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尹明勵 四川省德陽市廣播電視臺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信息的傳播媒介從最早的口口相傳演變為數字媒介,當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媒介開始融合,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元素開始融合,電視臺編輯在這樣的媒介變化之下,信息的把關者、信息的發布者這些角色定位必須要進行轉變。
2019 年,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和融媒體發展而舉辦的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活動當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應對新聞輿論工作的變化,應當探索電視臺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通過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受、反饋當中運用智能化分析技術,實現融合媒體的升格,以互聯網思維,打造智媒體。電視臺遭遇新媒體的沖擊必須要轉型升級,通過媒介融合整合新媒體高效的傳播途徑,增強輿論引導的時效性,同時因為受眾變化巨大,電視臺如果單純制造信息已經不能發揮出輿論引導的效用,所以必須要升格媒體,實現電視臺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從編輯的角度來講,網絡上的熱點話題顯然是最受群眾關注的話題,但是因為這些話題通常比較偏娛樂化,或者存在負面引戰內容,這是新媒體下必然的結果,因為信息發布者的專業素養不可能和專業的媒體人相比,所以電視臺如果要“蹭熱點”,必須要確保所謂的熱點的立意要高,在編輯過程中通常闡述客觀事實,并挖掘更有價值的素材引導輿論傳播正能量,因此編輯必須要轉變自身定位。
電視臺編輯在傳統媒介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信息的把關者和信息的發布者。在傳統的電視臺編輯工作中主要是制定節目方針,決定節目的類型以及設計方案,組織協調節目時間安排、內容素材選擇以及加工,節目成品審核與最終傳輸。在媒介融合趨勢下,電視臺很多節目會在網絡上分發,以便通過PC和移動端進行觀看,討論內容就必須要考慮到網絡受眾的觀看習慣以及愛好。因此電視臺編輯應當從三個角度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
其一,電視臺編輯要從“幕后”走向“前臺”,既要做幕后制作人,又要做公共論壇主持人,在媒介融合下,電視臺編輯不僅僅要做信息加工以及提煉的工作,還應當從編輯的視野,依托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環境下調動和協調所有人,增強電視臺節目與受眾的互動,并把關受眾的觀點,為受眾搭建一個進行交流的平臺同時提供話題,恰當地圍繞受眾的觀點,引導其關注點轉移,把控輿論導向。
其二,電視臺編輯要從單純的信息把關人轉變稱為信息產品經理,融媒體時代,電視臺編輯信息把關人的角色已經不再適用,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開放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頂峰,電視臺編輯已經不可能去控制信息的傳播,但是卻可以通過信息的傳播來引導受眾,促使受眾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進而能夠準確地去辨別信息的真假,此為產品經理的做法。
其三,電視臺編輯要從信息的單純生產者發布者轉變為媒體經營者,電視臺的節目要受到受眾的認可,在以前電視臺一家獨大的情況下,還可以酒香不怕巷子深,因為受眾沒有選擇,在融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經成為為過去式,如此必須要學會營銷,學會經營媒體,從節目編輯的策劃階段開始,通過受眾感興趣的點,尋求素材并確定更高的立意,同時尋求廣泛的傳播渠道和營銷渠道,保證節目能夠讓更多的受眾關注,進而逐步影響受眾。
融合媒介下,電視臺編輯必須要能夠融入到全新的媒體環境之中,并且轉變觀念,用互聯網思維指導編輯實踐,但核心理念不變,即必須要堅守媒體的使命是責任,堅持媒體的專業要求,堅持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堅持文化自信,發揮傳媒的優勢,順應媒介融合趨勢,借船出海,思考電視臺節目編輯的著力點,思考節目的創新。
一方面要求編輯應當成為全能人士,不能光站在幕后,若站在幕后等待記者的采訪內容,會發現在新媒體下,內容快速過期,時效性不強,同時也不能單純依靠新媒體,采集提取媒體上已經存在的信息,這樣會造成節目嚴重同質化,沒有特色,即便立意高,也不一定會產生正面影響,要走向前臺成為全能背包客,自采自編,更能保證時效性。
另一方面電視臺編輯應當為輿論引導代言,在傳播當中,受眾所接受的信息,往往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單純的信息,一種是單純的包含文化的信息,還有一種則是二者皆有。當然最受到人們關注,而且也比較容易接受的信息,通常都會帶有單純信息和文化兩種屬性。假設當媒體上“炫富”成為主要報道對象,報道中奢侈消費、奢華生活內容較多時,“炫富”就會成為潮流,并且引領大眾進行超現實消費,這就是傳播中文化層面的內容在影響受眾。反過來講如果電視臺編輯能夠通過立意的確定,節目的策劃,在呈現客觀信息的同時,融入文化觀念層面的信息,將更能引導受眾。
綜上所述,電視臺編輯在媒介融合的大勢下,必須要轉變以往的角色,成為臺前的“論壇主持人”“信息產品經理”“媒體經營者營銷者”“輿論引導的代言人”,圍繞這些角色定位,通過主動適應新媒體,主動應用媒介融合下的技術手段,使自己成為全能背包客。如此才能滿足媒介融合下,電視臺對編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