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88)
傳統教學主要以學生學到知識為目的。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是為了讓學生多學習并獲取知識,學生知識的獲取程度也是傳統教學工作效果的評價指標。因此,教學評價基本以知識考試的分數為依據,很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很難提升創新能力。在線開放課程的目標不再是單一地獲取知識,而是更加強調思維的發散、個性化的創造。在其中,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的學科知識,也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需要固定的場所、教師一對多的集中教學,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固定的限制。在線開放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無須固定場所,也無須在固定時間進行學習。這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獲得了很大的靈活性,有利于雙方充分利用時間,開展學習或教學,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效率。同時,線上課程可以重復觀看或學習,極大地節約了資源。
傳統教學中,雖然是教師對學生一對多的形式,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而如何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中心,使其擁有獨立、充分的表達和思考的空間,一直是傳統教學中的難題,因為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導者。通過不同的方式講解、獎懲或引導,將知識灌輸式地傳授給學生。雖然有互動環節,但也主要由教師主導,由教師來引出話題、決定討論節奏,學生往往缺乏主動表達的意愿,或有表達的意愿但表達的路徑被限制了。在線開放課程在此方面有很積極的作用:教師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主導者,其更多的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解決學習的困惑,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主要為看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是主要評價主體。從這個層面來看,一方面評價單一,另一方面,只注重結果,而且只是成績的結果。而在線課程一般是多維度的評價,學生與教師互評,教師再多維度評價。注重有效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提升了教學質量管理。
第一,在理念層面,傳統的教學管理理念難以完全與實際相匹配。在線開放課程與高校的融合,對教學的管理理念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但在實際中,對于在線開放課程的接納度及實際效果存疑。傳統教學管理的理念已存在很長時間,實踐經驗豐富,創新意識和納新意識都難以滿足在線開放課程這個新事物。因此,融合在線開放課程還不到位。第二,在管理體系上,目前缺乏專門化的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機構。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要身兼多職,既要負責傳統課程,又要負責在線開放課程的全面管理。這種情況下,高校教學管理人員難以同時做好兩項不同的教學管理工作,容易導致無法顧及在線開放課程的相關教學管理工作。
要想有效地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在線開放課程,必須提高對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視力度,扭轉存在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之中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趨勢,將質量作為衡量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水平的首要標準,力求打造出充分反映本校辦學特色及學科教學優勢的特色在線開放課程,讓在線開放課程成為學校文化品牌的重要內容。為此,應全面了解本校各個學科的發展狀況,明確自身優勢學科及優勢學科下的優勢專業課程,以其作為在線開放課程開發建設的核心與重點,集中本校優秀師資力量、全面整合本校優質教學資源并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來進行特色課程建設,充分保證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系統性,切實解決課程雜亂的不足。與此同時,應成立專門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小組,由專人負責領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明確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具體方式,并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工作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規范,保證教師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在線開放課程開發,從而有效保障其所開發的在線開放課程質量。此外,還應制定在線開放課程評價標準,并建立與之相應的課程質量評估小組,負責在建設小組完成課程開發后,對其所開發的在線開放課程進行質量評估,并給出合理建議,推動建設小組對課程進行多次完善和優化,從而切實提高本校開發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水平。
針對當前存在于在線開放課程建設之中的思維固化及觀念落后問題,應著力推動教師實現理念更新,促使其充分認識課程建設之重要性,將課程建設擺在與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調動其參與在線開放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并充分發揮他們在課程開發中的主體作用。為有效提高本校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的能力,一方面應引入專業信息網絡技術人才及專業攝影人才,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保證在線網絡課程順利開發,另一方面,應面向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小組的諸位教師開展主題培訓工作,幫助建設小組的教師形成對于教育部相關要求以及在線開放課程標準的全面了解,幫助其掌握在線開放課程應具備的特征、具體的開發建設方法以及使在線開放課程內容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具體措施,切實強化開發在線開放課程的能力。與此同時,學校應加強校際合作,邀請其他學校負責開發建設在線網絡課程的教師走入本校開展講座活動,分享相關心得體會,借鑒率先建成在線開放課程、已將在線開放課程應用于教學過程之中的其他高校在建設開發方面的經驗和模式,并結合自身實際教學情況及教學需求,對其模式和方法進行靈活調整,從而得到最適合自身的建設模式和方法,有效完成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在線開放課程,除重視開發特色課程、提高建設課程能力之外,還必須重視將在線開放課程的學習主體——學生調動起來,促使他們主動按計劃及時完成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如果不能充分保證學生自覺學習在線開放課程,那么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就會流于形式而無法真正發揮其對于課程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為此,必須以平臺思維取代盲目引進其他學校開發在線開放課程的做法,即通過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平臺,在平臺上以學科為主題,全方位整合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選擇,讓學生得以在網絡環境中隨時隨地進行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學??梢源蛟臁氨匦?選修”的在線開放課程學習模式,其中必修課程由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確定,選修課程則由學生根據學分計劃和個人興趣愛好自主搭配選擇,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在線開放課程學習的興趣。為有效地完成這一信息化平臺的建設、為學生學習在線開放課程提供便利,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保證平臺的穩定性,防止平臺出現崩潰情況。除建設網頁版在線開放課程學習平臺建設之外,還應開發與移動智能設備相匹配的在線開放課程APP,把握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機遇,進一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在資源整合方面,同樣需要加強校際合作,除在平臺上引入其他學校的在線課程之外,還需要推動其他學校的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教學互動,及時在平臺上為本校學生答疑解惑,從而保證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效果。