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偉,王宏偉
(沈陽工業大學 文法學院,沈陽 100870)
2019年教育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版本,標志著新文科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成為當前文科教學改革任務的重要環節[1]。高校應當積極響應新文科建設的要求,培養出更多復合型、應用型和融合性的新型人才。
新文科建設的提出是鑒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對文科的新需求,重新界定文科的學科內涵以及文科人才培養目標,探索新的建設模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國家的建設需求,供給社會的實際需求[2]。有學者對新文科的涵義作出了如下闡釋:“新文科的提出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下,以傳統文科作為基礎進行創新,促進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建立開放共享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拓寬文科教學的寬度和廣度,推動文科教育的轉型升級。”[3]新文科的發展應在對傳統文科的繼承上有所突破,打破與其他專業間的藩籬,促進交叉學科間的溝通合作,并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實現開放共享。
云計算和云平臺。云計算是構建云平臺的基礎,主要利用分布在互聯網結構中的各類計算系統來支撐各類軟件的應用,而云平臺利用虛擬化網絡技術,可以將大量并發的服務器連接在一起,擴張每個服務器的計算和存儲功能,從而實現對網絡資源的整合,形成一個龐大的云網絡空間。以MOOC網絡教學平臺為例,作為常見的云平臺,不僅能夠為用戶儲存海量的教學資源,還能實現教學資源的遠程共享。
虛擬仿真技術。虛擬仿真技術(Virtual Reality)作為一門新興信息技術,始于20世紀80年代。運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工作,使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學科專業知識深度融合,能夠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實踐感受,仿佛已經投身于實際的工作環境中。以經管類實踐為例,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能夠賦予模擬實踐的極高的仿真性,提高線上實踐的實踐效果[4]。
實踐操作型項目。目的是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參與一定實踐進行操作的熟練程度。以法學類專業為例,可以針對律師、法官等多種角色在法院起訴前準備階段、立案階段、訴訟階段,甚至于一個案子可能經歷的一審、二審、調解等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來進行實踐設計。
案例討論項目。篩選出一些實踐中的典型案例,供學生進行揣摩學習,從而吸取優秀經驗。并布置一些案例分析題,將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討論以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通過對經典案例的討論,可以鍛煉學生實務分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
仿真模擬項目。仿真實踐依托于網絡技術,實踐過程中所操作的設備儀器和場所都是虛擬的,通過模擬現實的實踐過程,更方便學生觀察和了解實踐步驟及實踐數據的產生過程。項目的開展主要面向經管類和法學類的學生,設置一些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或模擬談判等課程。
情境訓練項目。主要針對經管類、法學類和教育學學生,根據一些實務中經常會遇到的特殊情形,按照難度等級進行分類,針對特殊情形下操作步驟、操作方法、操作手段等的使用進行訓練,以此來綜合性地培養他們隨機應變的能力。
創業創新項目。主要研究學科前沿理論知識的應用問題,以此來檢驗前沿理論存在的不足并嘗試著進行進一步完善。例如,藝術類專業可以設置這種創新性實踐課程。在前期系統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開展對學科發展前沿的探討,可以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并有利于帶動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前瞻性。
在新文科建設過程中,要引入“基礎實踐教學注重共享、專業實踐教學注重方向、綜合實踐教學注重個性”的新型實踐教學理念,并落實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5]。要充分認識到實踐課程的重要性,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結合具體課程預期達到的教學目標,安排好合理的實踐教學安排。在實踐課程開始前,教師安排相關的理論課程,將必要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利用系統終端觀察每位學生的實踐進度,及時糾正學生實踐中的錯誤操作;在課后,組織學生進行答疑和經驗總結,以確保學生準確掌握了虛擬實踐教學中的實踐經驗。
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更快地適應日常工作[6]。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明確實踐目標,結合實踐對象特點,設計相應的課程內容、學時及實踐步驟等。以核心實踐課程為主,融合更多的跨學科知識或多元化實踐技能,確定跨專業課程的整體結構和實踐步驟。
學校應加大對文科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將文科實踐教學的教學成果納入教師考評機制。圍繞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擴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豐富教學內容,系統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積極探索文科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在進行虛擬實踐時,應當突破單一教學方法局限,采用互動式教學、診所式教學、模擬現場教學、案例式教學及開放式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7]。
高校應當建設一支知識結構合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能準確把握實踐教學規律的實踐教學隊伍。在現有青年教師中發現和選拔出能力突出、樂于實踐教學的人員,為實踐教學的改革培養骨干力量。要完善教師的教學評價指標。不定期的組織人員抽查教師開展實踐課程教學的效果,以實踐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師教學評價、學生學習評價等諸多要素為核心進行考核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向學院及教師進行溝通反饋,督促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完善教學內容,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