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佳麗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歷時22個月的中美貿易戰終于迎來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署;而折騰了三年半之久的英國脫歐,也總算以保守黨獲得大選勝利為轉折點,迎來了轉機;一邊是美國經濟在“美國優先”戰略下保持較高速增長,一邊是美聯儲的連續三次降息;消費稅上調千呼萬喚始出來,而日本政府又緊鑼密鼓地出臺了26萬億日元(約合2392億美元)規模的促進經濟增長政策;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代表之一的印度,仍然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追捧,但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卻在2019年第三季度迎來數年新低,實際增速僅有4.5%。
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一切又似乎都只是更多風險到來前的鋪墊。
2019年前三個季度,美國GDP實際增速分別為3.1%、2.0%、2.1%。第四季度的數據尚未出爐,不過在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林玨看來,2019年美國GDP增速應該不會超過2018年?!?018年美國經濟實際增速為2.86%,2019年大概會達到2.3%?!?/p>
她強調,2019年以來,為美國經濟增長貢獻最多的是個人消費,包括個人商品消費(耐用消費品與非耐用消費品)和個人服務。
耐用消費品中,汽車和零部件在第一季度表現并不好,但在第二、三季度表現為正增長;非耐用消費品中,衣物和鞋類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表現不佳。林玨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關稅,而中國產的衣物和鞋類大量出口美國。
個人服務消費中,娛樂服務、為家庭服務的非營利機構的最終消費支出在第二季度均表現良好。
她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說:“2019年前三個季度,美國經濟中投資這一塊表現一直不太好,尤其是私人投資,更確切地說是固定投資不足。貿易領域,貨物進口和服務出口也都在第二、三季度下降。目前看,只有消費表現最好,整體上一直在為美國經濟做貢獻?!?/p>
林玨認為,2020年美國經濟的增長將會超過2019年,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作為支撐:美國“再制造業化”政策的推進與減稅政策的不斷發酵,正吸引國外資金大量流向本國制造業,而制造業一旦發展,對其他部門會產生明顯拉動作用;針對貿易戰,中美雙方已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這將會促進美國產品對華出口;2020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大選會刺激執政黨更加關注本國經濟增長,按照慣例,其對外政策也將會更加強硬。
上述觀點存在一個前提,即美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和投資國經濟增長平穩,不出現嚴重拖后腿的狀況;若歐盟和東亞經濟表現糟糕,美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
2019年12月,美聯儲在年度最后一次議息會議上宣布維持利率在1.50%-1.75%不變。此前,該機構曾分別在7月、9月和10月連續三次降息。
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埃里克·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曾表示,從美國當前的經濟基礎實力來看,2020年,消費者支出仍將保持強勁勢頭,帶動經濟持續增長;而對于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擔憂,實際上被夸大了。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掛心的貿易逆差終于有所改觀。
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額已經從1月份的531億美元下降到10月份的472億美元,但依然高于2017年1月份(特朗普初上臺時)的464億美元;預測認為,美國2019年全年貿易逆差額將超過6000億美元。
“換言之,美國的貿易逆差現狀不會改變,但逆差額敞口在收縮?!绷肢k補充道。
前不久,歐洲央行(ECB)下調了2020年歐洲經濟的增長預期,突顯前景中不可忽視的挑戰性。歐洲央行當前的利率已處于歷史低位,新任行長拉加德則認為,歐洲經濟正顯示出企穩跡象。該機構最新預測認為,歐洲經濟將在2019年增長1.2%,2020年則會增長1.1%。
談論歐洲經濟,無論2019年還是2020年,都躲不開英國。按經濟體量看,英國僅為德國的70%左右,奈何前者近些年掀起的風浪大,其中又以脫歐為最甚。
公投以來,脫歐歷時三年半、經手三任首相(戴維·卡梅倫、特蕾莎·梅、鮑里斯·約翰遜),要么折在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上,要么折在英國議會下議院的否決權上。2019年12月12日大選以后,保守黨在下議院終于獲得過半數席位,約翰遜也得以繼續擔任英國首相。
