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苑 杭州市富陽區融媒體中心
現階段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媒體的涌現,并且新舊媒體正以融合的趨勢發展著,此時新聞事業的發展面對著新的媒體格局,這對于新聞記者來說則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不僅需要堅守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還需要了解受眾的需求,做一名有情懷有溫度的記者,才能夠更好地滿足現階段的新聞工作。
在目前這個互聯網試下中,信息的流通速度越來越快,各大媒體的競爭愈漸激烈,此時新聞時效性、真實性逐漸地成為主流媒體占領輿論高點的重要手段。所以,新聞記者則需要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度,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對新聞事件進行真實準確的報道,以此來全面提升新聞報道的影響力。首先,新聞記者需要合理運用新媒體采編技術來提升采編工作的質量及效率,確保能夠在第一時間抵達新聞現場,對新聞現場進行真實的報道;其次,新聞記者需要保持求真務實的態度,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必須對措辭、語言進行高度重視,確保能夠從客觀角度對新聞事實進行真實的報道。另外,在如今這個極具包容性的互聯網時代中,不僅支持海量信息的傳輸,同時其中也包含著大量未經過審核的虛假信息,一旦這些信息被受眾接收便會為群眾帶來巨大的困擾,此時需要主流媒體發揮其輿論導向作用,對社會輿論動態進行監督。所以,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大局意識,利用專業的新聞報道來做出正確的輿論引導,避免謠言對社會大眾產生不良影響。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若想成為一個有情懷的記者,首先就需要具備家國情懷,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熱愛國家關心生活。然后新聞記者需要具備書生情懷,遵循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念,追求崇高的道德境界。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工作的特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很多新聞記者逐漸地被貼上“娛記”的標簽,成為活躍在發布會、片場、電影節的花蝴蝶。這些新聞報道與人們的生活格格不入,雖然能夠一時起到娛樂效果,卻難以為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融媒體時代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與時代主旋律的要求則需要新聞記者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的報道。因此,新聞記者需要不斷的學習新聞理論知識以及各個領域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還需要學習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工作手段與技術,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成為一個全能記者。這樣在新聞工作的過程中才能夠靈活的利用文字、圖片等介質來傳遞信息,將新聞事件真實的還原,并使當地融入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優秀傳統文化,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內涵,增強新聞報道的情懷。
媒體作為溝通政府與群眾的無形紐帶,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新聞記者需要堅定不移的將正能量傳遞給受眾,增強社會溫度。從新聞的溫度來看,其與新聞事件的大小無關,盡管是普通人物的微小舉動亦能夠體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作為新聞記者則需要深入群眾生活,挖掘和收集普通民眾之間的暖心故事,通過塑造平凡且溫暖的形象來帶給受眾溫暖和正能量。同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愛國、敬業、守信、友善等表現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并且牽動著群眾的喜怒哀樂,所以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具備觀察、聚焦、傳播新聞的能力,才能夠使得新聞報道傳遞溫暖的力量,增強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另外,對于典型人物事例進行突出報道,也是主流媒體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的主要陣地。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典型的人物及典型事例都是貼近人們生活的,都是從人們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與受眾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可以使得受眾能夠感受到濃濃的暖意。而在融媒體時代之下,新聞記者便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介來對典型人物進行宣傳,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傳播力。
總而言之,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新聞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變化,這不僅對是融媒體時代的選擇,也是廣大受眾的選擇。所以,身處融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更需要了解新技術,為媒體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因此,作為新聞記者既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精湛的職業素養,還需要學會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高科技手段,報道出有情懷有溫度的新聞,以此來滿足新時代受眾的新聞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