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王 偉
(哈爾濱理工大學,哈爾濱 150080)
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主要體現在慕課教學、網絡教學等方面,這使得我國教育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得到了極大改善和提高,將慕課應用于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中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此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工作。慕課(MOOC)是指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類似于遠程教育。慕課通常包括定期課程講授、教學內容研討、相關輔助資料閱讀,等等,學習者可通過慕課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注冊來加入課程學習。慕課是一種集教學、研討與學生自主學習為一體的網絡教學模式,具有教學形式多樣、教學內容豐富、測試方式多樣化、教學團隊權威化等特點,而且學習時間靈活,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節奏及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來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及學習進程。近年來,英語專業文學類慕課課程不斷涌現,除了視頻授課以外,還配以豐富的原著、節選及論文等閱讀材料,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內容,小組互評的測試方式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文學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的高年級課程,一直是英語專業的主干課程。但由于就業市場與各種實用性考試的需要,高校紛紛將翻譯實踐與語言學應用作為教學重點,文學類課程課時被大幅縮減。
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教學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則以文學史為主要脈絡來講解幾部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學生只是被動聽課,死記硬背,以應付考試,課堂參與度極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也沒有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學效果較差。
多數高校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的考核形式依然沿用傳統期末考試的方式,期末的筆試成績在總成績中占了絕大多數比例。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很難全面、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近年來,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建設更多注重從傳統知識輸入到思辨能力培養的轉變,而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考核方式難以與現階段的課程建設目標相匹配,嚴重阻礙了教學改革的進程。
在豐富的慕課資源與全面建設優質“金課”的背景下,教師占主導地位的傳統教學模式更顯落后與僵化,英語專業文學類課程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勢在必行。
英美文學類課程教學涉及諸多文學知識,如時代背景介紹、流派闡釋及作家作品概述。教師可安排學生通過慕課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梳理章節知識體系,了解教學重難點,并通過學生提交的慕課作業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使得教學空間通過慕課得以拓展,教學活動得到了有效延伸。
課堂教學是促成學生能力提升的核心階段,也是發展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階段。課前,慕課導學大大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使教師可以安排更多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課上,教師要先就慕課作業中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小組活動的形式來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這些活動包括了人物分析、主題升華及情節再創造,等等。就文學類課程而言,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個人經歷、學術背景的聯系極為緊密,這種方式會最大限度激發學生潛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作品解讀中,并在思想交流與觀點交互過程中不斷地深化思考,提升思辨能力。
慕課評價體系涵蓋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性評價與學習效果的終結性評價,評價形式包括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慕課的評分在學生互動之間進行,一般5人為一組,以平均分為準。在此過程中,教師處于引領者與評價者的地位,主要負責回答問題并評估學生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