對市場而言,這似乎是個好消息。畢竟脫歐公投以來,人們對脫歐可能引起的經濟損失,無論是針對英國的、歐洲的甚至全球經濟的,都保持高度關注。
“此前,英國財政部曾估計,無協議脫歐(也稱“硬脫歐”)將會導致英國長期經濟增長比當前模式減少7.6個百分點。當然,情況可能更糟糕,比如英國一直困在久脫不決的夢魘中,令英國、歐洲所有包括投資在內的決定都難有定數,不得不延后各種風險應對。如今大選落幕,脫歐一定程度上有了方向,各種應對脫歐風險的方案便可盡快制定。屆時,脫歐對英國、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沖擊,將會降到最低?!苯z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如此分析。
之所以說“一定程度上有了方向”,是因為縱使英國大選順利落幕,脫歐這件事也不等于往后就一帆風順。英國保守黨取得決定性勝利,只意味著約翰遜可以如期在2020年1月31日成功啟動脫歐,之后還有脫歐過渡期以及英國和歐盟的談判期。
硬脫歐的可能性并未完全被阻斷。歐盟成員國在經濟上屬于單一市場,各個成員國與英國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聯系,若硬脫歐出現,歐盟成員國將在貿易、物流、服務業等領域受到沖擊。
眼下,英國經濟并不好。2019年12月10日,該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受建筑業大幅下滑影響,10月份,英國GDP環比零增長。而截至2019年10月的一個季度內,英國GDP按季停滯,按年增長0.8%,為7年來最低。
盡管如此,梁海明依然認為,2020年,英國經濟有望掃清障礙、拾級而上。
他說:“相信2020年,英國政治和經濟上的不明朗因素消除后,縱使全球經濟增長緩慢,英國經濟也有機會逆流而上。約翰遜在不同場合,提出過不少英國脫歐后如何帶領本國經濟重拾活力的方案。比如,約翰遜政府會削減個人入息稅、會在國內成立多個免稅經濟特區從而吸引投資、提振經濟,會在蘇格蘭與北愛爾蘭之間動用150億英鎊(1英鎊約合1.31美元)興建渡海橋以加強兩地聯系。與此同時,英國也會加強與中國、美國、印度等國的經貿合作。”
2019年12月,歐元區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再次集體走低,令市場倍感擔憂,這或許意味著,2020年,歐元區經濟整體將在陰影中前行。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張季風看來,若要簡單概括2019年的日本經濟,“持續下行,可能正跌入慢性衰退”正是他的答案。
理由很簡單。2017年,日本GDP增速是1.9%;2018年,速報值為0.6%,修正值為0.3%。下行勢頭單從這兩年已可見端倪。2019年前三個季度,日本GDP及相關數據都不好看,但第三季度的修正值很高。
“這一點很令人費解。2019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增速速報值為0.2%,可修正值高達1.8%,引起外界質疑。近來我也總在和日本學者討論這個問題,雖說是修正值但也不該差這么多。不過日本銀行(央行)的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的數據全面下行。”張季風這樣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
他強調,日本經濟已經走過了長達75個月左右的安倍經濟學景氣,上升期結束在當前不足為怪,接下來很可能進入新的衰退期。不過,這也不等于2020年的日本經濟增速一定低于2019年。
日本政府于2019年12月5日宣布了總額為26萬億日元的刺激經濟方案,規模超過外界預期。據悉,新方案包含三大重點,包括強化災后重建的基礎設施、為經濟衰退風險做預防工作、推動2020年東京奧運會后的經濟發展。
“這26萬億日元的投資,正是安倍經濟學的延續。多年以來,安倍經濟學的成效還不錯。在這一政策下,日本股市上揚,匯市穩定,就業狀況良好,失業率維持低位。不出意外,新經濟方案也將會在2020年發揮效應。它不僅可以彌補東京奧運會后的空當,甚至可以抵消上調消費稅帶來的負面影響?!睆埣撅L如此強調。
2019年10月1日開始,日本國內消費稅率自8%上調至10%。一般情況下,消費稅的提高將增大私人支出成本,抑制消費。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為日本經濟帶來更多旅游觀光客,刺激經濟增長。
近期,印度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從前一個季度的5%降低到4.5%,連續7個季度下滑,為6年來最低水平。
“印度第三季度GDP增速下滑,主要是因為國內消費萎縮、流動性減弱。印度經濟主要依靠消費拉動,消費意愿減弱自然經濟增長受限。2018年,印度國內出現金融公司債務違約的現象,導致依靠信貸消費的產品一度下滑,這部分投資信心現如今還沒有完全恢復。稅務改革雖已經實行,但投資者認為印度稅率還是太高,政府又在準備下一步方案,因而投資者也處于觀望中?!敝袊缈圃簛喬c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如此解釋。
回顧2019年,劉小雪認為,印度經濟“還沒見底”,印度政府見到當下的GDP增長數據,也早已提高重視,在多手準備;至于2020年,諸多政策是否能夠力挽狂瀾,助推該國經濟奮勇向前,尚不可言說。
