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婧 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
當前,信息碎片化使得人們感受到知識系統化、邏輯化的重要性,很多人對于書籍產生了回歸傳統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傳統的書店開始在設計上進行逐步的改革和創新,從單一形式朝著復合型書店轉型。當前的書店不僅僅是閱讀與購買書籍的場所,還是一個結合了多種業態的復合型空間,因此,有必要以復合型書店為研究對象,對其空間環境設計進行探討。
在水平界面方面,復合型書店可以分為頂界面、底界面。頂界面一般采用天花的方式來組織。復合型書店的功能疊加,使得頂界面在設計的形式上呈現出多樣化,能增強空間表達的趣味性,視覺沖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使得讀者能感受到精巧的設計[1]。例如,三聯書店的頂界面就采用了白色窗格的自然采光效果,不僅僅讓讀者能享受到自然的光線,而且能在這一空間當中享受閱讀。
底界面是讀者在書店中能接觸到的空間,復合型書店功能增多,因此與傳統書店不同的是,會采用多種方式,如材質、高差等來將室內空間進行良好的分割,突出空間的活力。底層界面主要是在對流動安全性的保護下,對讀者的動線進行引導,讓空間場景更加豐富多變,使得氛圍更加活潑。復合型書店在多種形式的空間分隔中實現統一。
垂直界面指的是垂直于地面與天花板,包括墻面、柱子,還有玻璃、欄桿等。垂直界面需要使用這些元素來進行空間界定,使得空間是開放的或者半私密的或者私密的[2]。通過不同的垂直界面來構建不同的垂直面空間,從而傳達出不同空間的不同信息。傳統書店當中,基本的垂直界面有墻面、書架,而復合型書店大部分會將書籍放在墻面上,這樣側面的墻面就具備了書架的功能屬性,不僅僅具備了陳列功能,而且具有觀賞性。例如,鐘書閣杭州店使用了白色的立柱來陳列書籍,并且配置了天花上的鏡面,這樣豎向的空間能得到延伸,墻面+鏡面的維度使得空間得到進一步擴展。
從空間環境角度來講,復合型書店遵循的是體驗原則,即符合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將傳統的書店改造成為一個符合體驗需求的多功能書店。這就使得書店需要將封閉安靜的氛圍進行有效的調整,使其更加多變、開放,流動性更強。
在復合型書店當中,讀者是最為重要的主體,因此,需要通過營造一種互動式的體驗環境來讓讀者與書店之間形成一種互動的有機關系。
傳統的書店功能較為單一,追求消費,使得讀者在體驗的過程中沒有獲得足夠的需求,使得圖書與讀者之間呈現出割裂的關系。復合型書店將讀者的空間感受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按照互動閱讀的標準進行環境的改良,形成優質的閱讀環境。還可以將如手工制茶、茶藝等一類實際操作演練的項目引入其中,讓讀者在書店當中享受其他的樂趣。
互動式閱讀環境的改進,能讓讀者獲得更好的消費感受。例如,日本的銀座蔦屋書店,在功能環境的劃分上包括書籍區、電影區、音樂區等,其經營理念就是將生活、藝術、文化有效結合起來,致力于打造一個“通過書、電影、音樂來構筑一種生活方式”的場所,不僅僅提供銷售圖書的服務,還會定期舉辦專家講座、開展書籍閱讀等活動,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當中,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3]。
將私密的空間設計要素融入復合型書店環境中,另外配合燈光、色彩等設計手段,使得空間呈現出一種內向化特征,讀者在其中可以獲得內心世界的提煉,增加空間的親和力。私密空間通過不同的形式來進行組合,使得空間的縱深和層次得到加深,可以烘托出有效的閱讀環境[4]。
為了提高空間的私密性,能將書架、陳列架進行空間上的排列組合,保證復合型書架的圍合度,也能確定交通線路的順暢,這也是空間設計的主要方式。在復合型書店當中,私密空間可以用過道來進行結合,從而調整書店當中私密空間的范圍,使得空間的親和力得到增強。例如,上海的鐘書閣書店,方形的區域內部采用了木書架進行分隔,形成了一個類似于九宮格的空間,每個格子劃分成不同類型的書籍,每個格子采用門來確定流線,相鄰的格子用窗來連接,這樣讀者在拿到書籍之后就可以臨窗閱讀,使得空間的流動和靈動聯系起來,使得私密空間與內部的服務進行有效結合。
復合型書店的室內設計需要滿足人們基本的審美,獨特性的體現和功能性的完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具體從空間、環境2 個方面來對復合型書店的設計進行分析,構建復合型書店的設計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