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好
漢字如此博大精深,具有形、音、義三要素。今天,我要用形聲字記憶法來記住一些我經常寫錯的字。
“燙”是一個上聲下形的字,湯作聲旁,火為形旁,湯讀tāng,所以這字一定諧音tɑng。而火在下面,意思是熊熊烈火燒著一鍋湯,湯不就變燙了嘛?所以這個字就讀“燙”。
“哇塞,我太棒了,有了這個方法,我再也不用為漢字操心啦!”咦,這個“孬”怎么讀?難道讀好?不對不對,歪,是個會意字,意思是不正。所以“孬”應該也是個會意字,意思是不好。“嗯,不好不好。對了,那這個字就應該讀孬(nāo)。”
于是,我去查了一下字典,千真萬確,果然讀孬。那么,“甭”這個字,將它一分為二,是不和用組成,意思是“不用……”所以,不用不用,這個字肯定是讀“甭”。
還有“噩”這個字有點難記,不過,這可難不倒我。我可以給它編個字謎呀!有啦!就編一個:一個人的身上長了四張嘴,胸上兩張,臀部兩張。完美,這樣不就可以輕松地記住這個漢字了嗎?我暗自竊喜。
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一個小巧簡單的文字,竟然裝著這么多學問,真是不可思議!
老師小評
小作者從字面、字形、會意、猜謎等方面來巧記漢字,方便又實用,真正對應了習作首尾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學習中善于思考的孩子。
【作者系浙江武義縣作家協會小作家輔導中心六·2班學生,指導并置評:何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