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朝,田美艷
(1.廈門市同安職業技術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0;2.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世界上先進的工業國家共同特點是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做得非常出色。他們擁有著強大的職業教育基礎支撐,能夠全面提升國家的制造能力。近年來,我國已經充分意識到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不斷加強教育制度改革。對于計算機應用專業而言,要實現更好的人才培育,就要對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有效銜接的具體路徑進行分析,為“3+2”學制下的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如果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就無法在整個銜接過程中進行課程內容的調整。我國也開展了多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體系討論,來確定整個銜接過程中具體的培育目標。在整個培養過程中,由于忽略了人才培養目標和實際需求,造成了培訓資源的重復和浪費。由于銜接體系不合理,中高職職業院校并不清楚該專業培養的人才在未來的作用,應具備什么樣的專業素質,這不利于中高職整個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
教學內容設置不科學,大量的知識被不斷重復教學。職業教育應根據行業的發展情況及地區經濟特點做出有效的專業調整,應根據實際問題進行教學設計。我國很多中等職業院校之間缺乏必要的分享,導致沒有建立統一的課程標準及教學機制,使得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對于中職學校的教學內容并不了解,缺乏有效的教材分析,致使教學體系設計上存在嚴重漏洞。計算機應用專業要求學生能夠有效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課程設置分為專業必修課、選修課以及頂崗實習等三個模塊。雖然整個結構設計相對合理,但是學科之間缺少必要的內容聯系,無法做到有效的知識體系構建。這對于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的培養來說極為不利,也不有利于其對知識全方位的認知,影響了人才培育效果。
如果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無法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那么該專業就沒有發揮出真正的作用,特別是在計算機編程以及系統維護方面實踐能力較弱,導致學生無法成為企業需要的重要人才。實踐和理論脫節,使得中高職銜接出現了問題,技能體系不完善,很容易出現高學歷低技能的問題,不利于人才培育。
為了保證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銜接,要明確具體的培養目標。可以建立中高職學校之間的交流平臺,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分享,確保整個課程體系設置更加科學,明確未來的培養方向。
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職業能力作為最終的培養目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最基本的業務知識,可以確保在處理工作過程中解決各種各樣的計算機應用問題。強大的語言溝通能力,要有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團隊之中,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有效的貢獻。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較高的政治素養,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端正自己的行為。除了基本的業務能力,要充分了解辦公軟件、網頁制作和軟件開發等課程,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清楚了解業務中涉及的法律,避免觸犯法律底線。要讓學生具備強大的思維能力,能夠沖破傳統思維的束縛,不斷提升其思維水平。
科學合理的內容設計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高效,也能夠使中高職職業技術教育實現有效的銜接,整體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分為兩方面,分別是課程結構和內容知識。
在課程結構方面,要充分考慮社會的經濟發展、技術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設置相關結構比例。首先是必修課程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基本技能體系的建立。而選修課程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學習的專業技能方向,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所以,兩者之間要進行合理的比例設計,既要保證其未來擁有扎實的技術水平,又要能夠實現個性化教學。
教師要有效探索教學目標及現階段的差異化內容,降低課程重復率,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及知識難度,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和排列,為學生的高效化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國家有關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職業技能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要在這一方面不斷完善,才能為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標準提供有效的指引,為專業課程指導提供更多的幫助。
學校也應和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進一步完善產學研聯合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技能場所。企業的有效參與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理論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從而為未來的就業及人才培育提供幫助和支持,適應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水平。
職業教育為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隨著物聯網等專業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職業化教育也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在“3+2”的學制下,如何實現中高職之間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銜接成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目前,存在著教育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重復,設置理論和實踐聯系不緊密等缺點,為了更好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要做好職業技能標準設定,明確人才的具體培養方向,同時中職和高職院校也應該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實現積極的數據共享,通過課程內容梳理降低重復比例,并和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實踐平臺,全面增強其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