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 黃子群
小學音樂體態律動,主要通過游戲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十分稚嫩,沒有一定的領會音樂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體態律動方式,這樣就可以有效增強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另外,音樂課堂是以合作探究為主體的教學,需要體態律動方式來促進學生與教師的友好互動與交流,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音樂教學的效率也能適度地得到提高。
1.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生活的動力源泉。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音樂的興趣,就不會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互動中。學生不會集中精神,注意力不在音樂學習中,無論教師如何積極引導,都可能得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樣的音樂課堂,是難以實現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標的。因此,教師應在音樂課堂中采用體態律動的方式,使其發揮出律動的優勢,即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動起來。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才可以充分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活躍音樂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就能在音樂課堂中快樂地學習。
2.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想象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具備活躍的思維與想象力。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甚至嚴重限制著學生的思維發散。所以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體態律動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想象能力。因為在音樂互動中,學生能運用身體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從心靈深處積累與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當然,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給學生提供幫助,描繪對高音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表演出他們腦海中的高音。
3.培養學生的表演力。音樂教師要應用體態律動,引導學生運用身體節奏,感受事物的差異性,學生會逐漸根據音樂節奏,來展示自己積累的音樂知識,從而提高表演能力。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粉刷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唱歌,邊根據對歌曲的理解,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做出相應的動作,如下蹲、拍手以及跳躍等動作。學生充分理解了音樂節奏以及旋律特征后,針對不同的音符,能做出不同的動作。另一點,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學會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如在聽到快樂的音樂時,學生能表達出愉悅的心情;聽到悲傷的音樂時,學生就會不自覺地表現出難過的情緒。通過建立的音樂節奏感以及情緒表達,學生就能進一步發揮出體態律動的優勢點,不斷增強反應能力。
4.增強知識的形象性。小學生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渴望心理是非常強烈的,他們的認知,基本在感性學習層面。由于受到抽象概念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整合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時,沒有充分的把握能力。這在學習音樂感知上是非常明顯的。由于音樂曲目眾多,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夠細化區分,即不能從聽覺領會到音樂內涵。要領會音樂內涵,必須要通過相應的邏輯思維運作。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體態律動方式,就能高質量地完成這一項音樂學習任務。因為教師可以從基礎的區分各級音階音符入手,應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把“do、rui、mi……”等表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加明顯。
1.體態律動表現節奏。節奏永遠存在于音樂中,因此可以具體分析音樂曲目的節奏特征。如作曲家會在各種愉悅以及莊重的氛圍中,應用到快或者慢的節奏,來充分展現快樂以及憂傷的心情。在音樂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充分感知音樂節奏,讓他們采用正確的體態律動方式,追隨著音樂的節奏,從內心深處感受音樂曲目的流暢性。如在指導學習《伏爾加纖夫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步態,深度刻畫出樂曲的內涵。通過實踐性的體態律動,學生在歡快的音樂節奏中,進行大幅度的動作演示;相反,就進行較小幅度的動作演示。
2.體態律動體現音調。多變的節奏會最大限度地展現出音樂的豐富變化,這也是結合高低起伏的音調來應用體態律動的最大優勢。因此,教師在展示音調的教學中,可以充分應用體態律動。如教師在展現節拍“3/3”樂曲中,表現弱拍時,就可以只用一只手來展現音調感;而對于強拍,就可以用兩只手來展現強拍。向上拍手或者向下拍手過程中,就能展現出肢體的音調感。
3.體態律動引領欣賞。對于音樂愛好者來說,音樂欣賞就是一種精神愉悅的享受。由于學生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并不是很高,明顯會限制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導致他們不能從內心深處充分感受鮮明的樂感,不能真正領悟到音樂中蘊含的內容。面對這種不利的音樂學習情況,教師勢必要及時應用體態律動,讓學生進一步通過開展豐富的體態律動,引領他們更好地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通過引導學生身體姿勢的擺動,讓他們從身體伸展中進一步表現音樂的美感。如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通過身體上傾,進行高音的學習;而對于中音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身體回正動作,引導他們把手放置在胸前,這樣就能展現出身體律動的美感;針對低音,學生可以通過身體向前方式進行身體律動,隨著樂曲中的曲調高低來展開動作。如結合樂曲《梁祝》,教師進行指導樂曲教學。通過不間斷的樂曲教學,或者樂曲播放過程中,學生結合音調高低程度,來完成相應節奏變換的學習任務。通過這樣的節奏學習,學生體驗到了音樂的高低變化,有利于提升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相關的體態律動,學生會激發自我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音樂課堂中還需要關注一些問題,如應用律動教學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之處,如部分教師并沒有深刻意識到音樂律動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將體態律動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等。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善于把握新課標要求,秉持適度原則,科學合理地分配好音樂教學時間,同時精準掌握學生的實際樂感學習情況,提升相應的音樂學習自由度,讓體態律動在課堂教學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