2019年下半年,印度政府對10家國有銀行進行合并重組,建成新的超大型4家國有銀行,以增強國家影響力,改變銀行的不良貸款結構。劉小雪說,這一做法至少面子上看得過去,銀行往后不再惜貸,對企業而言是好事情。
截至2019年12月5日,印度央行當年降息5次,累計降息135個基點,以緩解經濟壓力。與此同時,印度股市屢創新高,彰顯投資者的熱情與活力。
劉小雪認為,分析印度經濟應該從長遠著手,印度經濟周期存在經常性、不穩定性的特點,不能因為一碰周期就認為印度經濟處于崩潰邊緣?!坝《鹊幕A建設仍是國際投資熱點,制造業的發展也值得關注,股市的表現至少說明投資者還是相信這個國家的?!?/p>
此前,印度曾拒絕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有觀點認為,這是“印度融入全球化進程的最后一次機會”,而拒絕RCEP意味著故步自封。
“我們要看到,RCEP的核心是經濟一體化,希望通過減稅和投資便利化加強地區經貿聯系。我們也要看到,即便沒有RCEP或者沒有其他自貿區安排,印度與包括中國、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間的雙邊貿易也都在較快增長。實際上,自貿區安排是錦上添花。對于RCEP,印度擔心加入后,中國產品會對本國產品形成巨大沖擊。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產品在印度市場已非常具有競爭力??陀^看,印度不加入RCEP不等于印度不夠開放,他們有自己的顧慮。”劉小雪對記者強調說。
2019年12月17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增速有所下滑,但在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全球經濟體中仍位居首位;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標;2019年1月-11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經濟結構優化和持續改善的特征不斷顯現。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指出,隨著我國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以及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目前經濟運行已陸續出現積極信號。
他說:“我國經濟已達階段底部區間。預計2019年全年我國GDP同比增速將不低于6.1%,甚至略高;按照目前的經濟運行和政策措施,正常情況下,2020年經濟不會跌破6%,甚至略高?!倍磥?,我國經濟工作重點在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高全社會積極性,提升長期潛在生產率。
與此同時,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從愿景變為現實,豐碩成果惠及全球。未來,更進一步投身“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與推進,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在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執行秘書長王曉泉看來,過去一年中,“一帶一路”諸多成果中有三項最為亮眼。
2019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辦。借助此次峰會,“一帶一路”理念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同,在國際動員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2019年是“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的開局年。經歷了2013年9月-2018年8月這5年的初步設計與搭建,“一帶一路”已經完成了“大寫意”,接下來就是精雕細琢的“工筆畫”階段。這也意味著,“一帶一路”將在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領域出臺更多舉措,獲取更多進展。
“一帶一路”倡議在設計上不斷得到提升與完善。2019年,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斑@份文件在五通之后加了一條,即產業合作,構成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六大任務?!蓖鯐匀獙Α督洕冯s志、經濟網記者解釋說,“這進一步明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僅是貿易往來,而是優化配置投資要素的重要平臺?!?/p>
有機遇就有挑戰。新的一年,“一帶一路”倡議也同樣面臨壓力,最明顯的便是來自美國的全面遏制戰略。當前,美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試圖與中國經濟脫鉤,同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施壓,試圖阻止其與中國合作。
王曉泉說:“由于美國掌握了國際輿論話語權,不斷制造‘中國威脅論,的確使‘一帶一路沿線的某些國家及民眾產生了誤解。2020年,這也會讓形勢更嚴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