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彤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
景觀棧道按其在不同地理空間分布分為山體棧道、水體景觀棧道、陸地景觀棧道三大類型,但高低錯落、曲折相間、循序漸進的空間形態是各類棧道的共性,分布在不同的載體上,棧道的設計類型和空間營造不盡相同。
山體棧道主要分布于山區景區、旅游景區。其既是山區之間、山區與外界的溝通連接方式,又結合當地地理條件,合理設計,營造自然空間多樣性和視覺景觀的層次性,刺激游人對未知空間的探索和游玩情趣。空間形制主要采用懸挑式、斜柱式和立柱式等。
水體景觀棧道是介于水體和駁岸之間的一種景觀構筑物,棧道系統重點在于延伸水平方向景觀視線,讓人們視覺感受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形成鏈接并自然過渡。空間形制可采用單雙立柱護欄式、挑梁式、浮橋式等。
陸地棧道一般修建在生態脆弱區地面或者不能修建永久性構筑物的自然保護區地面。棧道主要的作用是引導、防護、隔離等,或維持景區自然生態。空間形制可采用立柱式、平板式、凹槽式等。
無論何種景觀棧道的營造,從前期施工到后期使用或多或少都會對原生自然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尊重原有環境,嚴格保護、適度開發、科學論證,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選擇合適的棧道類型,以美學、人體工程學、生態學的理論為指導,設計因地制宜、自然和諧的生態棧道。
為保證景觀棧道的安全使用,從結構設計、選材、施工到管理都必須嚴格把關。前期調研中對周邊巖體、土壤和降水等要有詳盡的了解和掌握;為提高安全系數,棧道材料選材和施工也是重中之重;腐爛、下沉、老化等是戶外棧道常見的安全隱患,不能疏于管理和維護[1]。
景觀棧道設計還要考慮坡度及排水防滑系統、照明技術、鋪面材質的選擇、構件連接處松動及加固等問題。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按照相關專業領域的科學技術原則,通過科學技術手段來解決。
景觀棧道的營造是為了滿足使用群體的參與和體驗,通過人性化、科學化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基礎上,增強地方景觀特征和文化內涵,提升人文風貌。
景觀棧道空間是由棧道所在載體和鋪面材料、護欄、植物、建筑、自然環境等諸多要素共同構成的景色各異的多種形式空間。無論何種空間形式,無一例外都是由地面、頂面、立面三要素構成的三維空間,而棧道景觀又隨著大自然的四季輪回產生相應變化,所以棧道空間是包括時間在內的四維空間。
棧道空間的地面是連續性的,由不同材質、不同紋理、不同顏色的材質鋪就的棧道路面,也是人們的活動空間,營造重點在于確定合適的空間比例與尺度。
棧道立面即為地面的垂直縱向面,由護欄和棧道外部的喬灌木、爬藤植物和不同肌理的崖壁、山石構成半圍合或全圍合空間。
棧道頂面存在于部分棧道,或人為修建形成頂棚,或由植物樹冠自然圍合形成。
棧道的時間變化主要是指周邊植物巖石隨著氣候、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植物的季相變化對棧道空間影響最為明顯。
棧道空間營造需運用空間學、心理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來把握游人、環境與棧道三者間的平衡,既是空間設計,又是空間重組。上述4 種空間要素形成了5 種棧道空間類型,分別為開敞空間、半開敞空間、垂直空間、縱深空間及封閉空間。
開敞空間視線通透,令人心胸開闊,心情愉悅;半開敞空間由于部分垂直面被山體、樹木遮擋視線,從而將視線引向開敞的空間;垂直空間在棧道的上、中、下部三個層次體現出的景觀元素也不同;縱深空間則因兩邊景物圍合而成的狹長空間,在視線上形成很強的方向感;封閉空間的封鎖、圍合帶給人私密的安全感[2]。
景觀棧道作為自然空間中的線性帶狀人文景觀,其多變、層次豐富的特質都是對大地景觀的一種補充和升華。景觀棧道在視覺和心理上帶給人的刺激和興奮,以及自然界憑借其展現出美景和吸引力,突破了自然空間的束縛,成為自然空間內獨具特色的新價值空間,這就是景觀棧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