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黎明湖校區 金建春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基于嚴密而詳細的計劃。調查發現,有經驗的教學老師都格外注重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前認真備課,往往能夠收獲豐碩的教學成果。由此可見,教學設計的意義是重大的。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博士楊開成和李文光曾對教學設計做出了定義。他們認為,“教學設計是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的過程,也包括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闭n堂教學設計具有重大的教學意義。目前,很多學校對老師的考核中都有教學方案檢查這一項目。越來越多的老師都提高了對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視程度。
1.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設計無疑是課堂教學的方針。它將確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任務。當下,不斷涌現出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如模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自主學習法。這些方法只適用于某些課程的教學,并不適用于所有課堂的教學。這就需要老師進行選擇,把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相匹配,根據匹配原理提高匹配效率,發揮出教學的最大作用??偠灾?,課堂教學設計提供了更好的教學服務,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完成教學反饋。課堂教學設計中還有一個環節就是教學評價。這個評價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老師自評,一個是學生對老師進行評價。教學評價能夠幫助老師完成教學反饋,讓老師了解到本次授課的相關信息。一節課的教學完成之后,老師可以邀請幾位同學分享這節課的學習心得,順便給老師提出幾點教學意見。學生評價完成之后,老師在課下要完成自評,分析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教學中的經驗,下次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借鑒上次總結的經驗教訓。
1.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關于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起著導向作用。而且教學目標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不同的學習內容需要老師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學習小學六年級數學《空間與圖形》這一節中,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老師需要提前進行教學設計。首先需要制定的就是教學目標,接下來才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課題內容有關,其包括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分清楚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生初始具備的能力和學生所學過的知識背景。例如,本節課主要學習各種立體圖形的體積和面積公式。教學中需要將本節課的知識與之前所學習的平面圖形的知識相聯系,做到對比學習。據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可以這樣設計:(1)系統整理學過的圖形,找到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構建各種圖形之間的知識網絡圖。(2)復習學過的各種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特征,總結探索圖形特征的方法,鞏固之前所學習的識圖,畫圖的能力。(3)通過本次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老師對內容的不同理解會制定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教學目標即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可能達到的結果。
2.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老師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在學習有關計算的知識時,老師應該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訓練。在學習某些抽象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去理解。
例如,《空間與圖形》這一節是學習各種與圖形有關的知識,重在對知識的歸納。本節課可以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歸納。老師在介紹完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之后,可以讓學生回想之前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圖。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本節課主要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接著,學生可以整理相關知識。有的學生整理的是有關概念的知識。

圖形 概念 特點三角形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三角形有3 個頂點,3 條邊,3 個角。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 度。正方形有四個頂點,四條邊,四個角。正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90 度。正方形的對角線相互垂直。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每組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長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正方形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長方形有四個頂點,四條邊,四個角。四個角都是90 度。對角線相等且相互平分。正方體有8 個頂點,每個頂點連接三條棱。正方體有12 條棱,每條棱的長度相等。正方體有6 個面,每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 相鄰兩個面的面積不同而且對面相等的叫長方體。正方體由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長方體有8 個頂點,12 條棱,6 個面。對棱和對面的面積相等。
這就是學生歸納的一個較好的模板。學生還可以歸納別的知識。
其實,教學方式有很多,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等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老師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和文本知識相配合,幫助學生接受、理解和歸納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3.增設文本延伸內容。數學教學不應只局限在課文知識的教學上,還要做到對所學內容的延伸。數學很多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著聯系的,對所學內容進行延伸就是為學生的今后發展做準備。在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時候就可以為以后所學的知識做鋪墊。
例如,《空間與圖形》這一節的內容與學生今后會學到的三視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老師在教學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就可以做下鋪墊。老師要求學生分別從正面、左面、上面分別觀察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圓錐,意在從不同方面觀察這些物體的特點。圓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上面看是一個園,從正面看和從左邊看卻是長方形。球體從正面,左面,上面看都是一個球形。進一步探索,老師可以把不同的物體擺放在一起,讓學生從不同方向去觀察這些物體。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在為今后的發展做準備。三視圖是初中數學的內容。三視圖是指三個方向圖像的投影圖,主要是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分別對應三個觀察角度和觀察方向。主視圖反映物體左右、上下方位對應關系,俯視圖反映物體左右、前后方位對應關系,左視圖反映物體上下、前后方位對應關系。主要考察的就是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老師在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節的時候,就有意識地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那么學生在學習三視圖的時候就會輕松容易許多。
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很多老師會引導學生復習舊的知識,但是少有老師會為以后將要學習的知識做鋪墊。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老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增設文本延伸內容做到縱向擴展。
總之,本文以空間幾何模塊教學模塊為例,分析了課堂教學設計的現狀,探討了課堂教學設計的方法和意義。有內容、有計劃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夠使數學課堂變得飽滿有質感。課堂教學設計也是在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