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吉恒瑩 馬曉利 陳平(新疆師范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830054)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騰飛,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良好的環境已成為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也已逐漸深入人心。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一把利刃,一路披荊斬棘,為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作為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是環境專業教學的重要的組成部分[1]。由于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實踐性強的特點,已有不少高校單獨設立了環境影響評價實踐課程,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環境影響評價實踐課程的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學的增加[2]、課程環節的設計[3]、題庫的建設[4]以及知識競賽[5]等課堂教學改革,與本地環評工作實際情況缺少結合。本文主要是提出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以期進一步提高環境專業實踐課程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實踐課程的學習興趣,豐富實環境影響評價實踐課程的內容,保證實踐課程的教學效果。
我們的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專業在建立之初就開設了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學生的學習模式僅限于在學校課堂內進行被動學習,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是老師講解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概念、標準、評價范圍現狀調查與監測方法、污染源調查與工程分析、產業政策與規劃符合性分析、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環境保護措施介紹以及清潔生產評價。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環境影響評價理論知識,我們將原有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課的一半課時拿出來,為環境科學專業專門單獨開設了《環境影響評價實踐訓練》課程,并以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類別為主線,分別設立了輕工紡織化纖類、化工石化醫藥類、冶金機電類、建材火電類、農林水利類、采掘類、交通運輸類、社會區域類、輸變電及廣電通訊類等九個實踐專題,幾乎涵蓋了新疆區域內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所涉及的主要行業。每一專題將學生分組撰寫環評大綱、列出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報告表的所需要的資料清單和主要內容清單,并反復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標準以及相關技術規范,確認其全面性和準確性。其余2學時由教師帶領全體學生進行本地相應領域的環評項目報告書的結構與內容解析。
為了創造一個學生與校外環評公司注冊環評師接觸的機會,本研究積極邀請兩位校外環評公司的注冊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來學院分別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工程分析模塊的專題講座,開展環評工作經驗交流,確保學生掌握環評領域最新動態。首先,受邀的環評師介紹了實際環評工作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基本程序、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方法、報批過程,系統地介紹了注冊全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報名程序、考試程序、注冊程序,并以某環境影響報告書為例細致地講解了如何開展項目環評前期資料的收集、如何進行項目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監測評價、怎樣才能全面而細致地進行項目的工程分析,庖丁解牛般地進行污染源的調查與評價。其次,注冊環評師和我們一起幫助學生們厘清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設方和環評公司三者之間的關系,理解了建設和規劃項目在立項預審、環境影響評價、試運行、環境保護驗收和正式投產的各個環節需要承擔的義務,搞清楚了環評公司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對現實中的環評有了全新的理解。本研究還積極鼓勵學生與注冊環評師積極互動,學生主動向來校的專家詢問了環評公司的組織結構、薪資待遇、環評工作條件、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對環評工作表示出了極高的興趣。最后,受邀的環評專家為畢業后想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學生們提供寶貴的單位選擇建議和其他注意事項,同時,提供了聯系方式,并歡迎我們的學生到環評單位去努力地實習實踐,提高自己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力。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建立與逐步發展,人們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公眾參與及公示制度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熱情大大提高,獲得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和規劃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驗收等信息的披露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國家生態環境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烏魯木齊市生態環境局的官方網站中有專設的公示模塊涵蓋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受理公示、征求意見稿公示和報批前公示。本研究要求學生在線下時間能夠實時在線瀏覽上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并根據課程進度下載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環境標準、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行業技術規范、區域或行業環境準入條件或負面清單、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環境保護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標準和施工規范等。學生們經過自己查閱相關環評法律法規信息和技術導則和標準等文件,不僅可以掌握最新的環評導則和標準、更重要的是對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組織架構、服務范圍和工作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以后從事環保行業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除了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官方網站外,互聯網上有很多免費的與環評相關的APP或微信公眾號,比如環評云助手APP、環評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本研究要求學生每人手機上都安裝環評云助手APP,并從APP 客戶端直接查閱環評所涉及到的標準政策、分類名稱、行業經濟代碼、化學品信息、術語、數據站點信息、環評師信用平臺、坐標轉換以及環評收費政策等基本信息,通過一學期的查詢,學生們以熟練掌握查詢方法,養成實時查詢的好習慣,專業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下載和學習環保標準的任務,并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以PPT的形式向大家介紹學習的環保導則和標準的內容、結構,以及還未看懂的部分,互動交流,幫助他們快速理解環評相關政策,了解目前環評行業中存在的尚未解決的問題和難題。同時,本研究還在課堂上模擬項目環評評審會,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分別擔任建設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環評公司人員的角色,就某一個具體的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可行性和規范性進行討論,并各自提出合理的理由及可行性建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擔當和使命,更全面地理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性。
通過對環境影響評價實踐課程的教學與學習模式進行全新的探索和實踐,大大提高了我們環境專業的實踐課程的實用性和規范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互動熱情,并最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