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光
(濰坊職業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1)
根據以往的高校地理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地理教學的內容很多都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主要偏重于書本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被忽視,課堂教學仍處于固有的刻板狀態,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遏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已經充分意識到了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缺失的問題,已著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開發與培養。
目前,高校教育對于地理實踐能力還沒有準確的界定,但學生可通過參加各種地理實踐活動來逐漸培養出良好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是學習地理知識以及參與完成地理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是地理實踐能力的構架基礎。高校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對地理位置的觀察能力、徒手繪制地理圖表的實踐能力、獨立操作和使用地理測試儀器的能力。這些都屬于地理實踐技術能力的范疇,而實踐中還要具備掌控地理環境的能力,如對環境地理的觀測能力、對地理戶外的考察能力、對自然環境的調查能力、對社會周遭探訪的能力、對搜集完的地理信息進行分析解釋的能力、根據地理環境進行預測的能力。
技術和能力通過書本上的學習可以獲得,但要想得到良好的應用就要通過不斷的實際操作和反復練習來積累經驗。作為一門需要實踐和操作的學科,地理實踐的應用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可將動手與動腦能力相融合,并自行動手做現場演示,將平日所積累的地理知識應用于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當中。地理學科的應用非常廣泛,能夠在多領域中發揮出作用。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地理學科的應用性優勢被不斷放大,學生在地理學中的實踐能力得以不斷提升。
地理實踐能力是將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用于社會實踐活動中。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是可以通過培養獲得的,只要潛心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必會得到明顯提高。隨著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的不斷更新,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已初具雛形。在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從多角度進行考慮,需對實踐學習能力進行細致規劃,并通過邏輯認知、情感體驗等方面來為實踐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以往的地理教育實踐雖然也通過動手、動腦、實驗驗證的方式來進行,但卻沒有理論依據。
一是針對課堂實驗的重視。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實踐操作技術和能力的培養模式,對地理理論知識的教學進行了填補。二是對自然環境的地質、地貌進行研究。通過自然地理實踐教學以及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踐教學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分課節、分階段的實踐活動。這種實踐活動的科目是獨立分開的,實踐內容單一,當實踐與理論相互作用時,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會有所提升。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方式簡單,學生容易掌握,能夠通過實踐對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加以論證。可以將學生的實踐報告作為評價學生實踐活動效果的參考,教師應作出公平的評價。傳統的地理實踐教學不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可以靈活開展,可隨時在實踐活動中對實踐內容進行調整。經過多年的地理實踐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趨于成熟,是較為系統的教學體系。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地理實踐教育中的側重點逐漸偏移,使得傳統實踐教學中的缺點開始暴露出來。從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可以看出,受區域環境和時間受限以及師資團隊能力有限等原因的影響,使得地理實踐教育中的單一化問題愈發明顯,會讓實踐結果混亂無序。地理實踐教學一直處于表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精神。在地理實踐教育過程中,教學內容被劃分的過于清楚,理論知識的延伸也是以這些獨立的教學內容為出發點,這樣一來,會讓實踐教學的內容獨立單一,造成學生在學習知識、實際應用、分析問題等方面過于片面,各知識點之間沒有形成有效連接,限制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綜合理解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對地理實踐能力教學進行全面性思考,從中梳理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規律性、共同點、差異化,從而對實踐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對實習地點做均勻布置,以明確教學內容和實踐方向,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對地理環境的分析意識。
從空間角度出發,對環境地理的實踐內容進行科學合理地拼湊整合,劃分層次。從內容角度出發,將實踐內容分化成初級內容、高級內容以及延伸內容。
對指導教師進行合理分配,對實踐地點及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對實踐地點及環境線路進行合理分布。
環境地理實踐活動有時會遇見不可抗力的天氣,會影響到戶外實踐教學的開展。對此,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活動手段,可根據實踐情況來對實踐地點和實踐內容進行調整,優化實踐計劃,確保戶外地理實踐教學能夠順利進行。
以往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弊端,對此,應合理規劃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意識,將實踐實驗和研究實驗相結合,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客觀條件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將地理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延伸。教學方式可以不拘泥于教學計劃中的實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并圍繞實踐任務中的內容進行全面性拓展。轉變教育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處理應用能力。
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要切實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為學生提供培養實踐能力的氛圍。可全面結合學校資源對教學設備、教學內容及師資團隊進行全方位優化,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實踐意識。
教師應積極幫助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汲取地理知識。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新鮮設想,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并以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進行實踐,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