稅不僅沒有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反而加重了美國人的生活成本。
如今的美國已然徹底無視任何盟友利益關切,甚至要求盟友也要徹底為美國利益妥協乃至犧牲,美國自私自利的一面暴露無遺,也讓全世界清晰認識到“美國優先”意味著徹徹底底的“美國獨行”。它已由過去世界秩序的塑造者、領導者,變成“自私、無信、破壞、霸凌”等的代名詞。美國政治成為全世界的“問題”。
在美國《外交》雜志一篇題為《自由秩序的真相》的文章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美國民主長期的失敗才是更深層的原因。他還斷言,美國政治體制的失敗是對美國世界地位最大的威脅。
回望2019,多邊主義面臨諸多挑戰,強權政治和霸凌行徑橫行,世界的不安全感上升。
談及2019年西方世界的亂象的根本原因,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歐洲學會學術研究部主任忻華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西方的亂是因為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來的這一輪全球化產生的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紅利已經基本消耗殆盡,而積累的矛盾已經進入了集中爆發的階段。
“2008年的美國引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2009年-2010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開啟了‘潘多拉魔盒,使西方世界不斷遭遇新的動蕩與危機?!毙萌A告訴記者,不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社會撕裂愈加嚴重,政治的左右兩極化趨勢不斷發展,左右兩翼的民粹主義力量迅速增強,堂而皇之地進入主流政壇,影響力和號召力迅速上升,“2019年的亂,正是這一趨勢的繼續發酵與增長的結果”。
在2019年,就歐洲而言,歐日經濟伙伴關系的確立,歐盟領導層換屆,以及美歐裂痕的加深是主要的大事。“特別是美歐裂痕的持續加深和歐洲議會大選后的新的政黨版圖和新一屆領導層的上任,繼續印證了這一趨勢。”忻華進一步分析道。
事實上,美歐之間的分歧與失衡可以看作是西方世界共同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空心化、移民多元化等重大挑戰下作出不同回應的結果。歐洲更強調通過多邊機制維持自身與地區安全,希望通過協調合作方式來解決國內治理困境,希望通過繼續推進全球治理來發揮國際作用。相比之下,美國卻顯示出高度的“內顧”傾向與本土主義色彩,選擇了全然單邊的對外政策工具,試圖借助自身強大的國力來強行重新調整世界權力結構與經濟利益分配方式。
此外,西方的亂也與全球化受到挑戰有關。去年的歐洲議會大選,傳統主流中左翼黨團歐洲社會黨慘敗,而倡導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激進右翼政黨的地位急劇上升,這些都表明因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而積累的矛盾已達到相當尖銳的程度。
“繼法、德、荷、奧等主要歐洲國家大選之后,歐盟層面的政治力量結構和政黨分布版圖也出現了有利于民粹主義的變化。英國大選保守黨大獲全勝,也是同樣的道理。”忻華告訴記者。
好在亂局之中,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改變。大國擔當更是必不可少。唯如此,完善全球治理之路才能有正確引領。
在這方面,中國知行合一,世界有目共睹。從碩果累累的“一帶一路”建設到盛況空前的進博會,中國始終是帶動發展、創造機遇的力量;從積極運籌同主要大國關系到全面加強同周邊國家關系,中國始終是推動世界合作與穩定的力量;從對國際熱點問題堅持勸和促談,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國始終是堅守國際公平正義的力量。
展望2020年,維護和平發展,化解矛盾分歧,亟需各國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