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劉禹錫的這首《浪淘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是一首描寫黃河雄偉氣勢的著名詩篇。
詩歌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九曲”用了夸張的手法寫黃河的曲曲折折。“自天涯”將黃河的源遠流長凸顯得出神入化,與李白的《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異曲同工之妙。古代傳說黃河與天上的銀河相通。后兩句采用了張騫為武帝尋找河源和牛郎織女相隔銀河的典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牽牛織女家,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
劉禹錫這樣寫,并非憑空想象,據張華《博物志》記載,漢武帝指令張騫出使西域,尋找黃河源頭,張騫乘槎(木筏)而去,經一個月來到一個地方,見一座城郭如同官府,室內有一女子在織布,又見女子的丈夫牽牛到河里飲水。后張騫回程來到蜀中,才知道已來到牛郎、織女兩個星座了。據《荊楚歲時記》載:織女是天帝的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從嫁了牛郎,就中斷了織錦。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居銀河兩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會一次。詩人巧妙地運用了上下聯的開合關系。第一聯由上而下,順黃河奔流之勢著墨;第二聯以“直上”為轉折,把人們的視線從“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順視中拉回,從地下引到天上,從現實世界進入神話世界——黃河連銀漢,乘槎溯河源。全詩節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