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玲 蘭州交通大學
20世紀50年代后,蘇聯與西方國家的聯系日益頻繁,需要大量掌握外語的人才,而原有的自覺對比法忽視操練,只重理論知識的講解,無法很好地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基于此,20世紀60年代別利亞耶夫創立了自覺實踐法。自覺實踐法的主要觀點是主張學習者在自覺掌握語言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達到自覺運用目的語。為了解自覺實踐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筆者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發現研究該教學法的相關資料數量較少,一些著作注重引進和介紹自覺實踐法的相關理論,還有一些將該教學法用于外語教學,因該教學法產生于蘇聯,探討自覺實踐法與俄語教學的文章居多,另一些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俞約法(1983)對自覺實踐法產生的背景進行詳細說明,認為自覺實踐法的產生使得蘇聯的言語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此這也使該教學法更理論化、體系化。進而一步步詳細介紹自覺實踐法的語言學基礎、心理學基礎、基本原則,并且對自覺實踐法的相關教材進行介紹,說明了該教材的目的是培養“交際本領”,最后對自覺實踐法進行評價,認為該教學法是相對來說比較合理且一直處于不斷進步之中的教學法。另外他在1986以自覺實踐法中的交際性原則為切入點,對交際原則的由來和發展、歷史現狀,以及交際性原則的基本內容進行闡釋,認為交際性原則豐富了自覺實踐法的內容,交際法原則作為成型的教學原則被引入自覺實踐法這一教學體系中,極大的提高了外語教學的質量。同時將自覺實踐法與教學結合在一起,重點闡釋了“自覺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并說明以交際性為主的自覺實踐法在蘇聯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章兼中(1992)對自覺實踐法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基本特點分別進行介紹,最后對自覺實踐法進行評析,文章指出自覺實踐法的自覺在語言交際的活動中,集中于外語所表述的內容,認為自覺實踐法吸收了其他教學法的長處,提出一些新的教學原則值得我們借鑒,其缺點就是領會知識、言語交際的過程中進行心理認識活動的過程還有待闡明。
劉珣(2000)對自覺實踐法的代表人物、理論基礎以及繼承發展進行詳細介紹,他認為直覺的掌握是在自覺的實踐中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嚴格掌控實踐的時間,同時就自覺實踐法的主要特點指明了自覺實踐法體現了當今外語教學法相互融合的趨向,為以后的教學法提供了研究方向。
董秀菊、劉文(2008)介紹了自覺實踐法指導下的基本課堂模式,認為教學過程中內容的呈現是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學習知識,課堂上理論的講解的同時應該為學生指定言語訓練目標,以供學生進行實踐練習。在此課堂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新編實用英語》詳細地說明了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應用,在談到自覺訓練的時候指出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比賽性的訓練,這樣有利于多方面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最后作者認為自覺實踐法的使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還可以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姚迪(2013)將自覺實踐法與韓國高中漢語課堂的相融合,以自身實踐經歷為例,介紹了韓國高中漢語教學,選取了詞匯、語法及口語教學等實例,分析自覺實踐法在漢語課堂的應用,認為自覺實踐法應用于韓國高中漢語課堂有一系列優勢,但也存在不足,比如急于實踐,導致語言知識的準確度不足,對于所學知識沒有很好的導入,從而忽視了語言形式,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法。
張欣欣(2013)將自覺實踐法與大學俄語聽說教學相結合,從自覺實踐法的語言學基礎出發,指出每個方面的教學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教學必須具有針對性,指出了影響聽說教學的因素,并對教師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語言知識是直接因素,需要教師加強學生語言基礎的學習與訓練,而情感因素是影響聽說的主觀因素,教師需要盡量減少學生的緊張心理,并且對大學俄語聽說教學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周小梅(2015)也是將自覺實踐法與俄語聽說教學結合起來,著重分析了交際性原則、功能—情景題材原則、口語領先原則,認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留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記憶、練習中掌握,同時老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為精心選擇教材,用心構造教學方式,認為學生要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只有參與其中才能克服恐懼心理,最后還在張欣(2013)聽說二語聽說教學建議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幾點建議,使俄語教學更加完善。
趙艷(2015)認為傳統教學法教學效果不明顯,故而立足于外語教學法中的自覺實踐法,以自覺實踐法的語言基礎為出發點,對于語言教學、言語教學、言語活動教學進行區分,對心理學基礎進行簡要介紹,認為在外語教學應基于大量言語活動培養語感,以擺脫母語翻譯。此外,還介紹了自覺實踐法中自覺性、交際性、情景性、直觀性教學原則對于大學俄語的指導作用,充分考慮到影響聽說的因素,指出以自覺實踐法為理論指導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于東曉(2015)簡要介紹自覺實踐法的相關理論,并探討了自覺實踐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認為在俄語課上運用自覺實踐法,可以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占用較少時間完成授課任務,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應該自覺主動的學習知識,以改變語言技能相對薄弱的狀況。
韓文羽(2016)闡述了自覺實踐法的原則在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的運用,并且對自覺實踐法指導下漢語初級階段的模式進行介紹,認為漢語初級階段的導入應該盡量直觀簡明,對內容的呈現應該注意循序漸進,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要于課程內容結合起來,同時認為學習者僅僅靠自覺會產生倦怠,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習者掌控課堂局面,最后總結了自覺實踐法在對外漢語初級階段的優劣。
張莉(2018)將自覺實踐法運用于泰國小學漢語課堂,發現傳統教學法指導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這一現狀,將傳統教學法與自覺對比法指導下的教學進行對比,研究表明自覺實踐法指導下學生更愿意用漢語進行交際,并在聽力、詞匯、口語、語法課上對自覺實踐法進行實驗,分析了自覺實踐法在泰國漢語課堂存在的問題,其一就是課堂秩序混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了方向。
縱觀當前的研究,自覺實踐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多集中于俄語課堂教學,將其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則少之又少。從研究側重點方面看,自覺實踐法多集中于對“實踐性”的應用和“自覺性”的探究,從實踐方面來看,將自覺實踐法引入教學實踐的情況,極大的利用自覺實踐法的優勢,如課堂以實踐為主,語言知識為言語實踐服務,由此可以看出自覺實踐法在理論方面的研究比較全面,而在教學實踐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深化。
綜上所述,自覺實踐法有極大的自身優勢,將其用于口語課堂,增加了學生開口說話的機會,提高了用漢語進行交際的愿望,同時課堂氣氛活躍,有助于學生對目的語的語感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