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揚,林 輝
(山東協和學院,濟南 250109)
消化性潰瘍常并發出血,表現為嘔血、柏油樣便及不同程度的外周循環衰竭。若止血不及時,則會發生嚴重后果,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1]。研究顯示,飲食與消化性潰瘍的愈合、發作的次數、并發癥的誘發、住院次數的減少以及醫療費用的節省等關系十分緊密[2]。分期飲食護理是目前一種重要的護理方案,可以幫助患者提高消化性潰瘍出血治愈率,降低潰瘍復發率。
常規飲食護理因其缺乏針對性,未能對處于不同病情發展階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飲食護理[3]。近年來,許多學者主張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根據不同時期進行分期護理,根據患者病情進展,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嚴格控制患者的飲食頻率、構成、食物攝入量和溫度,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增加飲食熱量。當病人病情好轉時,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制定個體化的飲食計劃并進行指導和健康教育。分期飲食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質量。
分期飲食護理是一個動態的護理措施。石敏益[4]將飲食護理分為四期,分別為急性發作期(主要給予患者流質飲食,出血則禁食)、癥狀緩解期(主要給予半流質飲食)、病情穩定期(主要給予半流質軟食并輔以少量主食)、恢復期(主要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普食)。劉海娟[5]則在前兩者基礎上認為:在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應更加細致化分期以適應患者個體化需求。分期飲食應分為禁食期,潰瘍Ⅰ、Ⅱ、Ⅲ期飲食,半流質飲食期,膳食六期。禁食期需要禁止任何食物攝入。潰瘍Ⅰ期飲食主要使用牛奶和蓮藕粉等富有營養且易吸收的流質食物。潰瘍II期飲食是在潰瘍I期飲食的基礎上添加糕點、面粉等米粉制品。潰瘍Ⅲ期飲食主要適用于出血止血后的患者,飲食主要為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應堅持食用半個月左右。半流質飲食期,主要適用于止血后處于恢復期的患者,主要飲用少渣無刺激性的半流質食物,食用半個月左右。膳食期,主要適用于處于康復期的患者,主要食用易消化、營養豐富且無刺激性軟食,逐步過渡到普食。劉海娟的六期飲食護理相對于肖春雪和石敏益的四期飲食護理,分期更加細致,更能體現精細化護理的要求,護理效果更加顯著。
全面評估是一個動態過程,系統收集、整理分析、整合資料,這是實施分期飲食護理措施的基礎[6]。患者入院后, 主管護士將全面評估基本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仔細溝通以詳細了解患者患病及治療經過、目前病情與一般狀況、心理狀況、社會支持情況,綜合評估病情并建立個人檔案。
進食適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制定不同時期的飲食計劃,并制定嚴格的飲食成分、進食量和進食次數[7],然后根據所制定的飲食計劃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指導?;颊咛幱诔鲅冢晨梢员苊馐澄飳儽砻骛つさ拇碳ぃ瑴p少胃蠕動和胃酸分泌,起到緩解潰瘍部位疼痛的作用,從而減輕病人痛苦。當患者潰瘍面大部分改善,且胃腸道功能明顯好轉時,則進入半流質飲食期,以促進患者胃腸道的恢復。當患者的病情基本穩定時,則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以保證正常代謝及潰瘍組織修復所需的營養。通過病情不同發展階段來對癥施護,可以為疾病的治療、恢復提供有力的保障 。
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熱量及攝入適量的脂肪、充足的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以滿足受損組織的修復以及潰瘍面的愈合[8]。護理人員既要指導教育患者不能挑食,根據營養比例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同時應主食副食搭配,既可以增進患者的食欲,又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有利于疾病的痊愈。所以,分期飲食護理可以滿足機體和受損組織修復愈合的營養需求。
研究表明,中樞神經系統直接或間接調節著胃腸功能,使消化功能與精神狀態之間具有緊密相關性[9]。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分期飲食護理的應用有助于病情的穩定和明顯改善治療效果,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舒緩不良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以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減輕腸胃負擔,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0]。
合理的飲食有助于改善患者錯誤的飲食習慣,提高患者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的愈合速度,可以避免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潰瘍面受刺激而擴大潰瘍面積。李萍[11]根據Rockall危險積分系統發現使用分期飲食護理的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顯降低,潰瘍愈合率增高。分期飲食護理可以有效減輕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和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促進潰瘍愈合。
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若不能及時救治,會嚴重危及患者生命。研究發現,對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除進行必要的臨床治療外,還可以通過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12]。分期飲食護理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及降低復發率。對于消化性潰瘍合并出血患者,分階段飲食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且消化性潰瘍并出血的復發率明顯降低,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