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阿利皮奧

斯諾登尼亞國家公園的奧格溫谷中,夏日的黃昏籠罩著伊德沃爾湖畔的一座山坡。
一堵廣告牌大小的墻高高聳立在威爾士斯旺西的一個停車場旁,上面漆著寥寥數語:“我們需要更多的詩歌?!?/p>
這是向當地人發出的呼吁嗎?倒更像是說給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聽的,因為我覺得威爾士并不缺少詩歌。在威爾士任何一座城市的郊外,驅車走上不久就能看到夢幻般的景色:山坡上長滿了藍色風鈴草,城堡廢墟孤獨地矗立在風蝕峭壁上,海豹的歌聲響徹遍布巖石的海灘,山谷涂滿了各種各樣的綠色。
斯旺西是一座工業港口城市,是前往高爾半島的通道,也是首個被英國政府定名為杰出自然風景區(AONB)的地方,時間是在1956年。該認證挑選出具有“獨特特色”的景觀加以保護。目前威爾士擁有五處AONB,還有三座國家公園。
三條新的旅游路線統稱為威爾士大道,展現了這片古老土地上最美的景色,它們還登上了“國家地理旅行之2020年度最佳旅游目的地”名單,表明它們是游客的必游之地。長達300千米的坎布里亞大道是三條大道中最長的一條,沿坎布里亞山脈蜿蜒貫通威爾士南北。海濱大道夾在高山與大海之間,環繞威爾士西部沿海的卡迪根灣綿延290千米。沿途有眾多城堡的北威爾士大道沿一條擁有數世紀歷史的貿易路線,從昆斯費里東北部延伸至安格爾西島霍利黑德的懸崖峭壁間,長達120千米。

布雷肯山國家公園內,徒步步道環繞著卡馬森范斯,沿途可見當風的峭壁和冰川湖。
每條路線都通往更廣闊的戶外探險天地。在彭布羅克郡西海岸,沖浪愛好者在西淡水乘風破浪,西淡水是威爾士沖浪錦標賽的賽場。登山愛好者可追隨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的腳步走一走他的登山之路,在1953年征服珠穆朗瑪峰之前,希拉里爵士曾在海拔1085米的斯諾登山訓練。此外,斯諾登尼亞國家公園內的特萊韋因河是英國激流皮劃艇和橡皮筏運動的終極場地。這是能讓人熱血沸騰的詩歌。
20世紀80年代,威爾士人創造了一種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新運動,叫做海岸攀巖。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項冒險運動,它大致包含攀巖、跳崖、洞穴探險、游泳等項目——在這個水與陸的交匯之地,把各種刺激的感覺體驗個遍。

威爾士綿長的徒步路徑帶給人的感覺就沒那么風馳電掣了,這些路徑中包括1400千米長的威爾士海岸步道,它連接威爾士南部的切普斯托與北部的昆斯費里,包含了威爾士的整條海岸線。我曾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無意間沿這條步道走了很短一段,在高爾半島從艾農港灣走到奧克斯威奇灣,從14歲時起,我就來此看望親戚。我本打算閑逛到海灣盡頭就返回,但我很想看看海岬另一邊是什么樣子,這個愿望驅使我繼續走了下去。在奧克斯威奇灣,我看到幾家人在寬闊的金色沙灘上享受這個季節難得的溫暖天氣。奧克斯威奇灣的海水流向布里斯托爾灣,潮水的高度差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水高度差之一。在威爾士,哪個角落的精彩美景都值得欣賞。
也有驚喜值得探索。在坎布里亞山脈北部的魔鬼之橋,有一條陡峭的小路沿一條林木茂密的峽谷通往魔鬼之橋瀑布。有一年春天,我在黃昏時到達了那里,小路上除了我幾乎沒有別人。還沒看到瀑布,我就聽到了它的轟鳴聲。瀑布由幾條小瀑布組成,飛流直下91米,有時,水流會匯聚在凹坑中,這些凹坑是基巖被水侵蝕后形成的。小路蜿蜒而下,離瀑布的底部更近了,一步一景,仿佛我不是從不同角度觀賞同一個瀑布,而是在觀賞許多個瀑布。
它色彩豐富,美不勝收,難怪自維多利亞時代起就成為了旅游勝地。大自然中綠色隨處可見,點綴著盛開的粉紅色和紫色的杜鵑花。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我想起了夏威夷?!半y道水的這般偉力/竟是源自英國……”威廉·華茲華斯在他的詩篇《致魔鬼之橋的飛流,北威爾士,1824年》中這樣感嘆道。我一路向上往峽谷外走時,情不自禁地笑了。如果這就是魔鬼的地界,那就讓地獄全都變成這樣吧。
除了充滿詩意的風景以外,威爾士還奉獻了數不清的真正詩歌。威爾士熱愛詩歌的傳統可上溯至四世紀末,直到今天,每年都會舉辦國家詩歌音樂藝術節,這是一個詩歌和音樂的盛大節日,是威爾士規模最大的集會活動。
亞瑟王的故事最早的創作來源,有一部分就與威爾士有關或是用威爾士語寫成的,可追溯至九世紀。游客們在卡利恩和卡馬森等城鎮中尋找這位傳奇的統治者和他的圓桌騎士的蛛絲馬跡,據說,卡利恩就是亞瑟王發表演說的地點卡米洛特,而卡馬森是巫師梅林的故鄉。
迪倫·托馬斯出生在斯旺西,可能是威爾士最著名的詩人,仍舊影響著今天的藝術家和作家。還記得停車場邊的廣告牌嗎?那是藝術家杰里米·德勒的作品,2014年,德勒受邀參加該市紀念托馬斯誕辰100周年的慶?;顒?。德勒說得沒錯:即使是在威爾士,你也永遠都說不完,看不盡。
據稱, 威爾士每平方千米土地上擁有的城堡數量比歐洲其他任何國家的都要多。城堡為什么會如此密集? 部分原因在于威爾士歷史上戰爭頻仍,威爾士當地人、諾曼人和英格蘭人在此頻繁交戰,他們都修建了宏偉的堡壘。這里列舉的是其中最好的四個。
—— 拉斐爾· 卡杜辛
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城堡大門
被公認為威爾士最上鏡的廢墟之一
是喜劇影片《巨蟒與圣杯》的外景拍攝地
因其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階梯狀花園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